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人所得免征額提高到3500元,將超額累進稅率中第1級由5%降低到3%,超額累進基數由原來的9級變?yōu)榱?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3%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范圍,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诖耍瑢€人所得稅改革進行思考,通過新舊個人所得稅制度進行對比,說明稅制改革應該堅持減稅的思想,個稅改革應真正實現藏富于民。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減輕稅負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9-0197-02
個人所得稅是我國稅收體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稅種,其收入比例占國家財政收入越來越大;在組織收入與調節(jié)社會、經濟方面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但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居民的個人收入水平正在逐年提高,通貨膨脹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個人所得稅的分類征收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的發(fā)展。因此,新的個稅模式應運而生,能更好地適應較快發(fā)展的國民經濟。
一、個人所得稅概念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個人所得稅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類應稅所得為征稅對象而征收的一種所得稅,是政府對個人收入進行調節(jié)的一種手段。也可以說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凡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rF5ook5z+tyxCC68Hf/Yrw==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均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它是以個人的純收入為計稅依據的,所以計稅時以納稅人的收入報酬總和扣除相關費用后的余額作為計稅依據。個人所得稅的征稅項目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等。
二、2011個人所得稅法制度的實施意義
1 增加了中低薪勞動者的收入
據上表數據顯示可以看出,個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3500元以上的勞動者少繳稅金呈現上升趨勢。比如月收入3500元一個人可能過得很舒服,但同時要考慮家庭負擔,如果有孩子、父母就會過得艱難。則新個稅制度針對中低薪層的勞動者來說,月收入在3500以下的勞動者,根本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即使月收入在3500以上也是得到了減稅。因此,這一數據可以表明,將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3500元,納稅人的納稅負擔普遍減輕,工薪收入者的納稅面由目前的約28%下降到約7.7%,納稅人數由約8400萬人減至2400萬人,則在3500元以下薪層(即免稅)的勞動者基數增加,促使了在這一薪層的勞動者的收入增加。
2 減輕納稅負擔和拉近貧富差距
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目的之一就是減輕貧富差距。按照進一步加強稅收對收入的分配調節(jié)作用的要求,切實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jié),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維護社會公平。適當降低最低檔稅率,拉大低檔次稅率級距,避免中低收入者的稅負累進過快,維持最高檔稅率不變,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jié)力度稅負變化水平,避免出現較高收入者的減稅幅度高于較低收入者的減稅幅度,防止稅負增減幅度倒掛的現象,稅負變化平滑,避免出現稅負猛升猛降的凸點現象。在上表中可以看出,少繳納的稅金在工薪月收入的不斷增加下呈正態(tài)分布。這里并沒有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收入者。也就是說,貧富兩方,富的一方,雖然減少了應交稅金,但是對于他們原來的需要繳納的稅金來說,基本沒有改變;貧的一方,隨著起征點的提高,免繳個人所得稅的人員基數在不斷地變大。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這方面來看,調整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有利于調節(jié)過高收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納稅負擔,對于減輕貧富差距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3 促進社會和諧和刺激經濟的發(fā)展
這一個人所得稅改革使更多的可用資金掌握在收入者的手里。所謂的消費者,就是使用產品消耗產品的人,在得到收入后,為個人的目的購買或使用現有產品進行消費,因此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可以促進對產品消費。產品消費量的增加,直接影響了生產量的發(fā)展,這就是所謂的供求平衡。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收入則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面新個人所得稅制度考慮到居民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增長變動的實際情況,在保障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全面拉動經濟發(fā)展。另一方面提高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將會減少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收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這也充分說明了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個稅的分配政策是影響財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體現了稅收具有固定性,說明國家在征稅之前以法律形式預先規(guī)定了征稅對象和稅率。對個稅的起征點和稅率結構的調整,充分體現了個人所得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納稅人所得越多,稅率越高;所得越少,稅率越低。這說明個人所得稅是調節(jié)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個稅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維護人民利益,促進社會和諧,有利于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
三、新個人所得稅的四個變化
按照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調節(jié)作用的要求,切實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jié),有必要對《個人所得稅》做出修改,2011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的決定。新稅法變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歸納如下:
