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武
【摘 要】水彩畫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技法、技巧、藝術語言不斷積累的過程,易學難精,要想學好畫好,必須要了解她、認識她,然后熟悉她,把握好水彩畫學習借鑒、創(chuàng)新的尺度,啟悟靈性、擴大視野才能提高創(chuàng)作意識。
【關鍵詞】水彩畫;借鑒;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意識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9 -0156-01
水彩畫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清末明初傳入我國,并與我國的水墨畫有許多相似之處,給人的印象是:輕快、透明、暈澤、雅致、令人心曠神怡,她以獨特魅力讓很多人喜歡她、學習她、研究它。但水彩畫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技法、技巧、藝術語言不斷積累的過程,易學難精。要想學好畫好,必須要了解她、認識她,然后熟悉她,把握好水彩畫學習借鑒、創(chuàng)新的尺度,啟悟靈性、擴大視野才能提高創(chuàng)作意識。
一、了解水彩畫的內涵
從廣義上來說,凡是以水作為溶劑或媒介,調合可溶于水的粉質性顏料,在紙張、畫布、墻壁、木版等工具材料上所繪制出來的,用以表達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的繪畫藝術作品,都可以叫水彩畫。它主要是借助水和色的相互作用而在畫面上產生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在我國通常是指透明水彩,不透明水彩主要是指水粉畫。有了這樣的區(qū)別,更便于我們有步驟地去認識、了解、熟悉、掌握水彩畫。
其實,每一個畫種,在其產生、發(fā)展成熟的過程中,由于其藝術形式、藝術符號、藝術語言、工具材料和存在方式的跟本差異,從而形成了每一個畫種都有適合于自己特定的表現對象、表現方式和審美效果,即自己的優(yōu)勢價值。實質是在于每一種藝術都竭力追求自決,都有自我獨特的掌握世界的藝術方式,其結果是使每一個畫種都擁有其它畫種無法替代的表現力,從而形成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滿足各種不同人的精神需要。水彩畫經過許多藝術家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探索,走出了適合自己存在的一條發(fā)展道路,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方法和審美趣味。英國畫家與評論家拉斯金對水彩畫的特性作了如下的描述:“水彩在畫家的處理下,水滴和它明快的特性所形成的幻想與造化,淺潑的痕跡、凝結的色塊、以及斑斑的粒狀,雖然對畫面的表現沒有什么意義,但由它偶然產生的夢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麗的色調與松柔的感覺,是其它材料所沒有的?!彼十嬚沁@些獨具的技法特點以及由此而呈現出來的藝術特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不同于其他畫種的繪畫門類。這種獨特的藝術特色就是水色交接所產生的種種變幻無窮、豐富多彩的肌理效果。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獨特的水韻和透明感。這正是水彩畫區(qū)別于其它畫種、賴以獨立存在的根本點所在,也是它獨特語言魅力與審美價值所在。
二、把握好水彩畫學習借鑒、創(chuàng)新的尺度。
借鑒、創(chuàng)新,即為我所用。學習、研究、吸取其它藝術門類的優(yōu)點和長處,經過消化吸收而變成自己的獨具特色的新內容、新語言。但是借鑒和創(chuàng)新并不等于完全、簡單地摹仿、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
在水彩畫的學習、創(chuàng)作方面,我們曾經致力于追求新穎的技巧,試驗新的材料,更多的人注重借鑒其它畫種的創(chuàng)作方法。經過種種努力,為改變過去技法、畫風比較單調的狀況,在活躍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氛圍、開拓水彩畫的表現領域、拓展水彩畫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力上,作了各種新的探索與嘗試,但在如何把握水彩畫的借鑒與創(chuàng)新的尺度上,如何深入發(fā)掘水彩畫自身的語言優(yōu)勢和特征,尤為重要。創(chuàng)新不是試圖去走一條捷徑,一味熱忠于新發(fā)明、新創(chuàng)造,使用一些新奇的材料與技巧,簡單的摹仿、照抄、照搬其它的畫種的一些技法語言,特別是油畫和中國畫的一些表現方法,說明了我們在對水彩這一畫種的特殊性質方面,在認識上不夠明確。
在藝術領域理,并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法則,也不存在絕對不可逾越的界限,西方當代藝術也正是以打破各門類之間的界限為其重要的特征。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在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上這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新的藝術樣式的產生、出現,并不必然意味著原有藝術種類的消失,更不能替代原有藝術種類的發(fā)展問題。從這一點上看,水彩畫的學習創(chuàng)新與借鑒就不能不說存在一定的尺度。我們既要突破水彩畫原有的模式,豐富水彩畫的風格面貌,又要保持水彩畫獨特個性的探索,對于其它藝術種類的借鑒,應是一種內在審美精神的融合,而非簡單的拼接或外在形式的摹仿。只有在不失去自身獨特的規(guī)定性的條件下的創(chuàng)新與借鑒,才是有意義和有價值。
