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注采系統(tǒng)不完善或有采無注水,河南油田采油一廠部分油井長期處于低產能或關停狀態(tài),開發(fā)效果差。且普遍含水低,采出程度低,極需采用有效的增產、增能措施以發(fā)揮其潛能。
關鍵詞:注采系統(tǒng);低產能;開發(fā)效果;采出程度;增產
中圖分類號:TE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9-0191-01
二氧化碳增產技術(吞吐或驅)是一種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使原油體積膨脹增能作用和降低原油粘度易于流動等增產特點,很適用于油層連通性較好和面積有限的小斷塊油田。該技術可改善注采井網不完善和有采無注區(qū)塊以及偏遠零散井產能,提高單井產量。與其他增產工藝相比,二氧化碳增產工藝更靈活方便,施工簡易,見效快。近年來國內多個油田先后實施CO吞吐試驗,大多數取得了一定的增產效果。
1 二氧化碳增產機理
二氧化碳驅油分為兩大類:混相驅和非混相驅。CO混相驅和非混相驅之間的差別是地層壓力是否達到最小混相壓力(MMP)。二氧化碳吞吐過程一般屬于非混相驅,CO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機理主要是原油體積膨脹和降低原油黏度等幾個方面。
2 二氧化碳增產選井技術
2.1 地質條件
(1)油藏封閉性較好,裂縫不發(fā)育,采出程度較低。
(2)油井初期產能較高,含水70%以內;油藏剩余油飽和度大于35%。
(3)原油中膠質和瀝青質含量少,原油密度不高。
(4)地層非均質性不嚴重,層內滲透性差異及層間干擾小。
2.2 井況條件
實施二氧化碳注入工藝的井要求井況條件好,井筒或套管等無技術故障。
3 二氧化碳增產技術現場應用
魏崗油田魏北斷塊所屬南70斷塊注采關系不完善,南72斷塊有采無注,區(qū)域采出程度不足10%,兩口井對應生產層均有一定的滲透性,滲透率變化范圍0.120~1.548 um2;含油飽和度較高,含油飽和度范圍48.031%~70.355%。南70井目前撈油生產,在抽次6次/d的工作制度下,日產油0.4t,日產水0.9m3,含水67%,動液面1450m;魏南72井因能量低不產油,于2008年3月15日關井。
2010年以來實施二氧化碳增產先導試驗共2口井三井次,共注入液態(tài)CO驅劑613.28噸,油井增產效果明顯。截至2012年底,措施井增油共計3 025噸。
從現場試驗的結果看,CO吞吐增產效果差異很大。據分析,增產效果的差別主要取決于試驗井的地質條件、油層狀況。
4 結論和認識
1 CO吞吐具有明確的增油機理,具有良好的增產潛力?,F場應用證明CO增油效果明顯,說明只要選井合理、工藝配套,CO吞吐可以取得理想的增產效果。南70吞吐增產、魏313驅油見效,證明二氧化碳增產工藝對注采關系不完善或有采無注區(qū)塊適于推廣應用。
2 礦場試驗增產效果差別較大,說明其影響因素眾多。影響CO吞吐效果的因素包括多個方面,如地質因素、開發(fā)現狀、儲層和原油條件、油井狀況、注入工藝、生產過程等,各井的條件不同,增產效果也不同。
3 應當加強對CO吞吐現場試驗的結果分析,以便提出合理的選井標準,同時把握好現場施工環(huán)節(jié),提高CO吞吐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楊勝來,王亮,何建軍,等CO吞吐增油機理及礦場應用效果[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2004,19(6):23-26
[2]李相遠,李向良,郭平,低滲透稀油油藏CO吞吐選井標準研究[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1,37(5):66-68
(責任編輯:陳喜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