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季珍,武峻新,程伯瑛
(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多種硫酸鹽含有的化學(xué)元素是植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如Mn2+能促進(jìn)種子發(fā)芽,而大白菜對錳元素比較敏感,鋅元素則參與生長素吲哚乙酸的合成,銅元素能促進(jìn)葉綠素的形成,并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鐵元素是葉綠素形成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些硫酸鹽屬于化學(xué)性質(zhì)較穩(wěn)定、來源方便、價(jià)格低廉的化合物[1-3]。
本試驗(yàn)研究4種硫酸鹽和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簡稱殼聚糖)包衣大白菜種子后對田間出苗的影響,以便為篩選出種衣劑中較適宜的硫酸鹽濃度提供試驗(yàn)依據(jù)。
1.1.1 供試大白菜種子 太原二青B粒徑等級種子和晉菜三號B粒徑等級種子[4]。
1.1.2 供試器材 燒杯,移液管,種子盒,天平1(分度值為0.01 g),天平2(分度值為0.01 mg),36%乙酸,紙袋,鋁箔袋,不銹鋼或塑料或角質(zhì)的小藥勺,白瓷盤,pH試紙,殼聚糖,硫酸錳(分析純,北京化學(xué)試劑三廠),硫酸鋅(分析純,沈陽化學(xué)試劑一廠),硫酸銅(分析純,河南焦作市化工廠),硫酸亞鐵(分析純,北京化工廠)。
1.2.1 硫酸鹽類與殼聚糖間相容性反應(yīng)的定性試驗(yàn) 2004年8月5日進(jìn)行,觀察硫酸鹽類與殼聚糖在1.0%乙酸溶液中的溶解性、成膜性、包衣性、穩(wěn)定性等,以便為下一步的試驗(yàn)提供依據(jù)。
1.2.2 硫酸鹽類與殼聚糖包衣種子試驗(yàn)
1.2.2.1 試驗(yàn)內(nèi)容 用硫酸錳、硫酸鋅、硫酸銅、硫酸亞鐵4種硫酸鹽進(jìn)行拌種包衣試驗(yàn)。每種硫酸鹽設(shè)2組試驗(yàn),每組內(nèi)均設(shè)5個(gè)處理,每組試驗(yàn)種同一塊試驗(yàn)地,每個(gè)處理均設(shè)4次重復(fù),每個(gè)重復(fù)種一個(gè)小區(qū)。每個(gè)處理用種子10 g,殼聚糖3.4 mg,種液比為30∶1,先用蒸餾水0.34 mL溶解各處理的硫酸鹽,然后拌種晾干,再用1.0%乙酸溶液0.34 mL溶解殼聚糖后包衣種子(普通對照除外),于當(dāng)年或用紙袋及鋁箔袋貯存1 a后田間播種。(1)硫酸錳拌種包衣。甲組試驗(yàn),處理1.用硫酸錳5 mg;處理2.用硫酸錳10 mg;處理3.用硫酸錳20 mg;處理4.用硫酸錳40 mg;處理5.用干種子作為普通對照。乙組試驗(yàn),處理1.用硫酸錳60 mg;處理2.用硫酸錳80 mg;處理3.用硫酸錳100 mg;處理4.用硫酸錳120 mg;處理5.用1.0%乙酸溶液拌種作為拌種對照。2004年8月稱太原二青B粒徑等級種子、硫酸錳、殼聚糖后包衣,分別于2004年8月16日和2005年8月5日(貯存1 a后)播種。(2)硫酸鋅拌種包衣。甲組試驗(yàn),處理1.用硫酸鋅5 mg;處理2.用硫酸鋅10 mg;處理3.用硫酸鋅20 mg;處理4.用硫酸鋅30 mg;處理5.用干種子作為普通對照。乙組試驗(yàn),處理1.用硫酸鋅40 mg;處理2.用硫酸鋅60 mg;處理3.用硫酸鋅80 mg;處理4.用硫酸鋅100 mg;處理5.用1.0%乙酸溶液拌種作為拌種對照。2005年8月稱晉菜三號B粒徑等級種子、硫酸鋅和殼聚糖后包衣并分裝,分別于2005年9月9日和2006年8月18日(貯存1 a后)播種。(3)硫酸銅拌種包衣。甲組試驗(yàn),處理1.用硫酸銅2 mg;處理2.用硫酸銅4 mg;處理3.用硫酸銅6 mg;處理4.用硫酸銅8 mg;處理5.用干種子作為普通對照。