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燕 姚元枝,2,3* 安曉剛 肖希斌 肖芳麗
(1.懷化學院生命科學系,湖南 懷化 418008;2.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研究與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懷化 418008;3.湘西藥用植物與民族植物學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湖南 懷化 418008)
在祖國醫(yī)藥學的豐富寶庫中,藥茶是一耀眼的瑰寶,有著悠悠2000年的歷史。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Lindl.)屬忍冬科接骨木屬,生于海拔100~900 m的多年生高大草本或亞灌木,高可達3 m[1]。接骨草具有很高的藥用及食用價值[2],其全草、根、莖、葉、花、果實皆可入藥,是我國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常用草藥,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散瘀、消炎止痛、鎮(zhèn)痙消腫之功效,臨床上用于黃疸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療效確切[3,4]。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有黃酮類化合物、烏索酸、齊墩果酸、綠原酸等[5]。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廣泛地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結構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腫瘤、抗菌消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衰老等廣泛的藥理作用,引起人們極大的開發(fā)興趣[6]。本實驗按照中藥的不同炮制方法將接骨草嫩莖尖制備成食療藥茶,進行感官審評并比較其黃酮化合物含量,找出較好的炮制方法,應用于實踐,使接骨草食療藥茶,既是深受人們歡迎的保健養(yǎng)生食品,又成為預防及治療疾病的藥品。
1.1 主要儀器: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420型恒溫水浴鍋(江蘇金壇市中大儀器廠),(101-2BS)型電熱恒溫干燥箱(天津市華北實驗儀器有限公司),F(xiàn)A1004型電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有限公司)、FW-100型高速萬能粉碎機(北京中興偉業(yè)儀器有限公司)。
1.2 實驗材料:將野外采集的接骨草嫩莖尖除雜、洗凈晾干水分,制成鮮品。蜂蜜(湖南省雪峰山風景名勝區(qū)生態(tài)養(yǎng)蜂示范基地)、麥麩(山東省濱州)、黃酒(浙江紹興市東星酒廠)、米醋(加加食品集團)。
甲醇、氫氧化鈉、亞硝酸鈉、硝酸鋁(均為分析純),純凈水(華潤怡寶食品飲料有限公司)。
2.1 接骨草藥茶的炮制方法
2.1.1 生品與殺青品的炮制:取鮮品干燥(60℃,5 h),得成品,標記為生品;取鮮品熱鍋(100℃,12 min)殺青,手揉,自然冷卻,干燥,得成品,標記為殺青品。成品都放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2.1.2 烘制品的炮制:殺青品10 g,2份,分別緩慢加入黃酒、米醋各4mL攪勻,加蓋燜潤,干燥箱(120℃,1 h)取出攤開自然冷卻,干燥箱(60℃,1 h)干燥得成品,分別標記為黃酒烘制和米醋烘制[7]。
2.1.3 蒸制品的炮制:殺青品10 g,2份,分別緩慢加入黃酒、米醋各4 mL,攪勻,加蓋燜潤,蒸籠(120℃,1 h),干燥箱(60℃,1 h)干燥,分別標記為黃酒蒸制,米醋蒸制[7]。
2.1.4 炒制品的炮制:取鮮品10 g,于80℃條件下,炒制適度,放涼,標記為清炒制。取鮮品10 g、麥麩10 g混合,于80℃條件下,炒制適度,放涼,標記為清麩炒制;取鮮品10 g、麥麩10 g、蜂蜜10 mL混合,于80℃條件下,炒制適度,放涼,標記為蜜麩炒制[7]。以上制品放置干燥器中保存?zhèn)溆谩?/p>
