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秀清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的常見病,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尿酸往往增高,且心衰嚴重者尿酸增高明顯,經(jīng)藥物治療后恢復正常或有所下降。為確定尿酸與慢性心衰有無關系,本研究著重探討尿酸與慢性心衰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患者來自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住院患者60人,其中男37人,女23人,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6.8±7.2)歲,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1]。其中冠心病心力衰竭36例,擴張型心肌病10例,高血壓心力衰竭10例,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4例。60例患者按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評價心功能,心功能Ⅱ級9例,心功能Ⅲ級28例,心功能Ⅳ級23例。另選擇在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為健康者60人,男40人,女20人,年齡53~80歲,平均年齡(64.3±5.9)歲。兩組患者在數(shù)量、年齡、性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排除有腎臟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腎功能不全、痛風、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按照我國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指南[1],觀察組給予利尿劑、擴血管藥物、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依病情應用β-受體阻滯劑、強心劑等改善心功能藥物治療2周。檢測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前后血清尿酸、肌酐及血漿腦鈉肽(BNP)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相關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治療前與對照組血尿酸比較 觀察組血尿酸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血尿酸在心功能分級之間比較,心功能Ⅲ級與Ⅳ級較心功能Ⅱ級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較Ⅲ級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相關分析顯示,血尿酸與血BNP呈正相關(見表1)。觀察組治療前后血尿酸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較治療前血尿酸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 相關分析顯示,血尿酸與BNP呈正相關(r=0.92,P=0.025)。
表1 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前后血尿酸、肌酐及腦鈉肽水平(±s)
表1 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前后血尿酸、肌酐及腦鈉肽水平(±s)
尿酸 肌酐 腦鈉肽286.72±21.34 70.56±10.67 123.25±12.17觀察組心功能Ⅱ級 431.42±3.66 297.38±9.65 73.85±9.72 72.35±9.16 620.18±55.34 213.85±22.76心功能Ⅲ級 495.27±8.37 320.82±0.54 78.34±12.68 75.18±11.37 1035.73±03.14 407.16±56.51心功能Ⅳ級 586.81±3.26 350.19±5.39 85.62±15.93 82.57±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13.14 1540.25±18.48 493.53±63.19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較對照組血尿酸顯著增高,對照組血尿酸在正常范圍,觀察組尿酸超出正常范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肌酐在兩組間無明顯差異,表明尿酸增高與腎功能無關,主要與心力衰竭有關。尿酸是體內(nèi)嘌呤的代謝產(chǎn)物,主要經(jīng)腎臟排泄,少部分經(jīng)腸道排泄。其產(chǎn)生過多或排泄減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癥。慢性心力衰竭時尿酸增高的原因考慮有如下幾方面原因[2]:慢性心力衰竭時出現(xiàn)周圍循環(huán)灌注不足,引起相應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在低氧血癥的情況下,產(chǎn)生尿酸的關鍵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強,引起尿酸產(chǎn)生過多;慢性心衰時心排血量減少,腎臟灌注不足,腎小球率過濾下降,尿酸排泄減少;還有當腸道管壁灌注不足時,通過腸道細菌分解和排除的尿酸減少。可見,尿酸是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產(chǎn)物。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血尿酸的增高與心功能有一定的關系。心功能Ⅲ級與Ⅳ級較心功能Ⅱ級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較Ⅲ級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看出,心功能越嚴重,血尿酸越高。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亦顯示[3,4],血尿酸與心功能相關,隨心功能加重而逐漸增高。
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為一種多肽類神經(jīng)激素,分布于多個組織器官中,在心臟含量最高,主要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和分泌,心室負荷和室壁張力的改變是刺激其分泌的主要條件,因此當發(fā)生心力衰竭時其水平升高。國內(nèi)外大量臨床試驗已證實血漿BNP水平與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相關[5,6],目前已作為心衰診斷和評估心衰嚴重程度的指標。從本研究表1可觀察到在不同心功能血尿酸與BNP水平不同,心功能越嚴重血尿酸及BNP水平越高,相關分析顯示尿酸與BNP呈正相關,表明尿酸同BNP一樣可作為評價慢性心衰嚴重程度的指標。
慢性心力衰竭引起尿酸增高,高尿酸又可促進心衰的發(fā)生發(fā)展。高尿酸可損傷血管內(nèi)皮功能,促進左心室重構(gòu)[7,8],從而參與心衰的發(fā)生發(fā)展。因此要重視對慢性心衰高尿酸血癥的治療的重要性。目前對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的藥物治療研究很少,陳協(xié)興等[9]應用別嘌醇治療慢性心衰合并高尿酸患者能顯著改善心功能和左心室重塑及增加運動耐量。本研究顯示慢性心力衰竭經(jīng)應抗心衰藥物治療后,血尿酸及BNP水平隨心功能改善明顯下降,再次表明尿酸與心功能的關系,即心功能越嚴重,尿酸水平越高。同時亦可說明血尿酸可作為評估慢性心衰治療效果的指標。
左室射血分數(shù)與心功能分級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采用與心功能嚴重程度一致的BNP與尿酸的相關性來分析尿酸與心功能的關系??傊ㄟ^本研究可表明血尿酸與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有著密切關系,可作為評估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嚴重程度的一個指標,亦可用來評價慢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的效果。
[1]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2):1076-1078.
[2]孫欣,于雷.慢性心力衰竭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研究.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4):701.
[3]王衛(wèi)國,汪一波,陳繼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與心功能相關分析.心腦血管疾病防治,2010,10(6):449-451.
[4]張李發(fā),儲岳峰,陸善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與心功能的關系.吉林醫(yī)學,2011,32(16):3193-3195.
[5]趙麗,吳學思,韓智紅,等.B型利鈉肽對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評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51-52.
[6]王嵐峰,吳雙,關秀茹,等.腦鈉索與急性心肌梗死預后關系的臨床研究.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3):234-237.
[7]趙平,張向陽.高尿酸血癥與血管內(nèi)皮功能關系的研究進展.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6):876-879.
[8]葉桃春,許頂立,沈倩波.慢性心力衰竭血尿酸水平與左室重構(gòu)程度關系的探討.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8,24(4):253-255.
[9]陳協(xié)興,葉明芳.別嘌醇對合并高尿酸血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運動耐量的影響.臨床合理用藥,2009,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