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 曲艷梅
校長治校,僅憑正確使用手中的權(quán)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不斷完善自我,努力提高非權(quán)力影響力。
1要率先垂范。重德重行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毙iL是教師的教師,是師生的楷模,校長的言談舉止對師生有巨大的感染力,校長的品德修養(yǎng)對形成良好學校團隊有很大的向心力。
1.1嚴于律己,樹立高尚的品格: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校長一定要成為師生學習的榜樣,以自己的崇高品德去感召人、感染人、感動人。由于特殊的地位,校長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監(jiān)督不夠的情況下,校長更要不斷加強修養(yǎng),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在名利面前不喪失立場,不放棄原則;校長要善于吃苦、樂于奉獻,這樣才能帶動大家;校長要以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帶動教職工,身體力行,做出表率,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校長才會贏得教職工的支持,校長的辦學理念才會內(nèi)化為教職工的自覺行為,學校工作才會出現(xiàn)勃勃生機,正所謂“上下同欲者勝”。
1.2寬以待人,營造民主的氛圍:校長要以寬厚的品格待人,以寬廣的胸襟容人。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安全感”、“幸福感”,才能形成比較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和民主氛圍,學校才有生氣和活力??鬃诱f:“寬以得眾,惠足以使人”。作為校長有了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jié)人,這樣便能激發(fā)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責任感,同樣也能增強學校管理的透明度與可信度,使教職工對學校管理更具信任感和歸屬感,校長與教師才能形成一個整體,使教師明確自己的成長與學校事業(yè)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提高了教職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要傾注情感。互尊互敬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校長治校要適用“人本”原則,實行柔性管理,校長要用真摯的情感去激勵教師、喚醒教師。
2.1尊重教師,發(fā)揮他們的才智。校長對于學校的管理不是一種控制,而是一種喚醒、一種激勵,目的是促進教師發(fā)展,實現(xiàn)他們的幸福人生。所謂“為政之本莫若得人”,作為一名校長,要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要求,做到一視同仁,端平一碗水,處事公道,關(guān)注每位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特長和創(chuàng)造力,努力為他們的成長鋪路搭橋。這樣,“士為知己者死”的主體意識的激活,必將使學校管理形成“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想局面。
2.2關(guān)注情感,創(chuàng)建和諧的集體。校長要以真誠的情感贏得教師的信賴與支持,要在管理中注重“情商”的培植和情感的投入。校長要尊重、關(guān)心、愛護自己的師生員工,把他們看做是自己的“上帝”,要多關(guān)注他們,主動與他們交流,盡量減少“校長味”,學會忘記“校長”,縮短雙方在心理上的距離,讓雙方處于平等地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促進整個團隊關(guān)系融和、情感融洽。
3要提升素質(zhì),盡善盡美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個有能力、有才干的校長,會給學校帶來成功,使人們對他產(chǎn)生敬佩感。因此校長必須具備自我學習能力,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素質(zhì)。
3.1加強修養(yǎng),提高人格的魅力。校長的高尚品質(zhì)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不僅是取得教職工信賴形成威信的基礎,而且也是根據(jù)教職工的勞動特點、心理特點,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的心理動力,必須感化教職工,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有力的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校長必須具有對教育事業(yè)無限忠誠,有強烈情感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帶去”的奉獻意識;校長必須成為精神文明的典范。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將起著“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的巨大作用;校長必須公正廉明、公道正派,只有這樣才能行得端、走得正,才能得到教職工的尊敬與擁護。
3.2提高素質(zhì),贏得教師的愛戴。辦好學校,培養(yǎng)學生。需要校長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通曉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知識就是力量”,因此校長必須是一個勤奮學習、善于學習、勇于進取的人。不斷提高、完善自我、與時俱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思想,使自己成為教育教學中的“行家里手”,增強校長在教職工中的感召力,贏得教職工的普遍認同。
總之,構(gòu)成校長非權(quán)力影響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提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校長有頑強的毅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各項工作中時時處處注意加強多方面的修養(yǎng),要善于控制和調(diào)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以提高自己的非權(quán)力影響力,以帶動、影響廣大教職工為實現(xiàn)共同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