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又稱“肩關節(jié)組織炎”,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癥,50歲左右的人比較常見。尤其是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由于長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韌帶處在緊張狀態(tài),故50歲以下的人中此病也很常見。因此人們在中年時期,就應該主動了解肩周炎的有關防治知識。
不同時期的治療措施
肩周炎的治療原則是針對肩周炎的不同時期,或是其不同癥狀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肩周炎的治療應以保守治療為主。一般而言,若診斷及時,治療得當,可使病程縮短,運動功能及早恢復。
早期早期即疼痛期,患者的疼痛癥狀較重。而功能障礙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痙攣所致,所以治療主要以解除疼痛、預防關節(jié)功能障礙為目的。緩解疼痛可采用吊帶制動的方法,使肩關節(jié)得到充分休息。一般不宜過早采用推拿、按摩方法,以防疼痛癥狀加重,使病程延長。還可采取一些主動運動的練習,控制肩關節(jié)活動度,在急性期過后,方可推拿、按摩,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局部炎癥消退的目的。
凍結期關節(jié)功能障礙是這個時期的主要問題,疼痛往往由關節(jié)運動障礙所引起。治療重點以恢復關節(jié)運動的功能為目的。采用的治療手段有理療、推拿、按摩、醫(yī)療體育等多種,以達到解除粘連、擴大肩關節(jié)的運動范圍、恢復正常關節(jié)活動功能的目的。針對功能障礙的癥狀,嚴重的肩周炎患者必要時可采用麻醉狀態(tài)下大推拿的方法,解除粘連。在這一階段,應堅持肩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除了被動運動之外,患者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開展主動運動的功能訓練。主動運動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恢復期 以消除殘余癥狀為主。主要以繼續(xù)加強功能鍛煉為原則,增強肌肉力量,恢復在早期已發(fā)生廢用性萎縮的肩胛帶肌肉,恢復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以達到全面康復和預防復發(fā)的目的。除了針對不同病程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外,還應針對病情的嚴重程度考慮治療措施。專家認為,可根據(jù)被動運動試驗中因疼痛而造成的運動局限和終末感覺來判定其嚴重程度并指導治療。假如被動運動中,患者的疼痛發(fā)生于終末感覺前,此時肩周炎往往是急性的,不宜采取主動運動體療:如果患者的疼痛發(fā)生于終末感覺的同時,就可適當采用主動運動體療;若終末感覺時無疼痛,則應采取主動運動體療。
家庭體操鍛煉肩關節(jié)
提重物法
準備姿勢:兩腳分開站立,未患病的一側手扶桌子的一端,彎腰約90度,患病一側的手握一兩千克的重物如啞鈴、沙袋,活動時肩部應盡量放松。
動作:依次做肩關節(jié)前后擺動、左右擺動和順時針及逆時針地畫圓擺動,擺動的幅度由小逐漸增大。每組擺動練習可反復做15~20次,每天做兩三組。
功效:練習肩關節(jié)前屈后伸、水平內收外展及回旋活動。
注意:運動時不應引起明顯疼痛。
對墻畫圈療法
動作:患者面向墻壁,伸直手臂,對墻象征性地做畫圓圈的動作。
功效:經(jīng)常重復這個動作,對肩周炎的恢復將會有很大幫助。
手爬墻療法
動作:患者用手摸面前的墻,從低到高,用食指和中指交替慢慢向上爬,爬到自己能夠耐受的高度。
功效:每天這樣訓練若干次,就會天天有進步,越爬越高,對肩周炎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拉毛巾療法
動作:拿條長毛巾,兩只手各拽一頭,分別放在身后,一手在上,一手在下,跟搓澡似的上下舞動。剛開始活動時,患者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但不要著急,動作慢慢地由小到大,感覺也會越來越好。
功效:每天堅持做幾次,肩周炎的狀況就會逐漸改善。
上肢繞脖子療法
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沒事坐著的時候,將兩只胳膊分別從前向后,或從后往前用力做繞脖子的動作。別看這是一種很簡單的辦法,但對肩關節(jié)有一定的鍛煉作用。
“上醫(yī)治未病”,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最理想又簡單的預防肩周炎方法是堅持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做操等;平時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覺不要露肩,風扇、空調不要對著肩部吹,冬天睡覺時可在肩部戴護肩;不要在潮濕的地方睡臥,以防受風寒濕邪;防止肩部慢性勞損,不可在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做強力勞動或雙手搬卸過重的物體,以防肩部發(fā)生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