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錫同仁國際康復醫(yī)院老年康復科,江蘇 無錫 214151; 2 無錫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科)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病人不僅有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其認知功能障礙也很突出,嚴重者可發(fā)展為帕金森病癡呆(PDD)。PDD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外已有研究結果顯示,經顱直流電刺激能有效改善PD病人的執(zhí)行功能[1],但目前國內相關研究罕有報道。本研究嘗試以腦循環(huán)治療儀電刺激小腦頂核改善PDD病人的認知功能障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2008年1月—2012年3月,選擇我院和無錫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門診及住院的PDD病人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63.8±9.2)歲;病程(7.4±4.4)年。隨機分為刺激組和偽刺激組,每組24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入選標準:原發(fā)性PD符合臨床診斷標準[2];根據HOEHN和YAHRL臨床分期[3]為3或4級;使用美多芭治療1年以上,對其中50歲以上、病程1年以上病人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定為輕至中度癡呆[4]。排除標準:因感染、中毒、腦動脈硬化等所致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存在下肢骨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站立位平衡和步行能力障礙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癡呆、抑郁癥及未控制的癲癇、嚴重的疾病狀態(tài)等。與病人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刺激組病人使用腦循環(huán)治療儀(YS-3002C型,常州雅思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電刺激小腦頂核,需要服藥的病人仍按常規(guī)服用美多芭等藥物。電極置于病人的兩側乳突,輸出電流有效值為1 mA,頻率為130%~200%,強度為70%~100%,每次通電20 min,每天治療2次,共治療60 d。偽刺激組只佩戴腦循環(huán)治療儀,不予電刺激。兩組病人均不服用其他諸如氟西汀等藥物。
兩組病人于治療前(入組時)及治療60 d時由未參加本研究的心理測定師進行認知功能和抑郁狀況的評定,工具包括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價量表(MoC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
2.1.1MMSE評分 刺激組治療60 d后,MMSE總分、定向力、計算力及語言評分較治療前提高(t=2.01~2.98,P<0.05),而記憶力及回憶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偽刺激組治療60 d后僅定向力評分較治療前提高(t=2.08,P<0.05)。治療60 d后,刺激組MMSE總分顯著高于偽刺激組(t=2.32,P<0.05)。見表2。
2.1.2MoCA評分 刺激組治療60 d后,MoCA總分、空間-執(zhí)行功能、命名、語言及定向力評分較治療前提高(t=2.25~3.02,P<0.05),而注意力和抽象能力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偽刺激組治療60 d后,僅空間-執(zhí)行功能及定向力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t=3.04、3.34,P<0.05)。治療60 d后,刺激組MoCA總分高于偽刺激組(t=2.05,P<0.05)。見表3。
刺激組治療前HAMD評分為(17.23±1.02)分,治療60 d后為(11.24±0.96)分,治療后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t=2.82,P<0.05);偽刺激療組治療前HAMD評分為(16.95±0.96)分,治療60 d后為(16.85±0.78)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60 d后,刺激組HAMD評分顯著低于偽刺激組(t=3.60,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結果(n=24,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結果(n=24,分,
最初認為PD病人只有運動功能的障礙,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PD認知功能障礙方面的報道逐漸增多,人們才逐漸認識到PD病人可以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方面的變化[5]。有作者對1966—1997年12篇關于PDD發(fā)病率的文獻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后得出如下結論:PD病人中有24%~31%會發(fā)展為癡呆[6]。PDD的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在視空間功能、執(zhí)行功能、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7]。目前對于PD認知功能損害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額葉-紋狀體環(huán)路的破壞有關。PD存在多種神經元受損,多巴胺能通路的損傷常可引起執(zhí)行功能障礙;去甲腎上腺素神經元損害可導致注意力受損,5-羥色胺(5-HT)神經元損害可導致抑郁的發(fā)生,膽堿能通路損傷可導致記憶力和額葉功能損害,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的缺乏可能影響PD病人的神經營養(yǎng)支持[8]。其中多巴胺、乙酰膽堿這兩種遞質最受關注,而乙酰膽堿又被認為是導致PD認知功能障礙的最主要原因。
