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土地遼闊,又有幾千年的文化積累,所以民族音樂極其豐富,風格也多種多樣。擁有這樣寶貴的財富,我們就天然地有了責任,要好好保護它,學習它,把它發(fā)揚光大。同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們也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音樂文化,我們也要從中吸收有益的營養(yǎng)。
音樂風格的多種多樣,也包括對多種多樣律制的運用。這一點,從國內外學者們發(fā)表的研究論文之多就可以證明。因此,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們應該對各種律制(至少是一些常見的律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視唱練耳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打基礎,也要包括讓學生們在音樂審美方面有一個寬廣的胸懷,能容納不同律制的音樂。我國的視唱練耳課已有九十年左右的歷史,成就令人矚目,但從其對律學知識的認識和運用方面看,還有不足。我們可以看幾個常見的現(xiàn)象:
一、鋼琴作為視唱練耳課上訓練聽覺用的最主要的樂器,多年來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教學中只使用鋼琴也有負面的作用,就是學生們由于長期主要接受鋼琴發(fā)出的音高關系,長期受它的熏陶,往往養(yǎng)成只適應近似十二平均律的音高關系而不適應其他律制的音高關系的習慣。其后果首先是他們在聽民歌、戲曲等民間音樂或其他民族的民間音樂的時候,會感覺“音不準”、“聽著不舒服”,有時候還可能會表現(xiàn)出一點歧視的態(tài)度;第二,是他們在演唱或演奏這一類音樂材料的時候,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材料的音律特點,而是向以十二平均律為理想的樂器(鋼琴)靠近,這樣風格就不對了。這是個不小的缺陷。想要克服這個缺陷,在教學上只用鋼琴是辦不到的。
二、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如下的說法,譬如籠統(tǒng)地說“屬七和弦是復功能和弦”、“升G應該唱得比降A高”、“升C跟降D是同一個音”,等等。這些說法都有問題。首先,屬七和弦并不總是復功能的,它往往倒是純的屬功能的。如果我們想要使屬七和弦具有和諧的共鳴,我們就要用屬音的第七號諧音(與屬音的頻率比值為7/4的音)作屬七和弦的七音,而不用下屬音。這兩者的協(xié)和程度很不一樣。在演奏實踐中,有經(jīng)驗的演奏家和指揮家也常常就是這樣做的,除非他們非要下屬音的音響在這里出現(xiàn)不可;英國物理學家博贊克特就主張過用自然七度做屬七和弦七音的做法(見繆天瑞著《律學》,1996年第三版,第205頁)。其次,說到升G和降A這兩個音:升G并不總比降A高。在五度相生律里升G是比降A高,可是在純律里升G就比降A低。在實際表演中究竟哪個音應該高,哪個音應該低,就要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在視唱練耳這樣的基礎課里,如果把“升G應該唱得比降A高”作為一個一般的規(guī)律灌輸給學生,那就不好了。至于“升C跟降D是同一個音”的問題,請參見拙文《“等音”不等》(《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第29頁),這里不多說了??傊?,上面提到的這些現(xiàn)象說明,我們對某些樂理問題還沒有從律學上弄清楚,無意中向學生們傳授了一些不大嚴謹或不正確的說法。這些情況,不論從學生個人日后的發(fā)展看,還是從整個音樂事業(yè)的發(fā)展看,都應該重視,并盡快改變。
我認為,現(xiàn)在有必要把視唱練耳課從缺少自覺的律學意識的樂學層次,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到具有自覺律學意識的律學層次上來。這樣既有利于視唱練耳課程自身的完整性,也能更好發(fā)揮它在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中的作用。
做事情總要一步一步地做,現(xiàn)在或許馬上就可以做得到的,首先是給視唱練耳專業(yè)的學生們開設直觀律學課和律學基礎課作為必修課。他們將來是要當視唱練耳課教師的。
說到這里,我想提幾個目前在一般視唱練耳課上就可以做的初步練習項目,作為視唱練耳課從樂學層次向律學層次拓展的最初步的例子,供同行們批評、參考:
一、適當降低辨別微小音高差別閾限的練習。這是一個基本的練習。如果一個人辨別音高差別的閾限太大,差半音都聽不出來,那就什么練耳的練習都不好做了。所以,在某些情況下,還是需要做做這種練習的。下面舉例說明做法:
首先,教師向學生們順序播放若干組(譬如60組)旋律音程,每組中的第一個音的高度都相同,第二個音與第一個音相比,或相同,或高一點或低一點(在本例中是相差8音分),讓學生們分辨。在他們給出自己的答案以后,教師公布標準答案。本例的答案紙如下:
