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羅
入“三伏”,酷暑難當,食欲萎靡。什么食物最開胃,既解暑,又能滿足味蕾,制作起來也不用興師動眾。涼面!鮮紅翠綠的“面馬”都在面里,便可一菜成席。
古語中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其實,在夏季吃涼面的風俗由來已久。如果要追溯涼面的起源,就不得不提杜甫的詩——《槐葉冷淘》。“青青高槐葉,采綴付中櫥。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于雪,勸人投比珠。愿隨金騕褭,走置錦屠蘇……君王納涼晚,此昧亦時須。”所謂冷淘,就是涼面。早在唐代,涼面就已經出現。即將青槐嫩葉搗汁和面做成細面條,面條煮熟之后,再放在冰水或井水中浸涼而成。所以說吃這種面的時候,有“經齒冷于雪”之感。
古時,夏季吃涼面不僅是一種民間習俗,朝廷也會舉行吃涼面的應時活動。
宋代醫(yī)書《本草衍義》中有記載:“三伏中,朝廷做面,以賜臣下?!闭f明在當時人們已經知道吃涼面可消煩止渴、消暑止燥。炎夏早朝之后的一碗冷淘,能給朝廷官員們帶來無上的慰藉。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本草》云,米能養(yǎng)脾,麥能補心,各有所裨于人者也。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處心肺之道也?!?/p>
夏季吃涼面有種種好處。除了李漁所述的善養(yǎng)心脾,涼面還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每150克煮熟的面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40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180千卡,相對于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來說,它不是脂肪性食物,但它特別能給人飽腹感。涼面伴夏,不僅可以開食健胃,增加食欲,還能降低體熱,驅走心中的浮躁??傊?,涼面功效之多,數不勝數。
說起涼面的制作方法,從古代到現在,花樣可謂繁多。除了杜甫描繪的槐葉冷淘,宋人還發(fā)明過另外一種“甘菊冷淘”。宋代著名詩人王禹在《甘菊冷淘》一詩中把“甘菊冷淘”的制法和特點寫得一清二楚。在面中摻進甘菊嫩葉汁,使冷淘的顏色青青,“芳香敵蘭蓀”,隨后將其“煮投寒泉盆”,煮熟的冷淘經寒泉浸過,清涼爽口、色香味俱佳。再往后,元代倪云林在冷淘制法上也有所創(chuàng)舉。他不是將植物的汁液和在面團里,而是將鱖魚、鱸魚、蝦肉等原料做成“澆頭”,一并淋在冷淘上,風味極其佳美。
與古代的冷淘制法相比,如今的涼面制作起來要簡單得多。就是將面條煮熟,用漏勺撈起后過冷水瀝干,加上佐料即成。制作工序雖簡單,但每一道工序都有講究。首先,面條下鍋煮時,用筷子挑散,不要粘連,水沸騰幾次后,加一點涼水進鍋會使面條更加筋道;其次,面條出鍋后,將其在冷水中“淘”兩遍,高溫表面由此迅速收縮,涼面吃起來才會有爽滑口感。
涼面制作最關鍵的一步便是作料的添加。清朝《清稗類鈔》中有記載:“率為白水所煮,將進面時,即有生蔬數小蝶,陳于幾,日面馬。意為前馬之導也,而和以調料而加于面?!彼^“面馬”(又叫“菜馬”)即為涼面中的配料。涼面所用配料有很多,有剁碎的香椿芽和胡蘿卜咸菜,有嫩黃瓜絲、細蘿卜絲、綠豆芽,還有芝麻醬、鹽水、香醋、蒜泥等等,紅、棕、白、綠融合在一起,色澤鮮艷,口味多樣。這些作料里面,唯獨大蒜是“點睛”之料,不僅出味,而且與醋同有殺菌之功效。俗話說:“飯里面最好吃的是面,面里邊最出味的是蒜?!彼?,蒜泥應當放足量,吃起來咝咝辣口才過癮。
將煮好的面條經冷水淘涼后,盛于碗中,澆上“菜馬”拌勻,一道香味四溢、潤滑清爽的涼面就成了盛夏餐桌上的美食,滿桌只需一道菜,便可一菜成席。真可謂“清氣滿堂入夏光,汁漿搖綠透心涼。一城面味一身爽,一碗鮮滑一段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