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作家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的《香水》中有過這樣一段話,用以描述主角格雷諾耶強大的生命力:
日復一日,他把自己頑強和執(zhí)拗的全部能量藏在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他僅把它們用于按照扁虱那樣的態(tài)度來戰(zhàn)勝面臨的冰凍期;他堅韌不拔地、知足地、不引人注目地在最小的、但又是小心照料的火苗上把握住生命希望之光。
這讓我有時不由得想起中國人,或者像潘石屹這樣的中國人。
經(jīng)歷過“文革”、自然災害,貧窮;家里有個生病的母親,幾乎全家 (奶奶、大伯、爸爸)都被打倒過,每天目光所及之處,除了黃土高原就是藍天白云,在現(xiàn)在這個"拼爹"、以資源和關系搶占市場的年代,也不由得讓人對他的成功之路疑竇叢生。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李開復的爸爸和潘石屹的爺爺曾經(jīng)在黃埔軍校同班過。了解這件事情后的潘石屹曾經(jīng)笑著說,“我們出發(fā)的源頭一樣,只是被放在了不同的環(huán)境下長大”。
但你又不得不承認,潘石屹無疑是當今中國最活躍也最耀眼的地產(chǎn)明星之一。這種前后的反差之大,以至于無數(shù)的人會對它的化學過程津津樂道。
潘石屹曾經(jīng)在自己的博客里面推薦過柳宗元的《敵戒》:“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币馑际谴蠹叶贾罃橙伺c我為仇,卻不知道敵人對我極有好處;都知道敵人能為我害,卻不知道對我大為有利。
在潘石屹的生命中,如果要劃分階段的話,無論哪個階段他都有一個對手或者說敵人,從小時候的饑餓、貧窮、政治運動到創(chuàng)業(yè)時的任志強,成家后的張欣甚至現(xiàn)在的他自己。潘石屹說:“這個敵人可以是和自己的觀點不一樣的人,政治立場不一樣的人,利益不一樣的人,這些人都可以是敵人,但我現(xiàn)在認為,所有的敵人也可以是朋友?!?/p>
大多數(shù)第一次接觸潘石屹的人幾乎都會得出類似"老實巴交"這樣的印象。當然也有他的前員工,競爭對手,某些金融記者覺得他其實"老奸巨猾"。
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們想探討的恰恰就是他性格的復雜性,即使他身上也擺脫不了某些時代的必然性。和那些富二代、名門之后相比,我們也更愿意去了解,潘石屹是如何像個扁虱一樣摔不壞、打不死,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爆發(fā),哪里有敵人哪里就能成就他。而他的復雜和成功無一不折射著時代的裂變,以及在縫隙里不會再有的小人物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