三、啟悟靈性、擴大視野。
“悟”是學習、領會、明白、理解并親身體會與運用藝術規(guī)律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與發(fā)展我們的認識能力,就是提高發(fā)展我們的“悟性”。這就需要我們去多想、多看、多學習,在欣賞、觀察中領悟;在領悟中,擴大眼界、擴大視野、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擴大我們的學習探索的范圍??v觀古今、橫覽中外,在欣賞、學習中,做到觸類旁通,學習、吸收、借鑒多方面的藝術精華,提高藝術境界。對于水彩畫的學習,需要在理論上和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探索水彩畫藝術本身的各種風格流向、諸家之長,在其它畫種中等藝術的寶庫中,交流、啟迪和領悟。
首先,我們要繼承傳統畫藝術中的精華,在探索和實踐中保持自己獨特觀察生活的感受和合乎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的審美心理,審美習慣,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
由于水彩畫傳入我國的時間并不是太長,在我國的發(fā)展應該說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畫種,因此對于廣大愛好水彩藝術的人來說,這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改革開放有的不斷深入,人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精神需求和觀念的改變,藝術市場的興起為水彩畫的發(fā)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發(fā)展契機。水彩畫作為一個外來的西洋畫種,與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在審美趣味、筆墨技法技巧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水彩畫重寫實,中國畫重寫意,水彩畫兼有寫實寫意之長,可以隨意揮灑,也可以刻意求形,而中國畫的氣韻生動、似與不似、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又恰與水彩畫所追求的水色淋漓、空靈淡遠、渾然一體的意境相同,這就為我國水彩畫向中國水墨借鑒、學習、吸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在水彩畫的學習上,應多向中國畫學習;向中國近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學習,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水彩畫。
其次,要與現代藝術運動同步,放棄瑣碎細節(jié),直接表達思想情感。在造型觀念、藝術思想方面前,廣泛、積極地探索。在題材上,水彩創(chuàng)作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人們的社會生活,也包括人們的精神生活;在表現風格上,既有傳統的寫實,又有超寫實、抽象表現、純抽象等無所不有;在技巧上,不僅有一般的平涂、渲染、干筆、留白、重疊等畫法,還有裱貼、噴灑、漬染、轉印等許多特殊處理方法。水彩畫表現語言的寬泛性和可變性,體現出它強大的生命力和在藝術發(fā)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四、提高創(chuàng)作意識。
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通常都要經過醞釀構思,積累素材,最后確定樣稿而制作完成,它是一個水彩畫作者的技法、技巧、文化素質、修養(yǎng)的綜合集中體現,但由于水彩畫是歷史悠久的一種西洋繪畫方法,技法理論很強,它要求創(chuàng)作者不光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更要有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意識,更好地把握好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借鑒吸收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尺度,直接關系到水彩畫特點的發(fā)揮以及其作品藝術性的高下,關系到與其它畫種相比所應具有地位。這為許多水彩畫作者所重視,幾個世紀以來,為了在水彩畫方面不斷的探求、研究和創(chuàng)造,無數的畫家為它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學習、繼承和發(fā)展前人的成果、突破舊觀念的束縛,推動水彩畫的進步發(fā)展,成為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學習、創(chuàng)作水彩畫,不僅需要我們去認真地認識了解水彩畫,更需要我們去發(fā)展、提高水彩畫的藝術表現語言,開闊視野,培養(yǎng)出廣泛、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才能觸及到畫面構成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的更深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