腦循環(huán)治療儀采用數字頻率合成技術,產生仿真生物電來取代病人自身病變的、殘缺的生物電,通過粘貼于兩耳側乳突的電極貼片,無創(chuàng)引入小腦頂核,利用弱電流(1~2 mA)調節(jié)大腦皮質神經元活動[8]。許多神經生理學實驗證明,神經元通過放電頻率改變對靜態(tài)電場(直流電)起反應。當電極的陽極靠近神經元胞體或樹突時,神經元放電增加;當電場方向顛倒時,神經元放電減少。不少研究顯示,電極置于恰當的位置,經顱直流電刺激可以改變視覺、軀體感覺以及前額葉皮質神經元的興奮性和功能特性,引起背側前額葉皮質的興奮性增高,從而改善認知功能[1,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腦循環(huán)治療儀經顱電刺激小腦頂核治療PDD病人60 d,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空間-執(zhí)行功能、定向力、計算力及語言能力,減輕抑郁癥狀,與國外報道基本一致。除此之外,電刺激小腦頂核可能還存在以下作用機制。①調節(jié)神經遞質:PD病人腦中5-HT代謝有時發(fā)生障礙,因此增加了抑郁癥的易感性,約46%的PD病人有抑郁癥狀,但一般未被識破,未得到治療[12]。因此,PD伴抑郁與原發(fā)抑郁癥有相同的生物學基礎,5-HT代謝異常在P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抑郁癥狀PD病人腦脊液中5-HT水平明顯低于不具有抑郁癥狀對照組[13]。電刺激小腦頂核可能促進丘腦、大腦皮質細胞5-HT等神經遞質釋放,從而緩解PD病人的抑郁癥狀。②改善腦循環(huán):PD病人普遍存在腦供血不足,改善腦循環(huán)是改善PD病人認知功能的物質基礎。所以,通過電刺激小腦頂核,可以提高額葉及輔助功能區(qū)血流量,恢復和改善神經控制系統(tǒng),改善PD病人認知功能障礙。這可能與小腦有特殊傳導通路與大腦皮質相聯系有關,如小腦-丘腦-紋狀體系統(tǒng)-大腦皮質,或小腦-腦干網狀結構-紋狀體系統(tǒng)-大腦皮質。
本文結果表明,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結合腦循環(huán)治療儀刺激小腦頂核治療,有效地改善了PDD病人認知功能及抑郁癥狀,可作為PDD的輔助療法。
[1] FREGNI F, BOGGIO P S, SANTOS M C, et al. Noninvasive cortical stimulation with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J]. Mov Disord, 2006,21(10):1693-1702.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運動障礙及帕金森病學組. 帕金森病的診斷[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06,39(6):408-409.
[3] 繆鴻石. 康復醫(yī)學理論與實踐[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0:1893-1903.
[4] 彭丹濤,許賢豪,劉江紅. 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檢測老年期癡呆患者的應用探討[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05,12(4):187-190.
[5] 張繼振,劉偉. 帕金森病診斷及治療現狀[J]. 齊魯醫(yī)學雜志, 2005, 20(1):93-94.
[6] LEVY G, SCHUPF N, TANG M X, et al. Combined effect of age and severity on the risk of dementia in Parkinson’s disease[J]. Ann Neurol, 2002,51(6):722-729.
[7] GALVIN J E. Cognitive change in Parkinson disease[J]. 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 2006, 20(4):302-310.
[8] 趙仁亮,王春霞. 帕金森病非癡呆和癡呆病人血漿IGF-1的變化[J]. 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 2003,39(4):372-374.
[9] 齊力,董為偉. 電刺激小腦頂核改善缺血性腦損害的研究進展[J]. 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6,4(1):33-35.
[10] BENNINGER D H, LOMAREV M, LOPEZ G, et 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0,81(10):1105-1111.
[11] NITSCHE M A, DOEMKES S, KARAKOSE T, et al. Shaping the effects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f the human motor cortex [J]. J Neurophysiol, 2007,97:3109-3177.
[12] 萬鴻平,胡小紅. 帕金森患者的抑郁與認知功能障礙[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08,11(7):15-17.
[13] BROOKS D J, PICCINI P. Imaging in Parkinson’s disease: the role of monoamines in behavior[J]. Biol Psychiatry, 2006,59(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