乙組試驗(yàn),處理1.用硫酸銅10 mg;處理2.用硫酸銅12 mg;處理3.用硫酸銅14 mg;處理4.用硫酸銅16 mg;處理5.用1.0%乙酸溶液拌種作為拌種對照。2006年5月稱太原二青B粒徑等級種子、硫酸銅和殼聚糖后包衣分裝,分別于2006年5月19日和2007年5月14日(貯存1a后)播種。(4)硫酸亞鐵拌種包衣。甲組試驗(yàn),處理1.用硫酸亞鐵2 mg;處理2.用硫酸亞鐵4 mg;處理3.用硫酸亞鐵6 mg;處理4.用硫酸亞鐵8 mg;處理5.用干種子作為普通對照。乙組試驗(yàn),處理1.用硫酸亞鐵10 mg;處理2.用硫酸亞鐵12 mg;處理3.用硫酸亞鐵14 mg;處理4.用硫酸亞鐵16 mg;處理5.用1.0%乙酸溶液拌種作為拌種對照。2006年6月稱太原二青B粒徑等級種子、硫酸亞鐵和殼聚糖后包衣并分裝,分別于2006年6月18日和2007年6月1日(貯存1 a后)播種。
1.2.2.2 硫酸鹽拌種包衣操作步驟 (1)用天平1稱10份種子,每份10 g,分別放入種子盒內(nèi)備用。(2)用天平2分別稱8份硫酸鹽,依次放入標(biāo)有處理號的燒杯中,再用移液管量取8份0.34 mL蒸餾水,分別加入燒杯中溶解硫酸鹽,待硫酸鹽完全溶解后(15~20 min),每個(gè)燒杯中加入10 g種子,然后輪流拌種至種皮干,倒入標(biāo)有相應(yīng)處理號的白瓷盤內(nèi)晾干,備用。(3)用天平2稱9份殼聚糖,每份3.4 mg,分別放入標(biāo)有處理號的燒杯中,用移液管量取9份1.0%乙酸溶液0.34 mL分別加入相應(yīng)編號的燒杯中,待殼聚糖完全溶解(20 min左右),溶液呈完全透明黏稠狀,再往每一個(gè)燒杯中加入10 g已拌有硫酸鹽的種子(及拌種對照),并輪流用小藥勺攪拌,直到包衣種子互不粘連在一起時(shí),把每一個(gè)燒杯中的包衣種子倒入標(biāo)有相應(yīng)處理號的白瓷盤內(nèi)晾干。(4)于當(dāng)年或用紙袋及鋁箔袋貯存1 a后田間播種。分裝包衣種子方法、田間播種方法和出苗數(shù)調(diào)查方法,可參照文獻(xiàn)[5-10]進(jìn)行。
取少量硫酸錳放入裝有少量蒸餾水的燒杯中,硫酸錳溶解而無沉淀;在另一個(gè)燒杯裝有少量1.0%乙酸溶液,再加入殼聚糖少許,待殼聚糖完全溶解而溶液呈黏稠狀,然后將硫酸錳溶液倒入殼聚糖乙酸溶液中,在混合液中即出現(xiàn)白色沉淀物,說明在1.0%乙酸溶液中殼聚糖和硫酸錳(鹽類)二者之間易產(chǎn)生沉淀反應(yīng),影響殼聚糖乙酸液的均勻性,對包衣種子不利,故不宜將硫酸錳加入到殼聚糖乙酸包衣液中。硫酸錳是由硫酸根陰離子(SO42-)和錳金屬陽離子(Mn2+)組成的化合物,而硫酸鋅、硫酸銅、硫酸亞鐵等同樣是由硫酸根陰離子(SO42-)和鋅、銅、鐵等金屬陽離子(Zn2+,Cu2+,F(xiàn)e2+)組成的化合物,同屬電解質(zhì)物質(zhì),在水溶液中變成離子狀態(tài)的性質(zhì)類似。可采用2次法包衣種子,即先將硫酸錳(也適用于其他硫酸鹽)溶于水,拌到種子上,晾干后,再用殼聚糖乙酸溶液包衣拌有硫酸錳的種子。
取少量硫酸鋅放入裝有少量蒸餾水和自來水的燒杯中,硫酸鋅完全溶解,溶液呈清澈透明狀,再加入適量(以種皮浸濕為宜)大白菜種子,拌勻后,待種皮略干后,倒入白瓷盤內(nèi)晾干,種子上肉眼可見有一層白色粉狀物,拿1粒種子在手中一搓,似能搓去白色粉狀物。再將晾到半干的、拌有硫酸鋅的種子加入到裝有少量殼聚糖乙酸溶液的燒杯中,并攪拌均勻,使種子表面呈濕潤狀,待到種子半干時(shí),倒入白瓷盤內(nèi)晾干,可見種子表面仍有一層白色粉狀物,說明殼聚糖乙酸溶液能將硫酸鋅包在種子表面,而不易脫落。
2.2.1 2004年試驗(yàn) 由表1可知,在甲組4個(gè)(較低用量)硫酸錳殼聚糖包衣處理中,只有處理1的出苗勢(44.8%)和出苗率(67.5%)及處理2的出苗勢(43.8%)和出苗率(67.0%)略高于普通對照的出苗勢(43.0%)和出苗率(63.8%)。在乙組4個(gè)(較高用量)硫酸錳殼聚糖包衣處理中的出苗勢和出苗率明顯低于拌種對照的出苗勢(40.8%)和出苗率(62.0%)。播后10 d調(diào)查出苗率可知,只有甲組的處理1(67.5%)和處理2(68.3%)均高于普通對照(64.5%)及拌種對照(63.3%),隨著硫酸錳用量的遞增,硫酸錳殼聚糖包衣種子的田間出苗率卻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但硫酸錳用量大的處理,其幼苗植株形狀顯得小些,每10 g種子硫酸錳用量以5~10 mg為宜。
