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紅 孫 雪 王文革 范海濱 宋軍利
1.遼河油田總醫(yī)院病理科,遼寧盤錦 124010;2.遼河油田總醫(yī)院婦產科,遼寧盤錦 124010;3.遼河油田總醫(yī)院兒科,遼寧盤錦 124010;4.遼河油田總醫(yī)院康復科,盤錦遼寧 124010
上皮鈣粘素(E-cadherin)是一類介導上皮細胞相互黏附的鈣依賴性跨膜糖蛋白。 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惡性腫瘤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與細胞間粘附力的降低有關, 其中E-cadherin 具有重要作用[1-3]。 但是目前對E-cadherin 的研究大多數仍局限于蛋白或轉錄的單一層面, 關于該基因轉錄產物和蛋白表達之間的關系尚罕有報導。 2010年2月—2012年9月,該科研小組對20 例肺腺癌進行了相關研究, 力圖闡明E-cadherin mRNA 及其編碼蛋白在肺腺癌中是否存在差異性的問題,現報道如下。
20 例肺腺癌病理資料來自遼河油田總醫(yī)院病理科。 其中女性8 例,男性12 例;年齡38~76 歲,平均65 歲。 對同一患者的新鮮肺腺癌組織和正常肺組織標本分別提取mRNA 和蛋白質,然后分別應用RT-PCR 法和WESTERN-BLOT 法檢測E-cadherin mRNA 及其編碼蛋白表達情況。
55 ℃30 min,99 ℃5 min,5 ℃5 min,具體操作按照TaKaRa RNA LA PCRTM Kit 試劑盒提供的說明書進行;PCR 反應條件:E-cadherin 引物序列:F 5'-GACGCGGACGATGATGTGAAC-3',R 5'-TTGTACGTGGTGGGATTGAAG A-3';96 ℃預變性5min,96 ℃1 min,56.3 ℃1 min,72 ℃1 min,共循環(huán)35 次,然后72 ℃延伸7 min[2]。 PCR 擴增產物2%瓊脂糖凝膠電泳。
按《分子克隆》實驗操作指南進行,一抗為鼠抗人E-cadherin 單克隆抗體、兔抗人β-actin 多克隆抗體;二抗為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羊抗兔/鼠IgG,應用ECL 法標記結合信號,通過熒光自顯影感光在Kodak XAY 膠片上。
20 例新鮮肺腺癌組織與其自身正常對照肺組織分別提取RNA 和蛋白質, 然后應用RT-PCR 和WESTERN-BLOT 方法對E-cadherin 進行了mRNA 及其編碼蛋白表達情況的檢測, 結果見圖1。
結果發(fā)現:40%(8/20)肺腺癌組織中E-cadherin mRNA 呈陽性,而蛋白水平為陰性;10%(2/20)肺腺癌組織中E-cadherin 蛋白水平比mRNA 水平下調更為明顯。
圖1 E-cadherin mRNA 及其編碼蛋白在肺組織中的表達情況N-正常肺組織T-肺腺癌
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參與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細胞粘附分子E-cadherin 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Ecadherin 含量多少與細胞間粘附功能異常、上皮性腫瘤的浸潤和轉移密切相關。
人的E-cadherin 基因CDH1[4]定位于16q22.1,編碼分子量為120 kD 的單鏈跨膜糖蛋白,主要定位于上皮細胞膜。 E-cadherin分子包括細胞外區(qū)、跨膜區(qū)和細胞內區(qū)3 個區(qū)域。 其細胞外區(qū)通過結合鈣離子維持串聯結構域的穩(wěn)定和促進細胞黏附。此外,Ecadherin 的細胞內區(qū)與caterin 形成E-cadherin-caterin 復合物,連接于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從而形成和維持細胞間的穩(wěn)固連接。因此,E-cadherin 是維持上皮細胞間相互粘附的重要蛋白。
E-cadherin 的功能異常可以導致多種惡性改變,包括細胞形態(tài)改變、細胞間黏附力下降及細胞移動性增強。 因而,E-cadherin對腫瘤侵襲和轉移起著重要的抑制作用, 而且這已在許多研究中得到了證實[5]。
目前,關于E-cadherin 轉錄與翻譯之間關系的研究甚少。 為此,本實驗選取肺腺癌作為研究對象,從檢測不同類型肺組織的E-cadherin mRNA 和蛋白水平入手。結果發(fā)現,在某些病例中Ecadherin 表達在mRNA 和蛋白水平存在著明顯差異性,即mRNA水平有表達, 而蛋白水平陰性或者mRNA 水平與蛋白水平明顯不一致。分析原因很可能是轉錄后調節(jié)機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Ecadherin mRNA 水平與蛋白水平不一致是否與RNA 選擇性剪接或microRNA 有關,我們將在今后的研究中做深入探討。
[1] Shen WD, Ji Y, Liu PF, et al.Correlation of E-cadherin and CD44v6 expression with clinical pathology in esophageal carcinoma.Huang B [J].Wu S.Mol Med Report,2012,5(3):817-821.
[2] Cheng XX, Wang ZC, Chen XY,et al.Frequent loss of membranous Ecadherin in gastric cancers: A cross-talk with Wnt in determining the fate of beta-catenin[J].Clin Exp Metastasis,2005,22(1):85-93.
[3] Brzozowska A, Sodolski T, Duma D,et al.Evaluation of prognostic parameters of E-cadherin status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J].Ann Agric Environ Med,2012,19(3):541-546.
[4] Berx G, Staes K, van Hengel J.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invasion suppressor gene E-cadherin (CDH1)[J].Genomics,1995,26(2):281-289.
[5] 楊劍鋒,廖粵軍.E-cadherin/catenins 與腫瘤發(fā)生、侵襲及轉移[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