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2013年上半年金融統(tǒng)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100.91萬億元,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9.09萬億元,同比增加1.71萬億元。有心的網友算了一下,按照這個存款數額,中國人均存款達到77623元??墒羌殧狄幌伦约涸阢y行的存款數字,很多人都未能達到這個“平均水準”,于是就出現了“我們都拖國家后腿了”的感慨、議論和吐槽。
事實上,貧富差距議題一直占據全球經濟的重要位置。2008年爆發(fā)的“金融危機”,使美國的普通民眾對財富的不平等產生了更強烈的質疑。美國最權威的家庭財富數據之一“消費者理財調查”顯示,從1983年到2007年的八次統(tǒng)計調查中,1%的家庭長期占有35%左右的財富。而具體到財富結構,即便是中產階級也和1%的超級富裕家庭存在著巨大差異。“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出現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更是將貧富矛盾持續(xù)激化,甚至一度蔓延到全球發(fā)達國家,其中一句口號就是“1%與99%”的問題——99%的人不能再繼續(xù)容忍1%人的貪婪與腐敗。
貧富差距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國度,斯蒂格利茨的新書《不平等的代價》,從市場、制度、宏觀經濟等方面比較全面地剖析了美國現階段不平等的現狀。正如他在書中提到的1%的群體掌握著99%的命運,1%的人占據著99%的財富,這其實是普遍存在于各個國家的現狀。
中國人當然也注意到了這種不平等帶來的隱患,由經濟學家徐滇慶所著的《看懂中國貧富差距》,用多種、全方位的數據讓人們了解中國目前存在的貧富差距。與《不平等的代價》一書不同的是,徐滇慶采用的方法是根據數據來進行分析,闡述的是一個事實。而《不平等的代價》在分析原因和造成的后果之余,還提出了解決方案。斯蒂格利茨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遏制上層人群的過度行為,減少尋租并創(chuàng)造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進行稅制改革,并幫助普通民眾增加收入。
著名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在其經典著作《自由選擇》中曾引用過生動的案例,說明自由選擇和自由交易能夠比政府更有效地提升公眾福利,從而印證了亞當·斯密的深刻見解: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能夠比刻意為社會著想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其他社會成員)的利益,用不很嚴格的話講,利己是比刻意利他更有效的利他,這是《自由選擇》的一個中心思想。
提倡政府應該放權的不止弗里德曼,《生活中的經濟學》作者加里·貝克爾在書中論道:最好的產業(yè)政策就是不扶持任何產業(yè),政府的過度干預會扼殺經濟增長……與弗里德曼不同的是,加里·貝克爾列舉了很多我們生活中或者社會中常見的現象和例子,來告訴我們市場自由的重要性和可貴性。
事隔十年之后,中國官方首次公布的基尼系數為0.474。這已經超出全球公認的警戒線,但至少我們看到了政府正在致力于縮小貧富差距。接下來,就是如何拔掉這些扎在中國老百姓的心頭之刺,或許,這也將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