表1 2004—2005 年硫酸錳殼聚糖包衣種子田間出苗調(diào)查 %
2.2.2 2005年試驗(yàn) 由表1可知,甲組4個(gè)(較低用量)硫酸錳殼聚糖包衣處理,紙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42.8%~50.3%)和出苗率(38.5%~51.8%) 均低于普通對照的出苗勢(56.0%)和出苗率(53.5%);鋁箔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54.5%~58.3%) 和出苗率(39.0%~49.8%) 均低于普通對照的出苗勢(61.3%)和出苗率(52.5%)。播后7 d的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為723株,鋁箔袋貯存為723株,2種貯存方式的效果無差別。乙組4個(gè)(較高用量)硫酸錳殼聚糖包衣處理,紙袋貯存1 a后,從出苗勢來看,處理1(54.3%)和處理3(53.5%)高于拌種對照(52.8%),各處理的出苗率(39.3%~43.5%)略低于拌種對照(45.0%);鋁箔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54.0%~60.5%,處理3和處理4除外)和出苗率(51.5%~65.3%)均高于拌種對照的出苗勢(52.5%)和出苗率(46.3%),播后7 d的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為684株,鋁箔袋貯存為904株,鋁箔袋貯存效果優(yōu)于紙袋貯存。乙組(較高用量)硫酸錳殼聚糖包衣處理用鋁箔袋貯藏后能提高種子的抗逆性,而甲組(較低用量)硫酸錳殼聚糖包衣處理貯藏后的出苗效果還有待于進(jìn)一研究。同時(shí)也可看到甲、乙2組的2種貯藏方式中,各處理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但各處理的(甲組的處理4和乙組的處理1、處理2、處理3除外)出苗率要低于出苗勢,可能與土壤干旱、墑情差有關(guān)(采用洇水播種)。
采用2次法包衣太原二青B粒徑等級種子后,經(jīng)過2 a的試驗(yàn)表明,若當(dāng)年播種,每10 g種子可用5~10 mg的硫酸錳(用量偏大可能對幼苗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與殼聚糖乙酸溶液進(jìn)行包衣;若用鋁箔袋貯存1 a后播種,每10 g種子用60~120 mg的硫酸錳與殼聚糖乙酸溶液包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由于硫酸錳用量的選擇范圍較寬,而硫酸錳的長期作用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還需進(jìn)一步研究。
2.3.1 2005年試驗(yàn) 由表2可知,在甲組4個(gè)(較低用量)硫酸鋅殼聚糖包衣處理中,各處理的出苗勢(40.5%~52.5%,處理4除外)和出苗率(63.3%~70.8%) 均高于普通對照的出苗勢(40.3%)和出苗率(60.8%),其中,以處理1的出苗勢(52.5%)和出苗率(70.8%)最高。在乙組4個(gè)(較高用量)硫酸鋅殼聚糖包衣處理中,各處理的出苗勢(25.8%~40.5%) 明顯低于拌種對照(45.5%),只有處理2的出苗率(66.5%)高于拌種對照(65.5%)。播后10 d調(diào)查出苗率可知,只有甲組的各包衣處理和乙組的處理2均高于普通對照(64.8%)及拌種對照(64.5%),而乙組的處理1略低于普通對照(64.8%)而與拌種對照(64.5%)相等。隨著硫酸鋅用量的遞增,硫酸鋅殼聚糖包衣種子的出苗率呈逐漸減少趨勢,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株型正常,每10 g種子硫酸鋅用量以5~60 mg為宜。
