2013年2月27日,由公安部宣傳局與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中國作家協(xié)會報告文學委員會、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聯(lián)合主辦的長篇報告文學《清網行動——中國警方史上最大追逃行動紀實》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辦。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王亞茹出席會議并致辭,張勝友、艾克拜爾·米吉提、胡平、李炳銀、萬伯翱、彭學明、何向陽等專家、評論家作了精彩發(fā)言。
王亞茹(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
2011年5月26日至12月15日,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在二百多個日日夜夜里,全國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高舉“為黨和人民利益而戰(zhàn),為人民警察榮譽而戰(zhàn)”的旗幟,堅持“有逃必抓,除惡務盡”,全警動、全民動、全國動,持續(xù)發(fā)起一輪又一輪的強大攻勢,取得了顯著成效,網上在逃人員數(shù)量下降超84%。“清網行動”是1983年 “嚴打”以來抓獲逃犯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公安機關史無前例的一次專項行動。
為進一步擴大“清網行動”的社會影響,充分展示“忠誠奉獻、堅韌執(zhí)著、協(xié)作拼搏、敢打必勝”的“清網精神”,由公安部宣傳局組織策劃,會同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邀請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紀實文學學會副會長、曾榮獲魯迅文學獎的著名作家董保存,以及中國法學會法制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曾榮獲老舍文學獎的著名作家丁一鶴主筆撰寫了長篇報告文學《清網行動》。該書出版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肯定和贊譽,被中國作家協(xié)會確定為“向黨的十八大獻禮圖書”和重點扶持作品。
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專家、藝術家和新聞界的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心公安工作,關愛公安民警,從公安隊伍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中挖掘素材,創(chuàng)作出更多高質量、有品位的精品力作,塑造出更多貼近實際、深入人心的新時期人民警察形象。
李敬澤(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
“清網行動”,就是把那些逃犯抓回來。這不僅僅是抓逃犯、維護穩(wěn)定的現(xiàn)實需要,它還涉及我們這個社會對于法律、正義的信心問題。如果有那么多罪犯逍遙法外而不能夠得到法律懲罰,不僅會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重大威脅,而且還一定會損害公眾對于法律、正義的信心。所以,公安部在2011年發(fā)動“清網行動”,本身就體現(xiàn)了人民公安這支隊伍對黨和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對國家、對法律高度忠誠的精神。
《清網行動》的成功首先體現(xiàn)在它的文學成就上,作品之所以讀起來扣人心弦,在于它用寥寥數(shù)筆,就能夠一下子把一個事件、一個人物,甚至是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的精神氣質勾勒出來。給我印象很深的細節(jié)是,沈陽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局長戰(zhàn)濤見到被押回來的公安部A級通緝犯宋濤時,笑著跟他說:“來,擁抱一下,宋濤,我想死你了!”一句話,把追逃過程中公安民警日復一日、夜復一夜的努力以及殫精竭慮的敬業(yè)精神,非常傳神地表達了出來。
同時,本書還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如何想象和看待警察,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在公眾想象中,警察是一個高度正面的形象,不僅意味著對警察的尊敬,也意味著這個社會、這個民族對于公正、法律的信心。現(xiàn)在有兩個詞很流行,正能量和負能量。其實對于一個社會來講,還有正想象和負想象。對于警察,我們可能存有負想象,有時負想象甚至可能占了上風。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作品中對執(zhí)法人員的負想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傳統(tǒng)。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對執(zhí)法人員的負想象也是有的,有的時候,在有的地方還很嚴重。要改變這種負形象,建立起公眾對法律和正義的信心,一要靠二百萬人民警察對國家、人民、法律的忠誠;二也要作家、藝術家從活生生的現(xiàn)實出發(fā),有力地塑造人民警察的正面形象。作為作家、藝術家要意識到,自己有責任把民警執(zhí)法的感人事跡和奉獻精神傳達給公眾,在公眾當中樹立起對人民警察的正形象,也樹立起公眾對法律和正義的信念?!肚寰W行動》在這方面取得了非常令人尊重的成績。
今天的研討會,一方面要深入地探討這部作品的得失,另一方面要由此探討公安文學如何進一步拓展,如何順應這個時代、順應不斷變化的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張勝友(中國作協(xié)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