變化一:個稅免征額提高到3500元。新稅法規(guī)定,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35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所得額,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比起舊個稅制度提高了1500元。這是自1994年現行《個人所得稅》實施以來第三次提高減除費用標準。2006年,減除費用標準從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減除費用標準從1600元提高到2000元。自2011年9月份,此次修改涉及的減稅額是最大的一次,即減除費用標準從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納稅人納稅負擔普遍減輕。據有關專家介紹,工薪收入者的納稅覆蓋面經過調整后,由目前的約28%下降到約7.7%,納稅人數約8400萬人減至約2400萬人,這就意味著經過這樣的調整,有約6000萬人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經過計算。減除費用標準由2000元調高至3500元以后,應納稅收入在8000元到12500元之間的納稅人受益最多,可少繳納個人所得稅480元。這樣看來,提高減除費用標準大大的有利于增加中低工薪收入者的收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三友集團董事長張國權也表示:“個稅起征點調得越高越好,5000、6000,甚至10 000更好,讓60%以上的普通勞動者都不用打稅。因為現在很多人工資都有五千以上,我們起征點定得高一點,讓少數高收入的人來納稅,讓大多數人不用交稅,這有助于體現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
變化二:超額累進基數由原來的9級變?yōu)榱?級。新稅法調整工薪所得稅率結構,由9級調整為7級,取消了15%和40%麗檔稅率,將超額累進稅率中最第一檔的稅率由5%降為3%。除了以上三項調整以外,新稅法還適當擴大了低檔稅率和高檔稅率的適用范圍,即3%和10%這兩檔稅率,這兩檔稅率所適用的人群和原來9級情況下相比有很明顯的擴大,體現了低稅率向大部分納稅人傾斜的政策,也體現了這次《個人所得稅》修改的重點是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納稅負擔。在工資、薪金所得適應的第一級稅率上,將5%的稅率降到3%。據統(tǒng)計,有70%的納稅人集中在第一級稅率繳稅。也就是說,從5%降為3%,將大了對工薪所得納稅人中較低收入人群的減稅力度,這符合這次修改《個人所得稅》的方向,即盡量減低中低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同時也應注意,新稅法通過稅率級距的調整,這使中低收入的納稅群體進一步減稅。同時,通過稅率結構的調整,也增加了部分收入較高的納稅人的納稅負擔,這與調節(jié)收入分配,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jié)向導是一致的。個人所得稅增減的臨界點也從以一審時的19000變?yōu)?8600元。按照本次通過的新個稅方案計算,月收入在臨界點38 600元以下的人群,稅負將比舊個稅方案降低。月收入386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稅負則增加。這次,新個稅還擴大了最高稅率45%的覆蓋范圍,將原適用40%稅率的應納稅所得額,一起并入45%稅率,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jié)力度。
變化三:納稅期限由7天改為15天。新稅法規(guī)定,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打的稅款,自行申報納稅人每月應納的稅款,應當在次月15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稅款,按月計征,由扣繳義務人或納稅義務人在次月15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申報表。特定行業(yè)的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稅款,可以實行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的方式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原來的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的申報期只有7天,其他稅款的申報期一般是15天,由于申報繳納稅款的時間不一致,造成了一些扣繳義務人、納稅人在一個月內要辦理兩次申報繳納稅款手續(xù),增加了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的辦稅負擔。為方便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辦稅,此次修改個人所得稅法將扣繳義務人、納稅人申報繳納稅款的時限由現行的次月7日內延長至15日內,與現行的企業(yè)所得稅、增值稅、營業(yè)稅等稅種申報繳納稅款的時間一致。
變化四:工薪所得項目稅率級次級距調整。新稅法中,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此次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綜合考慮個體工商戶與工薪所得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yè)所得稅稅負水平的平衡問題,在維持現行5級稅率級次不變的前提下,對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稅率表的各檔級距做了相應調整,如將生產經營所得稅率表第一級級距由年應納稅所得額5000元以內調整為15000元以內,第五級級距由年應納稅所得額50000元以上調整為100000元以上。經過上述調整,減輕了個體工商戶和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稅收負擔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以下的納稅人平均降幅約40%,最大降幅是57%,由此可見,新個稅的實施有利于支持個體工商戶和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發(fā)展。
四、對比思考
個人所得稅的改革,一方面對中國現有的中低薪層有著明顯的減稅甚至免稅有著直接的作用,對這些中低薪層的勞動者來說,這確實是福音,這個舉措會得到廣泛的支持,促進了社會和諧健康地發(fā)展。另一方面,此次個稅改革有利于減少國內貧富差距,有利于增加中低薪層勞動者的收入,有利于刺激目前經濟的發(fā)展,恢復金融危機后造成的經濟衰退。中國當前真正需要的是減稅,為經濟發(fā)展提供足夠激勵。據財稅學者研究,按照最保守的計算,目前中國各級政府的整體收入約占中國GDP的34.5%。這意味著,各級政府拿走了每年GDP的1/3還要多。因此,稅制改革應該堅持減稅的思想,個稅改革應真正實現藏富于民。
參考文獻:
[1]賈康,梁季,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問題研究[J],經濟學動態(tài),2010,(3)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稅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王富鵬,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初探[M],金融經濟,2011,(7)
[4]楊志勇,降低個稅稅率,培育中等收入群體[N],中國稅務報,2011,(6)
[5]潘琳娜,關于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看法與建議[J],財稅天地,2011,(7)
(責任編輯: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