表2 2005—2006 年硫酸鋅殼聚糖包衣種子田間出苗調(diào)查 %
2.3.2 2006年試驗(yàn) 由表2可知,甲組4個(gè)(較低用量)硫酸鋅殼聚糖包衣處理,紙袋貯存1 a后,處理2(55.8%)和處理4(59.0%)的出苗勢高于普通對照(51.5%);從出苗率來看,各處理(62.3%~68.3%,處理3除外)高于普通對照(61.0%);鋁箔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48.3%~59.8%)和出苗率(60.5%~70.0%)均高于普通對照的出苗勢(44.5%) 和出苗率(56.5%),在2種貯存方式中,均以處理4的出苗勢(59.0%,59.8%)和出苗率(68.3%,70.0%)為最高;播后7 d的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為1 016株,鋁箔袋貯存為1 019株,鋁箔袋貯存效果略優(yōu)于紙袋貯存,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乙組4個(gè)(較高用量)硫酸鋅殼聚糖包衣處理,紙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45.3%~58.0%)和出苗率(60.8%~73.3%)均高于拌種對照的出苗勢(45.0%)和出苗率(53.3%);鋁箔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49.3%~53.3%)和出苗率(60.8%~64.8%) 均高于拌種對照的出苗勢(43.8%)和出苗率(50.0%)。播后7 d的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為1 085株,鋁箔袋貯存為1 015株,鋁箔袋貯存效果低于紙袋貯存,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綜上可得出,硫酸鋅殼聚糖包衣種子經(jīng)過1 a貯存后,以每10 g種子5~100 mg的硫酸鋅用量表現(xiàn)較好。
采用2次法包衣晉菜三號B粒徑等級種子后,經(jīng)過2 a的試驗(yàn)表明,若當(dāng)年播種,每10 g種子可用5~60 mg的硫酸鋅與殼聚糖乙酸溶液包衣種子;若用鋁箔(紙)袋貯存1 a后播種,每10 g種子可用5~100 mg的硫酸鋅與殼聚糖乙酸溶液包衣種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由于硫酸鋅用量的選擇范圍較寬,而硫酸鋅的長期作用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還需進(jìn)一步研究。
2.4.1 2006年試驗(yàn) 由表3可知,甲組4個(gè)(較低用量)硫酸銅殼聚糖包衣處理中,它們的出苗勢(43.5%~47.8%)均低于普通對照(49.0%);從出苗率看,它們(處理1除外)的出苗率(73.5%~75.0%)均高于普通對照的出苗率(72.3%),其中以處理4(75.0%)最高。在乙組4個(gè)(較高用量)硫酸銅殼聚糖包衣處理中,各處理的出苗勢(31.0%~38.3%)明顯低于拌種對照(42.0%);從出苗率來看,各處理的出苗率(72.3%~79.3%)均低于拌種對照的出苗率(82.8%),其中以處理1的出苗勢(38.3%)和出苗率(79.3%)較高。
表3 2006—2007 年硫酸銅殼聚糖包衣種子田間出苗調(diào)查 %
