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
從家庭生活的古漢字談倫理規(guī)范
高瑞
甲骨文是我國發(fā)現的最早的文字,暗含著無窮的倫理關系和傳統文化因素。本文依托稱謂漢字來探尋古代獨特的文化意蘊,如“妻”、“妾”、“姑”、“舅”的獨特所指。這些都能反映古代文化的獨特價值。
古代漢字 稱謂 家庭倫理 傳統文化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從古至今,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在悄然改變。
長久以來,在我們的意識里都認為婦是主內、做家務的女人;夫是主外、開荒耕種的勞動主力。然而卜辭中的商代諸婦的地位要比后代都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母系社會影響的遺留,這也可以算做商代社會的特色。根據卜辭的記載,商代諸婦可以指揮軍事、帶領軍隊參戰(zhàn);接受商王的命令,承擔臣的職務;參加甚至主持祭祀,且死后成為被祭祀的對象。其中最為熟悉的是“婦好”。
《說文解字》認為:“妻,婦,與夫齊者也?!笨梢钥吹狡拮釉诩抑幸欢ǖ匚缓陀绊憽F拮钤缫娪?《易·系辭》:“人于其官,不見其妻?!钡诠糯捌蕖辈⒉皇悄凶优渑嫉耐ǚQ。《禮記·曲禮下》中提到:“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笨梢?,“妻”只是百姓的妻子的稱呼。
子孫當然是生命的延續(xù),是家族中保護的對象,是父親“教”的對象,也是母親撫育的對象。子,甲骨文字形為,金文字形為、篆文字形為。其字形像襁褓中的嬰兒。甲骨文中的子既包括男性,也包含女性。“子”是父輩對子輩的通稱,這也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緣故。甲骨文中的“子”也是祭祀的對象。在子早于父輩去世的情況下,“子”也會成為祭祀的對象。
長幼有序的倫理既適用于家庭內部,也適用于社會中不同輩分、年齡的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兄弟之間,做到長幼有序在家庭中是很有必要的。
姑、舅,現在分別是指自己父親的姐妹、自己母親的兄弟。然而在商代姑、舅卻還是一種特殊的指稱。姑的金文字形為,小篆字形為,《說文解字》上說:“姑,夫母也。從女,古聲?!本嗽凇墩f文解字》中解釋為“母之兄弟為舅,妻之父為外舅,從男臼聲?!币簿褪钦f姑、舅分別可用于已婚女子稱呼夫之父母,即公公婆婆或者是男子稱婦之父母,即岳父岳母。這其中反映的是有血緣關系的親族間婚姻關系,也就是與父親的姐妹的后代或與母親的兄弟的后代進行婚配的結果?!肮媚浮?、“姑父”、“舅父”、“舅母”這種稱謂中也暗含著這種親上加親的關系。這樣親上加親的婚配,結果是丈夫的父親就是自己的舅舅,而丈夫的母親就是原先的姑姑?;蛘咂拮拥母赣H是自己的舅舅,而妻子的母親是自己的姑姑。因而姑、舅在我們今天認識中的姑姑、舅舅的層面上,在早期社會還蘊含著對于公公婆婆或岳父岳母的稱謂。這種親上加親的家庭框架下,對待姑、舅也更應以禮相待,孝敬恭順。
常說“三親六戚”。其中三親分別是指宗親、外親、妻親?!白谟H”是指自己同一祖先的親屬,像祖父母、父母、叔伯以及兄弟姐妹,是自己至親的血緣關系?!巴庥H”指母親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雖然有必然的血緣關系,但不是同一姓氏,重要性不及宗親。“妻親”是妻子的直系親屬,這種親緣關系并不是先天的,是由于婚姻關系形成的,所以關系不比宗親、外親親近。當我們翻閱《稱謂錄》時,不免發(fā)現在外親和妻親中都有明顯的標志如“姻”、“外”。
以上是依托幾個比較常見的親屬稱謂方面的古漢字對其背后的故事的闡述。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在祈求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的樸實愿望下,有祖的庇護,父的維系,母的呵護,兄友弟恭,長幼有序又有親上加親的姑舅關系,與此同時社會中女性也受到一定高度的尊重,這一切都反映著商代社會中親密的家庭關系與古樸的民風。
[1] (俄)普列漢諾夫.論藝術[M].曹葆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3.
[2]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出版社,1990.
[3] 李學勤.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 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訂.北京:中華書局,2008.
[5] 和少英,吳興幟.天主教與滇南苗族傳統文化習俗的嬗變[J].民族研究雜志,2010(2).
[6]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C].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