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飛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正在被中小學教師所廣泛使用.但從教學情況看,合作學習使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是科學、合理地分組、分工,選擇恰當?shù)暮献鲿r機.
關鍵詞:分組;分工;合作學習;時機
在實際教學中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問題隨之產生.如,過于追求“形式”而輕視“效果”,過多地采用單一的合作學習方式而輕視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那么到底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才有效呢?在此筆者談一談一些粗淺的認識,以期拋磚引玉.
一、要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從狹義上講其實就是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團體,每個小團體是班級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每一個小組的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個合作學習的成敗.因此,科學、合理地分組就顯得尤為重要,是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而有的教師只是隨意指定坐在一起的幾位學生為一組,雖然省事,但這顯然不妥,也是造成合作學習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有效的分組應當先熟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愛好等,不僅關注學生的智力因素,還應當關注他們的非智力因素.由于學生剛接觸化學,無法知道他們的化學成績,也不知道他們對化學是否感興趣,我們可以以數(shù)學、物理成績?yōu)閰⒖?,同時教師再結合問卷、個別談話、咨詢班主任及其他任課教師等形式,對學生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學生的第一手資料之后就可以進行分組了.一般來說3~5人為一組,每個小組都應包含學業(yè)成績低、中、高的學生,性格不同的混合搭配;做到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對于不愿說話、發(fā)言不積極的學生,分組時盡量安排他們與性格外向、發(fā)言積極的學生一個小組,以便激勵他敢于發(fā)言,愿意參與合作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另外不同小組間應盡可能均衡,以保證公平競爭,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構建學習小組 .
二、組內合理分工
大部分教師都有這樣同感:指令明明發(fā)出去了,讓他們進行合作學習了,學習內容也告訴他們了,但學生還是要么無事可做,要么場面看上去你一言、我一語、熱熱鬧鬧.教師一旦檢查,基本沒什么效果.究其原因小組內沒有分工或分工不明確,每個人不知自己要干什么?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獲,都獲得發(fā)展.如果不作詳細分工任其自由支配,實則意義不大,達不到預期效果.為避免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組內合理分工顯得尤為重要.比較通用的做法一般是:小組長負責制,小組長一般成績比較優(yōu)秀、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強,負責把小組的總課題分解成若干子課題,每個人承擔一個課題.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遇到問題時再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最后由組長總結.當然分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比如,一個月可以變換一下,包括組長也可以變換.教師可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檢驗合作的效果:即隨機提問小組中的任何成員,根據(jù)他的表現(xiàn)評價小組活動的質量,這樣既避免了優(yōu)等生唱“獨角戲”,也避免了合作變成差生的“避風港”.
三、要合理選擇合作時機
并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合作學習,也并不是每一個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有的教師為了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每一節(jié)課都使用合作學習方式,學生“自學”“自議”,教師真的成了“看客”,慢慢地學生失去了合作興趣,合作學習的路越走越窄.一般來說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合合作學習.
1.教學內容有實驗的可以小組合作.化學學科的特點就是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多,實驗現(xiàn)象明顯,趣味性強,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無論是做實驗還是分析實驗,學生都可以湊在一起或動手操作或交流討論,學生情緒高漲,慢慢地就學會與他人合作,逐漸提高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學生最愛的就是實驗課,尤其是分組實驗更適合合作學習,更易操作.
2.在解答探究性問題時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在探究性學習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能依據(jù)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與問題有關的推測,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化學實驗、查閱資料、搜集證據(jù)、實驗分析最后得出合理結論.探究性問題大多是一些客觀實際題,難度較大,單靠一個人的思維很難解決,必須群策群力才能完成,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善于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品質.探究性化學問題的解決過程還能使學生參與到實踐過程中,經歷成功與失敗的體驗.
3.在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時進行小組合作.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生活經驗也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好事.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價值的疑點適時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要展示自己的觀點,試圖說服別人,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對知識的鉆研就會更加深刻,同時還會通過別人的觀點來修正自己的觀點,這種認識的重建促進了深層的思維.
雖然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有很多,卻不是萬能的,要與班集體教學、個別化教學等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做到取長補短.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不要忽視或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精彩講評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元素之一.
參考文獻:
[1]李炳亭,褚清源,張志博.課改立場[M].山東大學出版社.
[2]王鑒.合作學習的形式、實質與問題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4(8).
[3]關英.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12(4).
[江蘇省邳州市陳樓中學 (2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