我們國家正處于敏感的社會轉型期,一方面經濟高速發(fā)展,物質財富迅速增長;另一方面,社會矛盾多發(fā),發(fā)案率居高不下。所以,“清網行動”是一次呼應民意、順應民心的全警、全民參與的大戰(zhàn)役,是一次正能量的大行動,這次行動的成就將彪炳史冊。
“清網行動”題材文藝創(chuàng)作之所以取得豐碩成果,一是得益于公安部領導的高度重視;二是得益于作家們的積極參與。現(xiàn)在《清網行動》出版了,以后還會有用電影、電視劇等各種形式反映這次行動的文藝作品。同時,有這么多作家、藝術家參與其中,也是我們文學界的榮耀。
李國強(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副總編輯):
首先,感謝公安部政治部、宣傳局領導在《清網行動》的策劃、寫作過程中給予的全程協(xié)調、指導、經費支持和內容把關;感謝中國作家協(xié)會將這本書列為“向黨的十八大獻禮圖書”和“重點扶持作品”;感謝董保存、丁一鶴兩位作者,歷時二百多天采訪與寫作,幾易其稿推出了這部精彩之作。
《清網行動》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因為它是深入生活的結晶。希望能有更多的作家深入公安一線,深入民警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讓老百姓進一步了解公安、認識公安、理解公安、支持公安工作。
艾克拜爾·米吉提(《中國作家》雜志主編):
“清網行動”實際上是一個民心工程,它打擊了罪犯,弘揚了正氣,讓老百姓樹立了信心。而在《清網行動》這本書中,作者特別突出了人性的亮點。公安民警在“清網行動”中不僅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將隱匿多年的逃犯抓捕歸案,更多的時候是通過政策攻心,使逃犯自愿地投案自首,重新做人。其實,讓犯罪分子通過改造成為和諧社會中的一員,而不是社會的對立面,正是我們公安工作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清網行動》是兩百多天的“清網行動”的總結,全書分寸把握得非常好,寫得也非常細致、感人。如果改編成影視作品,一定會非常精彩。
公安題材的文學作品一直深受讀者的歡迎,《中國作家》雜志也愿意推薦一些作者來寫公安題材,并提供平臺展示公安題材的優(yōu)秀作品。
胡平(原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主任):
《清網行動》不僅僅在講述“清網”故事,而且十分注重人物刻畫,許多人物鮮活、生動,可見作者的深厚功力。此外,本書結構設計巧妙,如每章的小標題都緊扣“網”字做文章,像“曬網”、“拉網”、“拖網”、“落網”、“收網”等等,把眾多的人物、事件有機串聯(lián)起來,凸顯了作品的完整性。精彩的配圖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現(xiàn)場感很強的圖片同樣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在讀圖時代的今天,圖文配合使讀者覺得這本書特別好讀。
這本書不僅寫了公安民警,同時也寫了罪犯、罪犯家屬,書中的許多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雜,所以說,品讀這本書其實也是在品讀社會。公安民警新形象的塑造,是本書突出的藝術貢獻。本書寫活了若干以人道主義為突出特征的公安民警新形象。過去我們只是簡單地說“抓罪犯”,有一點兒階級斗爭的思維,其實對待罪犯,你越是階級斗爭,出的階級敵人就越多。但是《清網行動》寫出了公安的人道主義的精神,說明公安民警是挽救人心,挽救人的靈魂的。
李炳銀(中國作協(xié)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社會性是報告文學的重要特征,不能一談及文學,就探討它的藝術性、純粹性,而對它的社會性不屑一顧。其實,如果脫離了重大的社會問題,文學就變成了象牙塔,成為作家純粹虛構的、空泛的、私人的東西了,文學的內涵、價值、厚度就會大為減弱。所以說,文學與重大社會問題、社會現(xiàn)象有著密切的關系。
“清網行動”本身具有重要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而《清網行動》這本書用報告文學的手段對“清網行動”做了一個很好的文學總結。它既有現(xiàn)實的價值,又有歷史的價值。
萬伯翱(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
好的報告文學要求真實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合。十多年前,在一次作品研討會上,王光英老先生說了一句:“什么是文學?真實就是文學。” 說完他就哭了。還有《亮劍》主角李云龍的原形王近山司令, 看了電視劇后跟我說:“小萬哪,真正的上甘嶺戰(zhàn)役比這殘酷一百倍!我們戰(zhàn)士喝了就喝尿,瞎子拖著瘸子堅持戰(zhàn)斗,就這么打?!彼哉f,《清網行動》的成功在于很好地把握了真實與文學的關系。真實感人,才是好的作品。
汪守德(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
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三個性”:一、前沿性,即時代性。這本書是在兩位作者深入一線采訪,掌握了大量資料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包括它所使用的詞匯,都極具時代特征。二、文學性。本書的文學性恰恰體現(xiàn)在它的真實性和它傳達的善的觀點,讀起來生動、鮮活,很多細節(jié)意味深長。三、可讀性。書中對人性的揭示,對罪犯心理的揭示都具有震撼性,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思考空間。
彭學明(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
