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復星國際中心寫字樓的29層,有半層都屬于易太極養(yǎng)生會所。
一進門,面對的墻上貼了一排照片,是2012年3月10日這家館開張時的合影。照片中有多位商界大佬,除了郭廣昌本人,還有馬云、柳傳志、李連杰等人。
太極館的會員們
在練功房里,教練組長汪石鐘坐在一張價值50萬元的茶幾后邊,沏著大紅袍,動作熟練。汪石鐘從14歲起練太極。2007年師從黃忠達——易太極的創(chuàng)始人?,F在,他對易太極的現狀很滿意,“我很感謝郭總(郭廣昌),復星進來(投資)以后,我們沒有了后顧之憂”。
據汪石鐘介紹,在復星集團還未成為易太極的大股東以前,黃忠達在上海和昆山的兩個太極館經營得并不好,“每年要虧個幾百萬”。
加上剛剛開業(yè)的成都館,易太極現在在全國已經有8家連鎖店,除了北京上海兩家館是一對一式的VIP服務,其余6家均為大班授課。
北京易太極館長任林介紹,目前北京會所有200多名會員,大多為企業(yè)界人士,“很多都是復星的合作伙伴,或者郭總的朋友”。
整個上午,館內只來了兩組客人,“一般下午才開始來人,晚上人最多”。任林介紹,昨天人滿為患,“場館內幾乎都站不下了”,一對一的教學有時被迫需要一個教練同時指導幾個進度相同的會員。
易太極采用收費并不低的會員制,“北京和上海的會所有5萬和10萬/年兩檔,其他拳館的大班教學的收費在幾千塊錢”。
任林告訴《中國周刊》記者,北京會所的客人幾乎都非常忙,到了晚上才能抽出一個小時來館里打一趟拳。
任林介紹,近些年來企業(yè)界的人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掙錢了以后,發(fā)現自己歲數都不小了,高收入人群的亞健康狀態(tài),使得他們特別注重身體健康”。在北京會館,會員的平均年齡在40多歲,雖然也有80后的白領,但主要還是集中在40-50歲這個年齡段。
“確實年輕人來的仍相對較少,但也絕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都是大爺大媽在打太極拳”。
情結與投資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是較早一批利用太極養(yǎng)生的企業(yè)家之一。
任林告訴記者,郭廣昌在意識到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后,受好友馬云的影響,練起了太極。
2004年,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的早逝,給了既是好友又是同行的郭廣昌很大觸動,決心注重養(yǎng)生。幾年間他試過很多種方法,但都未能持續(xù)。任林和汪石鐘都“笑話”郭廣昌:郭總沒有一項運動能堅持兩年以上。
但他把太極堅持了下來。
汪石鐘介紹,當年郭廣昌找了全國各地的拳師,最終認可了陳氏太極拳傳人黃忠達。郭廣昌請黃忠達來教授太極拳,而黃忠達堅持在上海的拳館里授課,最后在多次邀請下,黃忠達感到了郭廣昌真心想學太極,來到了郭廣昌的家中。
兩人見面后,黃忠達發(fā)現郭廣昌在太極上有著一定的悟性,短短一個多小時的教授中,郭廣昌已經打得“有板有眼”。
郭廣昌把打太極已經當作了一種習慣,任林告訴記者,郭廣昌每個禮拜至少會到館里打一次拳。由于工作十分繁忙,郭廣昌有時就在館里打幾十分鐘的拳,沖個澡,馬上就去開會,投入工作,“但打這么一會兒就特別管用,郭總有時剛打幾式就出汗了,打完之后就會覺得安靜下來”。
汪石鐘告訴《中國周刊》記者,郭廣昌一開始就對易太極有極大的興趣,黃忠達也十分信任郭廣昌的實力,“你要是想做,交給你去做吧!”汪回想起當時在飯桌上,師傅黃忠達對郭廣昌說的話。
2010年,復星集團以控股股東的形式投資了易太極,具體的經營管理。還是黃忠達的團隊。
如今,8家易太極會所和拳館里,只有北京會所的館長任林是“復星的人”。
任林自己也打太極,只是剛剛打了兩年,還談不上有什么心得,但是“太極能讓人整個感覺都不一樣”。這幾個月,由于工作的原因,任林很少有時間在館里打拳,但一有時間,“就算在家里也會打一套拳”。
任林說,復星集團的員工都可以來館里打拳,每年還會有一次評審大會,表現優(yōu)異者還能拿到不錯的獎品。
“復星集團的企業(yè)文化核心就秉承著天人合一、和諧平衡”,任林說,郭廣昌練太極和管理企業(y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輔相成的。郭廣昌曾談到,太極所體現出的文化不僅體現了包容力,還可以為企業(yè)的走出去提供借鑒。因為太極的生生不恩,正如海外投資所需要具備的耐心。
易太極北京會所的一塊牌匾上寫道:練拳之道,在于方寸之間。差之毫厘,謬之干里。
太極經營
談起太極生意,任林認為,易太極的連鎖經營,是目前發(fā)展良好的主要原因,這樣可以把品牌樹起來。而連鎖經營的基礎,必須依賴不斷完善的教學體系。
在創(chuàng)始人黃忠達多年研究的83式太極基礎上,黃與弟子們在各自不同的專業(yè)領域對太極拳進行專題研究。2007年入館、2009年拜黃忠達為師的邵俊杰是上海一家三甲醫(yī)院的骨科副主任醫(yī)師,除了研究太極與養(yǎng)生,例如如何防止高血壓、老年性骨質疏松等,還對易太極的太極拳本身進行研究,據汪石鐘介紹,每一個動作的尺度,都是邵俊杰來完善的,“蹲多少、怎么蹲,才能符合骨骼最佳的受力點”。
任林稱,有了一套標準化的教程,是易太極能夠推廣的根本,“不論是一對一還是大班教學,都會按照標準化流程走,這樣是效果最好的”。任林認為,標準化的教學,比傳統(tǒng)的口授式教學要好,“不僅每個經過培訓的教練都能教,而且留下的都是有效的方法”。
在任林看來,易太極就算以后開到美國去也不存在問題,“到哪兒我們都會是這種標準連鎖式的經營”。
易太極的教練一般都需要培訓幾個月,這是一筆不小的成本。但任林對此并不擔心,“郭總從來不給任何盈利上的指標,我們目前的任務就是推廣太極,不光是運動,還有太極文化?!?/p>
任林介紹,易太極經過幾年發(fā)展?,F在有不少公司都會請易太極的教練去企業(yè)內部給他們的員工普及太極,作為一種員工福利。
易太極還有一支自己的太極表演隊伍,在很多場合出席,“像公司年會,出國交流這些都會有”。任林介紹,這些拳師專供表演,只有極度需要人手的時候才參與教學。
任林稱,她自己也不清楚現在易太極是賺了還是賠了,她很明確自己的任務,把會所的內容做好,盡可能地使更多的人接觸到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