2.2 各種炮制方法接骨草藥茶感官審評方法
2.2.1 感官審評標準:沿用《茶葉感官審評方法》國家標準GB/T 23776-2009,《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國家標準GB/T 14487-93。按照審評名優(yōu)茶和初制茶的5項審評因子:茶葉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審評。
通過問卷星軟件發(fā)放《校企合作問卷調(diào)查表(學生用卷)》,收到問卷為268份,其中2016級學生占145人,2015級學生占123人,2014級學生2人;通過問卷星發(fā)放《校企合作問卷調(diào)查表(企業(yè)用卷)》,回收問卷為60份。調(diào)查問卷顯示大學生期待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加強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以及掌握專業(yè)英語學習。企業(yè)希望校企合作能夠?qū)Υ髮W英語教學改革有啟示作用,也顯示了企業(yè)所需的英語人才標準,以及強調(diào)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
2.2.2 外形審評方法:將200~300 g樣茶倒入評茶盤中,雙手握住茶盤對角,一手要拿住樣盤的倒茶小缺口,用回旋篩轉(zhuǎn)法,使盤中茶葉分出上、中、下三層,用目測、手感等方法,通過調(diào)換位置、反復查看比較外形。
2.2.3 茶湯制備方法:稱取樣茶3.0~5.0 g投入審評杯內(nèi),用純凈水,按茶水比為1:50g·mL-1,注滿沸水,加蓋,計時5 min;到規(guī)定時間后,將杯內(nèi)茶湯濾入審評碗內(nèi),留葉底于杯中。審評順序:開湯后,按香氣(熱嗅)、湯色、香氣(溫嗅)、滋味、香氣(冷嗅)、葉底的順序逐項審評。
2.2.4 內(nèi)質(zhì)審評方法:看湯色:用目測法審評茶湯,審評時應注意光線、評茶用具對茶湯審評結果的影響,隨時可調(diào)換審評碗的位置以減少環(huán)境對湯色審評的影響。
嗅香氣:一手持杯,一手持蓋,靠近鼻孔,半開杯蓋,輕嗅或深嗅,每次持續(xù)2~3s,反復1~2次;嗅香氣應以熱嗅、溫嗅、冷嗅相結合進行。
嘗滋味:用茶匙從審評碗中取一淺匙吮入口中,茶湯入口在舌頭上循環(huán)滾動,使茶湯與舌頭各部位充分接觸,并感受刺激,隨后將茶湯吐入吐茶桶或咽下;茶湯溫度一般在50℃左右較合評味要求。
評葉底:將杯中沖泡過的茶葉倒入葉底盤中,加入適量清水,讓葉底漂浮起來;用目測、手感等方法審評葉底。
2.2.5 審評結果與判定:按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五因子”,采用百分制評分。
2.3 各種炮制方法接骨草藥茶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的測定方法
2.3.1 制備校準曲線及回歸方程的建立:分別吸取蘆丁標準溶液 0.0、1.0、2.0、3.0、4.0、5.0、6.0、7.0mL 于 8 個25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10 ml,加5%NaNO2溶液1mL,混勻,放置6min,加10%Al(NO3)3溶液1mL,搖勻,放置6min,加10%NaOH溶液5mL,再加水至刻度,搖勻,放置10 min。510 nm測吸光值。
以濃度(μg·mL-1)為橫坐標[X],以吸光值(△A)為縱坐標[Y]作圖,繪制校準曲線,得其線性回歸方程:Y=0.0107X -0.0046,相關系數(shù):R=0.9999。黃酮類化合物在0~70μg·mL-1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
2.3.2 各種炮制方法接骨草藥茶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的測定:接骨草藥茶粉碎,過100目篩備用。精確稱取各種炮制方法接骨草藥茶粉末0.5000 g,于50 ml帶塞試管中,以1:50 g·mL-1料液比加入60%甲醇,80℃水浴提取2 h后,用60%甲醇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為制品提取液。
分別吸取2 mL提取液,按2.3.1比色方法測吸光值,并計算黃酮類化合物含量。
