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能力,并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因此,要順利完成《標準》提出的英語教學任務,整體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就需要一套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而最能讓教師施展才能的平臺就是課堂,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解決英語教學問題的關鍵。
一、新教材帶來新問題
從2008學年開始,新版英語教材投入使用,這套教材與之前的教材相比,有兩個特點:一是內容豐富,涉及人文、地理、科學及科幻等方面:二是詞匯量較大,詞匯難度較高,固定搭配和詞組更為復雜,較早(初一年級的教材)涉及被動語態(tài)和現(xiàn)在完成時。這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
初中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最大特點是: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初中英語教學遠遠不同于小學英語教學。例如,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理解和作文,這兩個重要部分在小學階段基本沒有集中訓練。又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基本采用英語教學,這對學生語言的適應能力是巨大的挑戰(zhàn)。
二、把握教學前的五分鐘
課堂教學前的五分鐘是課堂教學的序曲,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五分鐘,迅速將學生帶入“我要學”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例如,教師可利用課堂教學前的五分鐘讓學生進行口語展示,主題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擬定。教師可根據(jù)每天不同的上課內容選擇相關主題的口語內容。口語展示環(huán)節(jié)有三個意義:一是學生可以從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出發(fā);二是教師從學生的口語話題切入,引用他們的口語內容,令他們感到自豪;三是不進行口語展示的學生可以認真聽講,受益匪淺。
三、抓好教學情境的設置
初中英語教學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并結合實際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認識英語知識的價值?;诖?,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特定語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例如,在教學Unit 2 Daily lif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將數(shù)學老師的一天以錄像形式呈現(xiàn),從而引入主題,并要求學生通過類比的模仿形式猜測其他老師的一天,并用英語表達。這樣,學生不僅積極參與其中,更獲得絕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多樣化的合作學習
從英語學習水平看,初中生帶有明顯的差異性;從心理角度說,初中生需要安全感和認同感?;诖?,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要求基礎好的學生進一步提高,提示基礎一般的學生逐步增強,鼓勵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斷努力。具體到備課階段,教師應熟練把握教材內容,根據(jù)大綱要求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巧妙設計課堂提問,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盡量擴大提問的覆蓋面,以調動全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還要注意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給學生留出思考和準備的時間,以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能力,使他們愿意參與課堂教學。
《標準》指出,為了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實踐、體驗、參與及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教師應充分利用合作學習這一形式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合作學習的形式具體包括三種。其一,課前預習式。在教學新課前,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并要求各個小組在課下討論教師提的問題。這樣,學生便能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并帶著問題聽課。于是,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課堂教學更生動、活潑。其二,課中討論式。針對生詞較多、句子較難理解的文章,教師應先進行相應的講解,再請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這樣,教學內容就有的放矢,教學流程便順理成章,最終順利攻克難點,提高教學實效。其三,課后調查式。例如,在教學Unit 1 Making friends這一單元時,教師可安排各個小組在課后采訪其他小組成員。最后,學生以小組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這樣,學生不僅學習了英語知識,更增強了與他人交往與溝通的能力。于是,在無形中深化了課堂教學內容。
五、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素質教育時代,教師不僅要用智慧教育學生,更要用愛教育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與平等的學習氛圍,把愛心、耐心和信心貫穿于每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我,使師生間的情感更為融洽。總之,教師應從愛做起,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努力使學生熱愛英語學習,最終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實效。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育才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