然后,再次播放這些材料,讓學生們對著標準答案聽,從聽覺上糾正自己的偏差,并鞏固正確的印象。這一步非常重要,不這樣做就達不到降低閾限的目的,就不是練習,而只是一次測驗。進行這種練習要有耐心,可以從一般學生都能分辨得了的音高差別開始,隨著學習的進步逐漸縮小兩個音的距離,以達到逐步降低學生們辨別微小音高差別閾限的目的。所謂“適當降低”,是要考慮實際,最后一般可以降到三、四個音分,頂多到兩個音分就足可以了。
二、辨別純律和五度相生律音程的練習。做法是先給學生們呈現(xiàn)分別屬于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從樂學上看是相同的音程,例如都是大六度,或都是大三度或別的什么音程等,讓他們從聽覺上弄清區(qū)別并記住音高關系,隨后播放若干個分別屬于這兩種律制的同名稱的音程,例如連續(xù)播放隨機排列的10個純律大六度和10個五度相生律大六度,如圖(4標示小字一組):
1.D4—B4 2.D4—B4 3.D4—B4 4.D4—B4
5.D4—B4 6.D4—B4 7.D4—B4 8.D4—B4
9.D4—B4 10.D4—B4 11.D4—B4 12.D4—B4
13.D4—B4 14.D4—B4 15.D4—B4 16.D4—B4
17.D4—B4 18.D4—B4 19.D4—B4 20.D4—B4
要學生分辨每個音程是屬于哪個律的,做出答案。答案的形式,我建議寫音程的頻率比值或長度比值。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學生們會熟悉每種音程的比值,二是寫起來速度快。在他們給出自己的答案以后,教師公布標準答案,如下:
然后也要讓學生們對著標準答案聽,糾正錯誤,鞏固正確的記憶。這一步同樣非常重要。
三、辨別旋律和多聲部材料中各音律制歸屬的練習。它是在給學生們呈現(xiàn)過某調主音以后,播放一條由這個調的音組成的旋律或多聲部材料,讓其判斷其中每個音都屬于什么律,記下答案,然后還按前面的方式做復習。下面舉一個旋律的例題。做法是把注有音名的樂譜呈現(xiàn)給學生,并放旋律的主音給他們聽。
然后播放旋律,讓學生們在樂譜里的音名上用適當?shù)挠浱柾ㄟ^各音在音系網(wǎng)中的位置表明每個音是什么律的。如果材料不是大小調體系的,用同樣的方式表明的就是每個音的音列的差別,如某個音是高一音差列的,或某個音是低一音差列的或是基礎音列的,等等。在學生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后,教師公布正確答案(本例的答案如下圖),進行講解,最后也要做復習。
四、唱一些自然音程的練習。做法是讓學生踩著鋼琴的延音踏板彈一個音C2(即C大字組),把這個音當做基音,和著這個音的琴聲慢慢地順次唱上面的第四號諧音C4、第五號諧音E4、第六號諧音G4、第八號諧音C5(5即小字二組)和第十號諧音(E5),唱的時候要盡量做到跟琴聲取得協(xié)和,并保持聲音的穩(wěn)定。彈的音和唱的音如下圖:
要注意的是:做這個練習的時候不要在琴上彈那幾個諧音,因為它們不構成純律的音程。這一步做好了以后,要和著琴聲認真地唱由上面幾個音組成的旋律音程。這些音程包括純律小三度、純律大三度、純四度、純五度、純律小六度、純律大六度和純ofr17FqhsHtwVLWULK/wrEOTBPh6StzgcV7vyoT+Hg8=八度。要把這些音程唱好,還要從聽覺上把它們的音高關系牢牢記住。再進一步還可以把第七號諧音(降B4)也加進來。這個降B4跟C4構成的小七度音程叫做自然七度,也屬于純律的音程。這個音連同上面的幾個諧音可以構成一個大小和弦。這個和弦非常協(xié)和,是最協(xié)和的“不協(xié)和和弦”。這項練習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們從聽覺上首先把握幾個最基本的純律音程,為他們的演唱、演奏活動在音律方面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吨袊魳贰?985年第2期上有我的一篇拙文《常用純律音程的聽覺訓練》,可參看。理論方面和聽覺方面的練習還有不少其他內容,先不說了。
這些練習方式都是簡便易行的,只要教室里再有一臺電腦和合用的軟件就可以在課上做了。視唱練耳課里有了律學層次的內容,就能更進一步打開學生們聽覺的視野,更進一步提高他們辨別音高關系和控制音高關系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對作曲專業(yè)和理論專業(yè)的學生們重要,對表演專業(yè)的學生們也同樣重要,這種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容易地唱出、奏出他們自己認為美的音高關系,從而大大提高其表演的藝術質量。
要使視唱練耳課從樂學層次在一定程度上向律學層次拓展,前人的經(jīng)驗不多,我們主要還得靠自己,一邊實踐,一邊學習研究,逐漸積累,慢慢做得更好起來。愿我們的視唱練耳課都邁出這一步,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姜夔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