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實意為民服務才能贏得民心
中共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鎮(zhèn)黨委書記趙海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的根基。共產(chǎn)黨人來自人民,現(xiàn)在有些地方干部常常感到困惑,覺得有些民眾并不理解自己的工作,追根溯源,很大一部分還在于干部的本身。
試想,如果廣大基層干部都能真心實意,發(fā)自內(nèi)心,動真感情,見真行動,時時想到群眾,事事關注群眾,而不是用拖、推、躲的辦法對待群眾,我想干群關系一定能夠更為融洽。
在實踐過程中,要求基層干部普遍推行群眾路線。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僅是干部成長的軌道,更是我黨工作的一個重要經(jīng)驗。我們要相信群眾,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通過了解人民所想、所需、所盼,做出符合法律、政策,合乎社情、民意的決策。通過推進工作、推進項目,夯實造福群眾的物質(zhì)基礎。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增進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增強廣大群眾對黨委和政府工作的信任。
應加大對基層干部正面宣傳力度
山東省曹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郭登奎:我在基層工作27年,一直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經(jīng)常下鄉(xiāng)采訪,所以對基層干部了解比較深。我認為基層干部雖然級別不高,但責任不小,任務很重,事情雜多。他們是公職人員,與群眾直接接觸,處在各種矛盾和沖突的中心地帶,工作辛苦、壓力很大。
一直以來,因缺乏有效的宣傳途徑,基層干部在主流媒體上的正面報道很少,群眾對基層干部的了解更多的是道聽途說,亦或媒體只言片語的報道,受負面輿論的影響,部分群眾對基層干部的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有些負面。
基于此,我認為主流媒體在把目光、鏡頭對準群眾、關注民生的同時,也應加大對基層干部正面宣傳力度,讓群眾了解身邊的干部是怎樣工作的,做了哪些工作,讓群眾看到基層干部的真實面,便于他們從心理上去接受和認可這樣的干部。
基層干部也需要關注和溫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基層干部功不可沒。我認為主流媒體應通過報刊、電視、網(wǎng)絡等平臺,拉近基層干部與群眾的距離,讓基層群眾認識基層干部,讓基層干部有責任感、榮譽感。
學會與群眾打成一片
黑龍江省五常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國臣: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必須做到三點:一是要飽含感情,放低姿態(tài)為民服務。要帶著感情去做基層工作?,F(xiàn)在,有的干部不想去、不愿去甚至有的不敢下基層做群眾工作,總覺得得不到群眾理解,其實,老百姓是通情達理的,只要工作做到位,一定能金石為開。一定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二要問計于民、盡心盡力為百姓服務。做群眾工作不應該只是節(jié)日里噓寒問暖,而應該是問計于民,體察群眾疾苦,傾聽他們的意見,要把群眾當老師、當朋友,抱著誠懇、關切的態(tài)度,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虛心向群眾請教。真正弄清楚群眾需要什么、盼望什么。不斷深入群眾,切實關心群眾利益,轉變自身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要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切實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群眾路線是工作方法,最終的目的是辦實事解難事。下基層不能只簡單地看走訪了多少群眾,更要看真正為群眾解決了幾件問題,辦理了幾件實事,問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以此為標準,才能將下基層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