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林奇
摘 要:民主問題一直爭論不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民主的價值日益彰顯?;仡欀袊裰骰倪M程,可謂在艱難曲折中前進。如今中國政府早已明確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關鍵詞: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穩(wěn)定;經濟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8-0057-02
回顧中國民主化的進程,可謂并不平坦。無數革命先烈為民主理想奮斗終生。從新文化運動的“德先生”到辛亥革命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再到中共建立新中國后將民主寫入憲法。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fā)展,“民主已不僅是一種國家權力產生權力結構制和公民權利保護的國家制度,也是一種公民享有充分自由、廣泛參與社會和公共事務決策管理的生活方式?!盵1]13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強調“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盵2]相信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一、民主是一個漸進的發(fā)展過程
民主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民主亦是如此。一種制度的產生絕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是一個逐漸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長的過程。博登海默在其《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中做了這樣的闡述:人就其本性而言,都存在著一種自然的傾向,那就是對食物、住所、繁衍后代以及安全等的需求。“如果人的能量都完全消耗在奮力尋覓食物和住所,奮力保護自己免受威脅以及繁衍后代這些事情上,那么人就不會有余力去從事更為高尚的文化活動,這種活動遠遠超過了那種滿足最低限度的即時的生活必需的活動?!憋@然,民主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政治參與制度,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需求,是需要建立在一定條件之上的。一個國家要想民主得到較大的發(fā)展,至少應該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素質的提高。事實上,幾乎所有的西方發(fā)達國家都經歷了漫長的民主發(fā)展的歷程。隨著本國經濟的崛起,再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民主也隨之漸進式地發(fā)展著。英國的民主歷史可以追溯到1215年的《大憲章》;但直到1911年才真正實現(xiàn)了下議院的人民議員們與上議院的世襲貴族們享有同等的權利;1928年,英國婦女才獲得了投票權;1948年英國才廢止了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畢業(yè)生和商人所擁有的額外投票權。美國在1776年宣布獨立時就開始強調民主的價值。1788年的美國憲法仍然規(guī)定只有繳納產業(yè)稅或人頭稅的富人才擁有投票的權利,并且投票權還受到諸如種族、年齡等的限制;一直到了一百多年后,通過婦女們的不斷爭取,美國才在1920年規(guī)定婦女同樣擁有投票權;1965年美國的法律才取消了對黑人的識字測驗和其他的一些限制措施。因此英國和美國,分別是一直到了1948年和1965年才先后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民主制度。
民主制度的漸進過程還表現(xiàn)在由于制度發(fā)展的不完善導致專制與民主出現(xiàn)反復。
最早的例子就是古希臘,雅典人在廣場民主中以蘇格拉底的殉道來給自己的罪孽加冕[3]13。最終民主的雅典被專制的羅馬吞并。臭名昭著的希特勒也是靠著其狂熱的民粹思想,獲得了大多數德國民眾的支持,實實在在地靠民主選舉上臺的。美國的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對民主的進程有如下的總結:民主制發(fā)展經歷了“三波浪潮”,第一波始于19世紀20年代,以美國選舉權擴大到大部分白人男性為基本標志,并且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20年代,這期間民主政權大約有29個,1922年由墨索里尼上臺到1942年,這期間第一波開始退去。第二波始于“二戰(zhàn)”盟軍的勝利,并在1962年達到頂峰。民主政權增加到36個,1962至1970年是第二波的低潮,民主政權減少到30個。1974年之后,民主的第三波,使民主政權增加了30個,把數目擴大到了原來的一倍[4]358。但隨著民主理論的完善以及制度的創(chuàng)新,我們已經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其中最重要的幾項制度:一是違憲審查。二是加強保障人權的立法。三是加強媒體的力量。四是非政府組織、法團主義等[1]16。
正是由于民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民主化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我們不能以此為借口就此停滯,而是應該繼續(xù)深入推進民主改革,使民主日臻完善。
我國的民主進程必須要遵守這個規(guī)律,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只會是拔苗助長,反而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十八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正反兩方面經驗,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為實現(xiàn)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2],因此只要我們的方向正確,那么我們就能在民主的道路上切實地感受到它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政府在出臺各種規(guī)定前的聽證會就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國民主化的進程。從過去的國家獨大,所有政策自己埋頭制定,到現(xiàn)在的主動做大社會,民眾積極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過程,不可否認我們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政府正在朝著民主的方向努力,吸收、借鑒西方的民主經驗,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
二、民主有利于保持穩(wěn)定
拉里·戴蒙德說:民主政治不僅是最廣泛受到稱頌的政治體制,而且也可能是最難以堅守的政治制度。在所有的政府形式中,唯獨民主政體依賴最少的強制和最多的同意[5]122。