播后11 d調(diào)查出苗率可知,只有甲組的各包衣處理(處理1除外)和乙組的處理1均高于普通對照(73.3%)及拌種對照(81.0%),而乙組的處理2略高于普通對照(73.3%)而低于拌種對照(81.0%)。隨著硫酸銅用量的增加,硫酸銅殼聚糖包衣種子出苗率呈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每10 g種子硫酸銅用量在4~12 mg的范圍(甲組的處理2、處理3、處理4和乙組的處理1、處理2),各處理11 d的出苗率(74.0%~77.3%)均高于普通對照的出苗率(73.3%)而低于拌種對照的出苗率(81.0%),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株型正常。
2.4.2 2007年試驗(yàn) 由表3可知,甲組4個(gè)(較低用量)硫酸銅殼聚糖包衣處理,紙袋貯存1 a后,各處理(處理2除外)的出苗勢(57.8%~60.8%)均高于普通對照(57.3%),各處理(處理2和處理4除外)的出苗率(73.0%~77.8%)均高于普通對照(72.8%),其中以處理3表現(xiàn)較好;鋁箔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46.5%~51.3%,處理2除外)和出苗率(58.8%~70.5%)均低于普通對照的出苗勢(56.3%)和出苗率(71.8%)。播后7d的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為1162株,鋁箔袋貯存為1 055株,鋁箔袋貯存效果低于紙袋貯存,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而甲組(較低用量)硫酸銅殼聚糖包衣處理,雖然用紙袋貯存后出苗率高于普通對照,但用鋁箔袋貯藏后的出苗效果還有待于進(jìn)一步研究。乙組4個(gè)(較高用量)硫酸銅殼聚糖包衣處理,紙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34.8%~41.5%,處理1除外)和出苗率(54.8%~62.3%)均低于拌種對照的出苗勢(45.3%)和出苗率(64.5%)。鋁箔袋貯存1 a后,從出苗勢來看,處理1(61.0%)和處理4(54.0%)均高于拌種對照(53.3%),從出苗率來看,各處理(64.5%~67.5%,處理3除外),均高于拌種對照(63.0%),其中以處理1和處理4表現(xiàn)較好。播后7 d的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的為829株,鋁箔袋貯存的為1 024株,鋁箔袋貯存的效果優(yōu)于紙袋貯存,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每10 g種子硫酸銅用量以10~16 mg(用鋁箔袋貯存)為宜。
采用2次法包衣太原二青B粒徑等級種子后,經(jīng)過2 a的試驗(yàn)表明,若當(dāng)年播種,每10 g種子可用4~12 mg的硫酸銅與殼聚糖乙酸溶液包衣;若用鋁箔袋貯存1 a后播種,每10 g種子可用10~16 mg的硫酸銅與殼聚糖乙酸溶液包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而硫酸銅的長期作用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還需進(jìn)一步研究。
2.5.1 2006年試驗(yàn) 由表4可知,甲組4個(gè)(較低用量)硫酸亞鐵殼聚糖包衣處理中,各處理的出苗勢(52.0%~62.0%)均高于普通對照的出苗勢(46.3%);從出苗率來看,處理1(63.8%)與普通對照(63.8%)相等,處理2(64.3%)高于普通對照,處理3和處理4略低于普通對照。乙組4個(gè)(較高用量)硫酸亞鐵殼聚糖包衣處理中,各處理的出苗勢(49.8%~56.0%)和出苗率(56.3%~66.0%)均高于拌種對照的出苗勢(46.8%)和出苗率(54.3%)。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每10 g種子硫酸亞鐵用量以2~16 mg為宜。
表4 2006—2007 年硫酸亞鐵殼聚糖包衣種子田間出苗調(diào)查 %
