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杰 周海駿
(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鎮(zhèn)江,212003)
制漿造紙工業(yè)廢水是我國主要的工業(yè)污染源之一。據近年統(tǒng)計資料介紹,全國制漿造紙工業(yè)廢水排放量約占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的10% ~12%,居第三位;排放廢水中化學耗氧量(CODCr)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0% ~45%,居第一位[1]。制漿造紙工業(yè)廢水的嚴重污染和危害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解決水污染問題已成為造紙工業(y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膜技術處理制漿造紙廢水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工藝,為制漿造紙廢水處理提供了綠色的解決方案。近年來國外膜分離技術的研究已經取得實質性的進展[2-4],運用膜技術處理廢水,可以極大地降低環(huán)境污染負荷,回收有用資源,同時由于膜技術具有操作過程不發(fā)生相變、效率高、運行管理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5]。另外由于膜分離技術應用范圍廣、產業(yè)關聯度大,具有分離高效、節(jié)能、無二次污染、操作方便、占地面積小等優(yōu)點,因此膜分離技術是其他任何化工分離技術無法替代的,被公認為21 世紀最有發(fā)展前途的十大高新技術之一[6]。雖然在國外很多造紙企業(yè)廢水處理中已廣泛應用,但在國內,膜分離技術在造紙工業(yè)廢水治理方面應用較少,而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膜的價格也大幅下降,已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因此本實驗旨在利用有機高分子超濾膜,針對制漿黑液和造紙白水,探索有機高分子膜處理上述廢水的影響因素及工藝,為更廣泛工業(yè)化應用奠定基礎。
超濾原理也是一種膜分離過程原理,超濾是利用一種壓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動力(壓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膠體、顆粒和分子質量相對較高的物質,而水和小的溶質顆粒則透過膜的分離過程。它的分離機理主要是靠物理的篩分作用。超濾分離時是在對料液施加一定壓力后,高分子物質、膠體物質因膜表面及微孔的一次吸附、在孔內被阻塞而截留及膜表面的機械篩分作用3 種方式被超濾膜阻止,而水和低分子物質通過膜。即當水通過超濾膜后,可將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膠體除去,同時可去除大量的有機物。
SCM 杯式超濾器: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超濾膜: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為0.2 × 104~14 ×104(其中相對分子質量<7 ×104的膜為聚醚砜膜,耐受溫度<170℃、pH 值1 ~13;相對分子質量>7 ×104的膜為聚偏氟乙烯膜,耐受溫度<150℃、pH 值1 ~13),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J3-4 六聯電動攪拌器:金壇市杰瑞電器有限公司;EC65空氣壓縮機:東亞機械有限公司。
依照國家標準采用重鉻酸鹽法測定廢水的CODCr;采用721 分光光度計進行廢水的透光率測定,波長550 nm。
實驗所用廢水為國內某造紙企業(yè)的草漿制漿黑液(簡稱黑液)及造紙循環(huán)白水(簡稱白水),所取廢水水質指標見表1。
表1 廢水水質指標
(1)白水:首先將白水稀釋2 倍,用定性濾紙過濾后,再用超濾器進行處理。對比超濾處理前后白水CODCr的變化。
(2)黑液:首先將黑液稀釋40 倍,然后經酸析、過濾,最后用超濾器進行處理,對比超濾處理前后黑液CODCr的變化。
用白水考察超濾次數與CODCr去除效果的關系。超濾前先用濾紙過濾去除大的懸浮物,以免加重膜污染。過濾后由于懸浮物相對較少,所以選用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為7 ×104的聚偏氟乙烯膜超濾膜多次處理,白水的pH 值約為6,溫度25℃,壓力0.2 MPa,測定每次處理后的CODCr,結果見圖1。
圖1 超濾次數與CODCr的關系
從圖1 可見,隨超濾次數的增加,白水的CODCr略有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有限,說明CODCr的去除率與超濾次數的關系不大。同時實驗中發(fā)現,超濾次數越多,超濾速率越小,膜表面累積的雜質越多,說明膜污染不斷加重。
綜合考慮膜污染、能源消耗等問題,在后續(xù)實驗中,相同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的膜只對廢水處理1 次。
將黑液稀釋40 倍后,調節(jié)黑液的pH 值,充分酸析沉降后,取上層清液在室溫及壓力為0.2 ~0.25 MPa下,測定不同pH 值條件下的CODCr,結果見圖2。
圖2 酸析黑液的pH 值與CODCr的關系
從圖2 可以看出,隨著酸析黑液pH 值的降低,黑液的CODCr逐漸降低,當在pH 值為2.5 時,CODCr有最小值1077 mg/L。這是因為在黑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木素,而天然木素是一類具有三維空間結構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在制漿蒸煮過程中,由于燒堿的作用,導致醚鍵斷裂,木素大分子逐步被降解為堿木素,呈親水膠體完全溶于黑液中。當用酸中和黑液時發(fā)生親電取代反應,氫離子取代了堿木素中的鈉離子,使堿木素膠體受到破壞,重新生成難溶或不溶于水的木素,從而自黑液中分離出來,同時也使廢水的CODCr降低。
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酸析后的木素顆粒極細,過濾比較困難。而升溫絮凝能夠使木素形成較大的團狀,易于過濾。過濾后,將木素烘干稱質量,得出黑液中木素的含量約為59.38 g/L。
白水稀釋2 倍,用濾紙過濾取清液。黑液稀釋40 倍,經酸析、過濾后取清液。調節(jié)白水清液與黑液清液的pH 值,采用相同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的膜在室溫及壓力為0.15 ~0.2 MPa 下進行超濾處理,測定其CODCr,結果見圖3。
圖3 超濾處理時濾液pH 值與CODCr的關系
從圖3 可以看出,隨著pH 值的減小,CODCr逐漸減小,但與此同時膜污染加重,膜通量降低,超濾所需動力變大,還會導致膜的使用壽命縮短。pH值越小,膜表面的沉淀物越多,清洗也越困難。這可能是隨著pH 值的下降,有機物的表觀尺寸呈變小的趨勢。因為水中的天然有機物由于pH 值的下降導致有機物的質子化,由于羧酸類的官能團的電荷被掩蔽,它們之間的相斥作用減弱,因此表觀尺寸變小。