反民主論者對民主的一個批判就是:民主會導致社會的不穩(wěn)定。一些民主制度國家政權的垮臺成為他們最好的佐證。但仔細分析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國家有一個很明顯的共性就是專制政權與民主政權的更迭。由于人們剛剛失去了一套熟悉的政治模式,而新的民主模式又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至少沒有得到鞏固,政府權力缺少合法性,因此才會出現(xiàn)如此多的社會動蕩和政局不穩(wěn)。民主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實行民主制度,社會才能長治久安。首先,民主制度有利于權力的和平交接,解決了政權交替問題。以美國這樣一個松散的聯(lián)邦國家為例,在這個國家中提倡價值觀多元化,提倡個人自由,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兩百多年的建國歷史中沒有發(fā)生一次大規(guī)模的權力之爭(南北戰(zhàn)爭是因為奴隸政策),因為一切都在有序的民主制度下進行著。其次,民主制度為公民提供了一個利益訴求的渠道,解決了政府與人民的沖突問題。正是因為人民的利益可以得到伸張,人民有權去批評政府的行為,即使是反對派也無須掩蓋自己的不滿,更無須訴諸武力。這就使得民主制度下的政府能夠在保持其統(tǒng)治合法性的同時充分考慮民意,修正自身缺陷,保持政局的長期穩(wěn)定。最后,民主能夠促進公平。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必然導致不同利益間的沖突加劇,貧富分化擴大,當利益分配不公,并且缺乏利益訴求的渠道,就會導致矛盾的積累,最終導致危機的爆發(fā)。在民主制度下,弱勢群體通過選舉來制約資本的力量,迫使政府干預經濟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保護廣大人民的基本權利。
三、民主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
是經濟的發(fā)展最終促成了民主,還是民主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正如上文民主是一個漸進的發(fā)展過程中所說,民主的建立確實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但這個基礎要求不高,僅僅滿足個人的基本生活即可,而一個民主制度的建立則能為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民主之所以能促進經濟的發(fā)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民主政體的穩(wěn)定性,保證了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
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是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迅速發(fā)展,擁有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功不可沒。現(xiàn)實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一個社會保持較長的穩(wěn)定,一心一意搞建設,那么這個社會的經濟就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美國的經濟如此強大,除了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較高、幅員遼闊等因素外,和它長期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在民主政權的更迭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嚴重的政治斗爭,國內也沒有爆發(fā)起義,使得政治體制具有可持續(xù)性,200多年的連續(xù)發(fā)展造就了今日的經濟強國。我國由于近代以來的一系列戰(zhàn)爭,導致一些經濟發(fā)展的成果被消耗,這也是近代以來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一個原因。
(二)民主為經濟發(fā)展提供自由市場等必要條件
民主制度對一國經濟的發(fā)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這個作用是通過各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中國改革開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經濟發(fā)展較快的地區(qū),往往是那些民主、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qū),而這正是民主的價值所在。在計劃經濟時代,制度的束縛使得經濟發(fā)展死氣沉沉,而民主的制度則提供了自由和市場競爭,為經濟發(fā)展注入了活力。
(三)民主能做出高效、科學的決策
民主的效率問題一直為人們所詬病,一個政策的做出需要經過數天的討論才能得出一個最后的結果,而專制政體的決策則更有效率?!霸谒姓w中,民主最可能產生從長遠來說是明智的政策。”[6]212這句話道出了民主決策的價值所在。專制的決策容易受到決策者私利影響和能力的限制,常常會忽視群眾的利益,導致執(zhí)行過程中會遇到麻煩,更別說那些武斷的決策導致決策失誤的經常發(fā)生了。一旦戰(zhàn)略性決策失誤,就可能會引起社會動亂,經濟倒退等一系列問題,使得經濟在前進與倒退之間不斷循環(huán)。而民主決策盡管在決策過程中效率不高,但一旦形成決策,則更容易執(zhí)行且失誤較少。因此發(fā)達國家都是民主國家,而一些經濟落后的國家通常是非民主國家。
(四)民主給予政府壓力,迫使資本與勞動者分享成果,促進公平
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舨妓固岢龅摹敖洕恕奔僭O指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為了獲得利益的最大化。這必然導致利益沖突加劇、貧富分化、勞動者購買能力低下,而最終導致矛盾爆發(fā),出現(xiàn)危機。而一個民主政府則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大眾的選票迫使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干預社會財富的分配,保障勞動者的權利,促進社會更加公平。
參考文獻:
[1]蔡定劍.民主是一種現(xiàn)代生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阿克頓.自由的歷史[M].王天成,等,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4]亨廷頓.民主的第三波[G]//劉軍寧.民主與民主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5]拉里·戴蒙德.民主政治的三個悖論[G]//劉軍寧.民主與民主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6]卡爾·科恩.論民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7]唐晉.論劍:崛起進程中的中國式民主[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
[8]呂元禮,等.魚尾獅的政治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9]閆健.民主是個好東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10][美]道格拉斯·拉米斯.激進民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1][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