2.5.2 2007年試驗(yàn) 由表4可知,甲組4個(gè)(較低用量)硫酸亞鐵殼聚糖包衣處理,紙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出苗勢(46.0%~48.3%,處理2除外)和出苗率(46.8%~54.5%)均低于普通對照的出苗勢(49.3%)和出苗率(61.0%);鋁箔袋貯存1 a后,出苗勢只有處理4(48.3%)高于普通對照(47.8%),從出苗率來看,處理1(51.5%)與普通對照(51.5%)相等,處理3(53.0%)和處理4(56.0%)均高于普通對照。播后7 d的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為786株,鋁箔袋貯存為809株,鋁箔袋貯存效果優(yōu)于紙袋貯存,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每10 g種子硫酸亞鐵用量以2~8 mg為宜。乙組4個(gè)(較高用量)硫酸亞鐵殼聚糖包衣處理,紙袋貯存1 a后,除處理1的出苗率(62.3%)外,其余各處理的出苗勢(42.3%~54.0%)和出苗率(44.3%~53.3%)均低于拌種對照的出苗勢(58.5%)和出苗率(58.8%);鋁箔袋貯存1 a后,從出苗勢來看,處理2(47.5%)和處理4(52.3%)均高于拌種對照(47.3%),從出苗率來看,各處理(50.8%~59.3%)均高于拌種對照(47.0%),其中以處理1和處理4表現(xiàn)較好。播后7 d的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的為839株,鋁箔袋貯存的為879株,鋁箔袋貯存的效果優(yōu)于紙袋貯存,各處理的幼苗葉色均為綠色,無藥害,每10 g種子硫酸亞鐵用量以10~16 mg為宜。
采用2 次法包衣太原二青B粒徑等級種子后,經(jīng)過2 a的試驗(yàn)表明,每10 g種子用2~16 mg的硫酸亞鐵與殼聚糖乙酸溶液包衣種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硫酸亞鐵的長期作用及與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還需進(jìn)一步研究。
試驗(yàn)表明,在1.0%乙酸溶液中殼聚糖和硫酸錳(類)二者間易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反應(yīng),影響殼聚糖乙酸液的均勻性,對包衣種子不利,故不宜將硫酸錳加入到殼聚糖乙酸包衣液中??刹捎?次法包衣種子,即先將硫酸錳(也適用于其他硫酸鹽)溶于水,拌到種子上(可在硫酸鹽類水溶液中添加少量水溶性膠,以增加硫酸鹽類在種子上的附著性),晾干后,再用殼聚糖乙酸包衣液包膜。劉鵬飛等[11]研究表明,殼聚糖(CS-90粉)與種衣劑中的微量元素、乳化劑和增稠劑不相容,形成絮狀沉淀,采用2次法或多次法分批把不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拌種(和包衣在)種子表面,然后再用殼聚糖乙酸溶液包膜,可成為避免殼聚糖(與種衣劑中其他成分)產(chǎn)生沉淀的技術(shù)途徑。成熟的大白菜種子呈深紅褐色至深褐色[12],把硫酸鹽類拌種到大白菜種子上后,會(huì)導(dǎo)致大白菜種子表面色澤發(fā)生變化(如用硫酸鋅拌種后,種子表面發(fā)白),會(huì)影響種子銷售,可用染色來彌補(bǔ)。
2 a的試驗(yàn)表明,分別用硫酸錳、硫酸鋅、硫酸銅、硫酸亞鐵與殼聚糖乙酸溶液,采用2次法包衣太原二青(或晉菜三號)B粒徑等級種子后,當(dāng)年播種和用鋁箔袋貯存1 a后播種,每10 g種子硫酸錳用量分別為5~10 mg或60~120 mg,硫酸鋅用量分別為5~60 mg或5~100 mg,硫酸銅用量分別為4~12 mg或10~16 mg,硫酸亞鐵用量為2~16 mg,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由于硫酸鹽用量的選擇范圍較寬,而硫酸鹽的長期作用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共同作用還需進(jìn)一步研究。