考慮到處理效果、膜污染、能源消耗等因素,結合膜的耐酸堿度(pH 值2 ~12),確定pH 值在6 ~7。pH 值為6 時,超濾處理后白水的CODCr為455 mg/L、黑液的CODCr為621 mg/L。
調節(jié)廢水的pH 值為6 ~7,選用不同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的膜在室溫及壓力為0.20 ~0.25 MPa 下對廢水進行超濾處理,測定濾液的CODCr,結果見圖4。
圖4 膜的截留相對分子質量與CODCr的關系
從圖4 可以看出,隨著膜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的減小,CODCr不斷減小,當截留相對分子質量達到2 ×104時,酸析木素后黑液的CODCr為614 mg/L,白水的CODCr為460 mg/L。當使用截留相對分子質量更小的膜時,CODCr還會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而且所需動力消耗增大,膜通量減小,膜污染加重,所以不宜再使用更小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的膜。
從上述結果可知,使用超濾膜處理廢水,雖然可使酸析木素后黑液的CODCr從1077 mg/L 降為614 mg/L、白水的CODCr從1607 mg/L 降為460 mg/L,但仍不能使廢水CODCr達到GB3544—2008 排放標準。為此采用超濾技術與傳統(tǒng)混凝法相結合處理廢水,對比處理效果。
黑液稀釋40 倍并酸析、過濾;白水稀釋2 倍。然后調節(jié)廢水的pH 值為7 ~8,加入聚合氯化鋁(PAC)-聚丙烯酰胺(PAM)復合絮凝劑對黑液及白水進行混凝處理,PAC 用量為1000 mg/L,PAM 用量為100 mg/L,用定性濾紙過濾,取清液,使用不同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的膜進行超濾處理,測定濾液的CODCr,結果見圖5。
圖5 膜的截留相對分子質量與CODCr的關系
從圖5 可知,先用混凝法處理廢水,再進行超濾,由于膜污染的減輕,混凝后可直接使用截留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膜進行處理。隨著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的降低,CODCr也在降低,當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為0.4 ×104時,酸析木素后黑液及白水的CODCr都降到100 mg/L 以下,當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為0.2 ×104時,實驗廢水CODCr降至最小值,黑液的為61 mg/L,白水的為49 mg/L,達到GB3544—2008 排放標準。
在廢水處理過程中,發(fā)現廢水的外觀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特別是黑液,因此還對黑液的透光率進行了測定,結果見表3。
表3 廢水透光率的變化 %
黑液經不同的步驟處理后不但CODCr、透光率等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且色澤也由黑色變成無色透明,見圖6。從圖6 可以看到,從左到右依次為稀釋40倍、酸析后、混凝后、混凝-超濾后的黑液。
圖6 經不同步驟處理后的黑液外觀
采用超濾技術對制漿黑液和造紙白水進行處理。
3.1 當單獨使用有機高分子超濾膜處理,截留相對分子質量達到2 ×104時,可使酸析木素后黑液的CODCr從1077 mg/L 降為614 mg/L,白水的CODCr從1607 mg/L 降為460 mg/L,但處理過程中膜污染比較嚴重,且廢水達不到排放標準。
3.2 采用混凝法與超濾法相結合處理(先用混凝法預處理再用超濾膜處理)時,當膜的截留相對分子質量達到0.2 ×104時,酸析木素后黑液的CODCr降為61 mg/L,白水的CODCr降為49 mg/L,能達到GB3544—2008 排放標準,且制漿黑液的色澤由黑色變?yōu)闊o色透明。
[1] PAN Xin-cheng,LEI Ting,GUO Jian-hua. Processes and Equipment of the Water Circulation in the Pulp And Papermaking[J]. China Pulp & Paper,2011,30(Supplement):257.潘新成,雷 廷,郭建華. 制漿造紙過程水循環(huán)工藝及設備[J].中國造紙,2011,30(增刊):257.
[2] Su Zheng-hua,Lin Qiao-yuan.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Utilization in Paper Industy[J]. World Pulp and Paper,2006,25(2):1.蘇振華,林喬元. 膜分離技術及其在造紙工業(yè)水污染防治中的應用[J]. 國際造紙,2006,25(2):1.
[3] Cao Bang-wei.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Utilization in Wastewater of Paper Making[J]. Paper and Paper Making,2005(Supplement):66.曹邦威. 膜分離技術及其用于造紙廢水處理[J]. 紙和造紙,2005(增刊):66.
[4] Frank Lipnizki. Membrane applications in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Experience on lab,pilot and industrial scale[J]. Desalination,2006,199:159.
[5] Yang Qing,ZHang An-long.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ique in White Water Treatment[J]. China Pulp & Paper,2005,24(6):53.楊 卿,張安龍. 膜分離技術在造紙白水處理中的應用[J]. 中國造紙,2005,24(6):53.
[6] Hangzhou Tianchu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The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 Wastewater Recycling of Pulp & Paper Industry[J]. China Pulp & Paper,2011,30(Supplement):232.杭州天創(chuàng)凈水設備有限公司. 膜分離技術在制漿造紙廢水回用中的應用[J]. 中國造紙,2011,30(增刊):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