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更值得討論的話題為“美國化”到底意味著什么。早于二戰(zhàn),好萊塢大片,可口可樂,通用汽車,常青藤高校等許多“美國制造”的東西一直在影響全世界人民的經濟、生活和思想。
十月中旬美國國會經過兩周半的混亂與兩黨互相指責,終于在國債上限截止的最后時限投票決定,重開正常運轉聯(lián)邦政府,并避免從債務違約的懸崖邊上帶美國和全世界跳進新的環(huán)球金融危機。這次經濟與政治丑劇惹起了美國國內外的呼聲輿論。
在這個問題上,作為次于美國世界第二最大經濟體、又作為外國政府買入美國國債老大的中國的意見被看得尤其重要。中方提起的看法和解釋也不少,但最得到世界關注應該是新華網(wǎng)英文版10月13日刊登題為“U.S. Fiscal Failure Warrants a De-Americanized World”(“美國財政失靈證明應有一個“去美國化”世界”)一篇社PDM+Je9HV1qLFfHz1JIxl9zADV+99iwO5sEcnDlD+Zw=論?!队^察者》網(wǎng)站提供該文章的中文翻譯,翻譯作者為劉暢。
一般來講,我如果碰到一篇評論文章里第二段的第一句寫有“從血雨腥風的二戰(zhàn)起,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后它一直試圖建立全球帝國”這樣簡單友缺乏證據(jù)的歷史觀,就不再浪費時間看下去了。不過本文章結論也提出一個非常合理的愿望,那就是“鼓勵華盛頓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具建設性的角色”。
可惜,因為從社論感受到極端的情緒,美國主流媒體的評論家就將“去美國化”的說法理解為笑話。正如華爾街日報的William Kazer嘲諷劉暢的評論忽視中方還在挺追求“走美國化”的地方:“新華社并不是建議未來暫停與美國在《鋼鐵俠》等電影方面的合作,也不是停止在中國市場銷售iPhones。他也并沒有提議抵制哈佛商學院?!?/p>
如果我們能先把老套的“反對美國軍事帝國主義”等批斗性的政論,以及美國媒體對中國提出強烈抗美言論的嘲笑習慣放在一邊的話,冷靜地去考慮最近在美發(fā)生的政治斗爭,收獲可能更多一些。
首先,值得認知華盛頓財政僵局在經濟上的成果。整體直接損失還未能算清,但據(jù)美國預測機構Macroeconomic Advisers(宏觀經濟咨詢公司)估算為例,半個多月的政府停擺將會致使美國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損失約0.3個百分點,即120億美元左右(約730億元人民幣)。這損失也不少,但對美國16.7萬億美元規(guī)模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說,損失并不算太大。從經濟角度來看,十月份的困局相當于“打噴嚏”而不是“得感冒”。
從金融角度來看,美國政府在最后關頭躲開了債務違約后,股市就馬上反應。 標普500指數(shù)連續(xù)兩天刷新歷史新高,當周五收在1744.50點的頂峰。這一邊顯示,最能看透國家財政真情機關之一的美國資本市場根本不那么擔心政府會從債務違約的懸崖摔落。另一方面鮮明,美國金融界(也就是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器)仍然蹦蹦跳跳,沒收到重大損失。
不但如此,象劉暢等外國觀察者,好像沒怎么注意到這次僵局里面所藏的美國內部政局變動。2013年的政府關門事件是共和黨內極端保守分子組成的“茶黨成員”反對奧巴馬任期內的標志性政績《平價醫(y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而引發(fā)的。從此,共和黨茶黨派的政治思想——即反對聯(lián)邦政府擴大其授權、極端信任自由市場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反對美國建設性的國外措施等——受到嚴重打擊。蓋洛普民意調查指出共和黨的支持率遭遇70年歷史中的24%新低。另外,愈多美國公民享受奧巴馬推動的“美式醫(yī)改”給老百姓的改進福利制度,反對奧巴馬的政治運動則愈弱,而奧巴馬的支持率愈高。從而美國總統(tǒng)的領導力量和美國政府對內外事務的活動性應該都會加強。
不用否認美國政治模式有一定的缺點。國際輿論能暴露美政界的矛盾和問題,這對美國和它影響的全球經濟體和社會都有好處。無論如何,憑借證據(jù)的分析會比提出口號為主的批評能產生更管用的洞察力。經過最近“政府關門”事件,美國境內外感到很煩惱。但過完這次考驗后,美國經濟和政治狀態(tài)都顯示變得反而更強。至少在近未來,世界會繼續(xù)“走美國化”比“去美國化”的可能性偏高。
也許更值得討論的話題為“美國化”到底意味著什么。早于二戰(zhàn),好萊塢大片,可口可樂,通用汽車,常青藤高校等許多“美國制造”的東西一直在影響全世界人民的經濟、生活和思想。這種“美國化”超越后來美國展現(xiàn)的軍事勢力。它不靠威脅而由于吸引的方式來撒播其影響力。想取代——或許最起碼想挑戰(zhàn)“美國化”的人也許應該從這一點開始,專注如何提出更有魅力的風格,造成新的國際政治經濟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