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義
也談跳繩訓練法
□盧廣義
每個學生單獨測試(1分鐘跳繩),記錄他們的跳繩次數(shù)、失誤次數(shù)和存在問題。
失誤多(失)、甩繩慢(慢)、甩繩幅度大(幅)、耐力不足(耐)、兩手不對稱(不)、手臂傾斜(斜)、未夾肘(夾)和較熟練(√),用括號內(nèi)的這個字在名冊上記錄“病癥”。
采用同質(zhì)分組的形式進行針對性的糾錯教學。各小組選出兩名組長,由組長組織和管理本小組的練習。同時,兩組長在不同組練習,便于管理和計時,計時設備學生自帶。
具體操作(對策)如下:
1、失誤多者:進行放慢速度無失誤跳繩,如:50秒、60秒、70秒和80秒無失誤跳……組長計時,2~4人一組輪換練習。若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失誤,則重新開始。對于初學者可以采用從20秒開始計時的方法,待熟練后逐步增加時間。
2、甩繩慢、甩繩幅度大者:原地站立,進行搖繩練習,兩手由后向前,由前向后,輪換練習,同時做好腕關節(jié)的拉伸活動。初學者可先進行一側甩繩,之后換手練習;待熟練后兩手同時進行,并加快甩繩的速度,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穩(wěn)定性。
3、耐力不足者:進行較長時間的跳繩練習,如1分半鐘、2分鐘和2分半鐘連續(xù)無間斷地跳。組長計時,3~5人一組,輪換練習。初學者可從45秒開始,盡力而為;也可采用跑跳的形式,繞田徑場邊跑邊跳;還能采用短時間歇的方法練習,要求每20秒跳繩,中間休息5~7秒鐘再繼續(xù),依次進行。
4、兩手不對稱、甩繩時手臂傾斜者:兩人一組,面對面站立,一人跳,同伴計數(shù),觀察手臂姿勢,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糾正,組長統(tǒng)一計時。跳繩的時間可由組長來定,一般在20~50秒之間。
5、未夾肘者:跳繩者將繩子對折4次后用上臂夾住,不讓繩子掉下,體會夾肘的感覺。同伴觀察跳繩的姿勢,當夾肘后出現(xiàn)動作姿勢變樣時,及時在運動中調(diào)整姿勢,倘若動作變化較大必須即刻停下進行糾正。
6、較熟練者:2~4人一組,采用跳繩比賽的形式。跳繩時間可采用30秒、40秒、50秒逐次增加的形式,也可以遞減進行。另外,對失誤的次數(shù)進行統(tǒng)計。結束后,先組內(nèi)比較和評價,接著教師對統(tǒng)計成績進行分析,找出每個人的失誤和不足。
半個月后再測試一次,學生自己縱向比較成績,教師分析現(xiàn)狀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另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于個別仍未糾正的學生,還可組織他們觀看跳繩教學視頻,讓其模仿和體會正確的跳繩姿勢,逐步提高跳繩技術。
(浙江慈溪新城初級中學 3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