本書的最大意義不在于樹碑立傳,而在于它展現(xiàn)了公安隊伍整體的精神風貌,體現(xiàn)了公安隊伍和人民警察的整體素質,展示了公安隊伍對國家和人民的情懷。一個報告文學作家,寫這么重大的題材,一般來說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它既難抓點又難抓面,既難開篇又難收尾。這么大的行動,每一次抓捕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而要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過濾、篩選,工作量很大。此外作品謀篇布局,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但是《清網行動》的兩位作者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典型細節(jié)的描寫,又有宏闊場景的展示。尤為難得的是,作品既表現(xiàn)了公安隊伍嚴格執(zhí)法的“鐵軍”風采,又展現(xiàn)了民警人性化執(zhí)法的新特點,讓人時時感受到人性的溫暖。
略有遺憾的是,關于“清網行動”的驚心動魄寫得還不夠充分,公安民警舍生忘死、與罪犯生死較量的獻身精神表現(xiàn)得還不夠突出。
王志剛(公安部警務督察局副局長):
這本書給我三個感覺:一是定位準?!扒寰W行動”不僅僅是人民警察的勝利,也是人民群眾的勝利,社會正義的勝利,法律尊嚴的勝利;二是視角廣。把38.3萬名逃犯的歸案寫在一本書里很不容易,而且方方面面都寫到了,特別是在很多偵查手段要求保密的情況下,全景式地展現(xiàn)這場戰(zhàn)役,非常不容易;三是兩位作家作風非常實。對許多逃犯的采訪是十分困難的,兩位老師、坦誠以對,才獲取了這么多鮮活的材料,并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政法工作的最高要求就是讓人民群眾從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而這本書,確實向公眾傳遞了這種正能量。
丁臨一(武警電視中心主任):
這本書的教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讓我們看到很多人犯罪就是一念之差,激情犯罪,之后要用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去懺悔、贖罪,但也不能洗清他的罪過,這對年輕讀者是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的。同時,中國警方這種敬業(yè)精神、工作效率、除惡務盡的態(tài)度對可能萌發(fā)犯罪念頭的人也會起到震懾作用。
另外,作為一個出版人,我認為這本書做得非常漂亮,書中幾乎沒有錯別字,這在當今是非常不容易的,配圖也十分精美,足見出版社下了大工夫。
何向陽(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
兩千年前孟子曾說過,“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薄案覇柡沃^浩然之氣?”曰:“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边@部書讓我想起了這句話。一個人有正氣就有爆發(fā)力,在危難的時候就能夠站出來;一個行業(yè)有正氣就有戰(zhàn)斗力;一個民族有正氣就有凝聚力?!肚寰W行動》中有一段強調了三個第一,凸顯了一個“民”字:要把人民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掌握民意;要把人民的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服務人民;要把人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接受監(jiān)督。我覺得這就是公安機關彰顯正義、正氣的底氣!
胡殷紅(中國作協(xié)辦公廳副主任):
我覺得《清網行動》中最核心的價值觀是“案子不破,就是欠老百姓的債”?!扒寰W行動”不是什么政績工程,而是要還欠老百姓的債。有了這個基調,這部作品就受老百姓歡迎,因為它不是歌功頌德之作。如果作者可以更深入地去挖掘公安民警在工作當中和老百姓的那種魚水關系,這本書可能會更好。
楚建鋒(北京市委政法委副巡視員):
《清網行動》這部作品達到了多重的效益,第一,達到了領導滿意、民警滿意的效果,將“清網行動”的總體情況勾勒了出來。第二,達到了用良知感化罪犯的社會效益。第三,它對以往法制文學、公安文學的創(chuàng)作進行了大膽的突破。同樣是關注英雄,這本書著重挖掘的是心靈層面的東西。
李朝全(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理論處處長):
在回顧2012年中國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發(fā)覺一大特點,就是報告文學正在回歸它的特質。報告文學之所以能收獲巨大的社會效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對當下社會熱點及時作出回應。像《清網行動》的創(chuàng)作,也是從“清網行動”進行的過程中開始的,并對其作了及時的回應與反思,因此,我將它收入了《2012年報告文學年選》。
陳先義(原解放軍報文化部主任):
因為是來自生活一線的采訪,因為是發(fā)生在百姓身邊的生動故事,所以《清網行動》這部作品以強烈的當代色彩而為人注目。在我看來,這些在生活一線捕捉來的大量情節(jié),有著其他題材所無法比擬的特殊魅力。
董保存(《清網行動》作者之一):
《清網行動》的寫作過程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靈魂凈化的過程。這次行動還有很多地方我們想寫、應該寫、應該深入去寫的都沒能寫進去。所以,這部作品如果有什么缺憾的話,只是因為我們兩位作者下的工夫還不夠,用的力還不夠,流的汗水還不夠。
不久前,我請國防科技大學的一名博士讀這本書,他讀后告訴我他的感受就是,我們中國的警察如果想抓誰,誰肯定逃不掉。假使大多數(shù)讀者能有這樣的感受,作為作者,我也就比較欣慰了。
文字編輯/張璟瑜
責任編輯/季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