3.1 茶葉感官審評結果與討論:表1表明,9種藥茶的外形都是緊條形,顏色最佳的為蜜麩炒制,其次殺青品、清炒制、生品、清麩炒制;清麩炒制的湯色最佳為黃亮,其次殺青品和生品,均為淺黃;清炒制和殺青品香氣最好為清高,生品具有青臭氣,加了黃酒的有酒香味,加了米醋的有醋香味,加了麥麩的有麥香味,加了蜂蜜的有焦糖味;蜜麩炒制和清炒制滋味最好,入口鮮甜、回甘,除了生品和殺青品有異味外,其余的幾種藥茶的味道均較醇正;清炒制葉底最好,為青綠色、嫩勻,其次為蜜麩炒制。
從表2可知,清炒制感官得分最高,其次蜜麩炒制、殺青品、清麩炒制,生品得分最低。殺青品中無論加黃酒還是米醋,蒸制還是烘制,感官得分均低于殺青品,降低了感官效果,但高于生品。通過黃酒和米醋的炮制,影響感官效果,可能與炮制過程中化學物質(zhì)的變化有關,如色素的變化等。
表1 不同炮制方法接骨草藥茶感官審評結果描述
表2 不同炮制方法接骨草藥茶感官審評評分
由于接骨草具有特殊的臭氣,不適合直接用來作為藥茶,因此取殺青品、鮮品與其他材料炒制、烘制的產(chǎn)品感官效果比生品好。從炮制方法來看,利用酒炙,引藥上行,增強活血通絡,矯臭的作用;醋炙,散瘀止血、理氣、解毒、矯味矯臭;麩炙,和中益脾、緩和燥性、矯味、增強療效。相對于生品,無論是加黃酒、米醋、麥麩、蜂蜜均能改善感觀效果,可能是殺青品或鮮品與黃酒、米醋、麥麩、蜂蜜烘制、炒制、蒸制的過程中,一些物質(zhì)發(fā)生變化,導致感觀效果的改善,需進一步探討。因此,相對于生品,其余8種炮制方法的感觀效果均較好,而清炒制的效果最好,其次為蜜麩炒制。
3.2 各種炮制方法的接骨草藥茶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的比較:表3可以看出,清炒制藥茶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極顯著地高于其他炮制方法(P<0.01);清麩炒制的極顯著地高于除清炒制外的其他炮制方法(P<0.01);生品的極顯著地高于除清炒制和清麩炒制外的其他炮制方法(P<0.01);無論是蒸制還是烘制,殺青品中加黃酒的均較低,低于殺青品和加米醋的,殺青品中加米醋能提高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是否與米醋中含有較高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以及黃酒能影響黃酮類化合物存在的形式及種類等有關,或者在炮制過程中,黃酮類化合物轉(zhuǎn)化分解,需進一步研究。因此,就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而論,清炒制為較好的炮制方法,其次為清麩炒制。藥茶的其它的生物活性成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綜合考慮感官審評和黃酮化合物含量,認為9種炮制方法均可以用于接骨草食療藥茶的制備,其中清炒制和加麥麩炒制,達到最佳的感官效果和較高的黃酮化合物的含量。接骨草藥茶作為食療藥茶,直接飲用可達到治療某些疾病和保健養(yǎng)生的目的。
表3 不同炮制方法接骨草藥茶黃酮類化合物含量(n=3)
[1]徐炳聲.中國植物志(第 72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6 -8.
[2]董淑炎,魏宗榮,楊成俊.中國野菜食譜大全[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93.6 -8.
[3]董立莎,胡靜靜,陳曉昱,等.貴州苗藥陸英的研究新進展[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29(6):17 -20.
[4]方建新.接骨草的開發(fā)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07,(6):85-86.
[5]陳武,李開泉,熊筱娟,等.陸英抗肝炎活性成分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2001,25(2):165-178.
[6]毛雪石,徐世平.黃酮類化合物的抗腫瘤活性[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95,22(2):92-95.
[7]張振東.陸英茶加工初探[J].宜春學院學報,2006,28(2):8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