在每一種硫酸鹽的甲、乙2組包衣試驗(yàn)中,在當(dāng)年播種時(shí)甲組試驗(yàn)各處理的出苗率要好于乙組試驗(yàn)各處理的出苗率,甚至可將出苗率的調(diào)查天數(shù)延長到10~11 d,也是甲組試驗(yàn)要好于乙組試驗(yàn),隨著生長期的延長,是否乙組試驗(yàn)中的幼苗長勢要好于甲組試驗(yàn),其結(jié)果還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在用鋁箔袋貯存1 a后,乙組試驗(yàn)各處理的出苗率要好于甲組試驗(yàn)各處理的出苗率,其原因是否與包裝材質(zhì)有關(guān)(如紙袋的透氣性強(qiáng)于鋁箔袋),有待于進(jìn)一步研究。
[1]吳志行.蔬菜種子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3:172-175.
[2]劉建敏,董小平.種子處理科學(xué)原理與技術(shù)[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7:122-155.
[3]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組織編寫.化工產(chǎn)品手冊:農(nóng)用化學(xué)品[M].3版.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1999:492-498.
[4]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不同粒徑大白菜種子的部分生物特性研究[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1,39(2):120-123.
[5]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大白菜不同粒徑種子水分蒸發(fā)動(dòng)態(tài)研究[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1,39(9):943-946.
[6]程伯瑛,程季珍.乙酸溶液拌種對大白菜種子出苗影響的研究[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1,39(11):1177-1178,1182.
[7]程季珍,武峻新,程伯瑛.殼聚糖包衣大白菜種子對出苗率影響的研究初報(bào)[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2,40(3):233-237.
[8]武峻新,程季珍,程伯瑛.殼聚糖包衣大白菜種子對出苗率影響的研究再報(bào)[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2,40(5):470-474.
[9]程季珍,武峻新,程伯瑛.萘乙酸殼聚糖包衣對大白菜種子出苗率的影響[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2,40(8):837-839.
[10]武峻新,程季珍,程伯瑛.硼酸殼聚糖包衣大白菜種子對出苗率的影響[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2,40(10):120-123.
[11]劉鵬飛,劉西莉,張文華,等.殼聚糖作為種衣劑成膜劑應(yīng)用效果研究[J].農(nóng)藥,2004,43(7):312-314,335.
[12]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蔬菜研究所.中國蔬菜栽培學(xué)[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