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華,曹春信,袁名安,王孔儉,王玉祥
(1.浙江省金華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金華 321017;2.衢州市農業(yè)信息與教育培訓中心,浙江衢州 324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農產(chǎn)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種植綠肥、使用商品有機肥作為控制氮肥用量的關鍵措施,在無公害、綠色稻米生產(chǎn)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1-2]。大田種植綠肥既能提高糧食產(chǎn)量[3],又能培肥地力[4-6],并有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特殊作用[7]。甬優(yōu)9號系寧波市農科院作物所和寧波市種子公司合作,以甬粳2號A為母本、早熟中秈K6093為父本育成的優(yōu)質高產(chǎn)、抗病抗倒的中熟偏遲秈粳雜交晚稻新組合[8]。本試驗以甬優(yōu)9號為材料,通過田間試驗,研究施用綠肥與商品有機肥對甬優(yōu)9號生長和產(chǎn)量的影響,現(xiàn)將有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0年在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桃溪鎮(zhèn)項灣村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雜交水稻甬優(yōu)9號,紫云英品種為寧波大橋種。土壤肥力狀況:有機質18.9 g·kg-1,堿解氮 106.6 mg·kg-1,有效磷8.4 mg·kg-1,速效鉀 106.1 mg·kg-1。
試驗設7個施肥處理:T1不施肥作為對照(CK),T2全施化肥,T3紫云英全還田,T4施商品有機肥,T5秸稈還田,T61/2(紫云英+商品有機肥),T71/2(紫云英+秸稈還田)。
具體每667 m2肥料用量:T2為化肥 N 15 kg(基肥9 kg,追肥 6 kg),P2O55 kg(基肥),K2O 10 kg(基肥);T3為紫云英3 500 kg(基肥),化肥N 10.5 kg(基肥9 kg,追肥 1.5 kg),P2O53.3 kg(基肥),K2O 4.8 kg(基肥);T4為商品有機肥400 kg(基肥),化肥 N 9.8 kg(基肥9 kg,追肥 0.8 kg),P2O52.0 kg(基肥),K2O 8.5 kg(基肥);T5為秸稈 600 kg(基肥),化肥 N14.1 kg(基肥9 kg,追肥 5.1 kg),P2O54.7 kg(基肥),K2O 7.9 kg(基肥);T6為紫云英1 750 kg+商品有機肥200 kg(基肥),化肥N 9.8 kg(基肥9 kg,追肥 0.8 kg),P2O52.7 kg(基肥),K2O 6.6 kg(基肥);T7紫云英1 750 kg+秸稈300 kg(基肥),化肥 N 11.9 kg(基肥 9 kg,追肥 2.9 kg),P2O54.0 kg(基肥),K2O 6.3 kg(基肥)。小區(qū)面積30 m2,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
記載生育期,成熟期測定產(chǎn)量,考查產(chǎn)量構成因子。
采用Excel 2003軟件處理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DPS軟件的LSD法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施肥處理的甬優(yōu)9號分蘗數(shù)存在明顯差異。對照 (T1)最高苗數(shù)最少,各施肥處理的最高苗數(shù)均比對照明顯增加。T2,T3,T4,T5,T6,T7處理的最高苗數(shù)分別比對照增加了22.8%,34.1%,18.0%,23.2%,34.6%和30.3%。其中T3和T6處理增加最明顯。
表1 不同施肥處理對甬優(yōu)9號分蘗的影響
從表2可看出,不同施肥處理的水稻有效穗數(shù)、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和產(chǎn)量均比對照明顯增加。
有效穗數(shù)、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均以T6處理最高,分別達 369.12萬·hm-2,180.7粒和129.7粒,比對照增加了34.6%,17.1%和13.8%。千粒重以 T2處理最高,25.68 g,T6處理次之為25.64 g,T1處理最低,為24.85 g。產(chǎn)量以T6處理最高,T2處理次之,分別達 8.774和 8.661 t·hm-2,比對照增加了22.2%和20.6%。綜合產(chǎn)量和產(chǎn)量構成因子分析,以T6處理最好。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甬優(yōu)9號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施肥處理對甬優(yōu)9號分蘗動態(tài)、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構成因子影響明顯。各施肥處理的最高苗數(shù)均較對照明顯增加,其中T6處理增加最大,較對照增加了34.6%。有效穗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是水稻產(chǎn)量構成的3個重要因子。各施肥處理的有效穗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均較對照明顯增加,有效穗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是T6處理最多,千粒重是T2處理最高。T6處理 (紫云英+商品有機肥)產(chǎn)量最高為9.204 t·hm-2,比不施肥對照增加22.2%。這可能是由于合理施肥促進了植株干物質的積累,提高了每穗實粒數(shù)和千粒重,從而使產(chǎn)量增加。
[1] 焦彬.中國綠肥 [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86.
[2] 黃鴻翔,李書田,李向林,等.我國有機肥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分析 [J].土壤肥料,2006(1):3-8.
[3] 劉英,王允青,張祥明,等.種植紫云英對土壤肥力和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J].安徽農學通報,2007(1):102-103,193.
[4] 潘福霞,魯劍巍,劉威,等.3種不同綠肥的腐解和養(yǎng)分釋放特征研究 [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1(1):216-223.
[5] 盧萍,楊林章,單玉華,等.綠肥和秸稈還田對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產(chǎn)量的影響 [J].土壤通報,2007(1):41-44.
[6] 劉國順,羅貞寶,王巖,等.綠肥翻壓對煙田土壤理化性狀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 [J].水土保持學報,2006(1):97-100.
[7] 龍安華,倪才英,曹永琳,等.土壤重金屬污染植物修復的紫云英調控研究 [J].土壤,2007(4):51-56.
[8] 豐作成,王蓉,呂長其,等.雜交晚稻甬優(yōu)9號在金華的試種表現(xiàn)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0(3):5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