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娟 艾 斌 (北京佑安醫(yī)院,北京 100069)
西藏日喀則市老年人休閑生活及其滿意度
葛曉娟 艾 斌 (北京佑安醫(yī)院,北京 100069)
目的 調查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老年人休閑活動參與情況以及休閑生活滿意度。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研究。結果 日喀則市老年人從事最多的休閑活動是文化信仰型活動,其次依次為一般消遣型活動、娛樂技能型活動、知識能力型活動。在日喀則市,老年人的休閑生活滿意度較高,其中37.4%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休閑生活很滿意,32.8%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休閑生活比較滿意,感覺自己的休閑生活一般的老年人占樣本數(shù)24.5%,只有5.3%的老年人表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結論 老年人在晚年時更多地參與休閑活動,一方面營造愉悅的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提高社會適應性。
休閑活動;休閑滿意度;日喀則市
從事休閑活動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內容,豐富老年人休閑生活有利于減輕老年人晚年孤獨感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1〕。休閑生活質量直接關系到老年人是否會有健康溫馨的晚年。以往關于老年人休閑的研究多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休閑研究很少。本文擬對日喀則市老年人休閑生活及其滿意度進行調查。
本研究按照日喀則市各個社區(qū)人數(shù)的多少,將日喀則市的居委會從多到少排列,采用整群抽樣法,共抽出4個社區(qū)居委會。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529例。
在對日喀則市老年人進行實地調查時發(fā)現(xiàn),老年人主要從事了29項休閑活動。分別是:打麻將打牌、玩棋牌類、酒吧囊瑪廳、茶館喝茶、看電視、聽廣播樂曲、彈奏樂器、唱歌跳舞、電影院看電影、看藏戲聽音樂、散步、運動活動、轉經、念經、買賣股票基金、買彩票、使用計算機、玩電子游戲、讀書寫作、看報紙雜志、書法繪畫、收藏古董、設計服裝做手工、養(yǎng)殖花草、飼養(yǎng)貓狗、輔導孫子女學習、與人聊天、參觀旅游,公益活動。休閑活動的29項指標,Alpha信度系數(shù)為0.808。本問卷內部信度比較好,并且它們都和問卷的測量目的存在較好的關聯(lián)。各個項目分為5個層次,答案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分別為“每天、經常、有時、偶爾、從不”五個等級。休閑生活滿意度則分別為很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太滿意,很不滿意五個等級。按照休閑技能的不同,本研究將老年人的休閑活動分為四種類型。
在529例調查樣本中男性203例(38.4%);女性 326例(61.6%)。60~69歲(62.2%),70~79歲(30.1%),80歲以上41例(7.8%)。樣本全部是藏族老年人。從工作狀況來看,46.7%的老年人完全退休,51.3%的老年人從未在外工作過,此外還有2%的老年人依然從事著全職或兼職工作。在教育程度方面,在調查樣本中67.9%的老年人沒有上過學,而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老年人21例(4.2%)。
見表1。日喀則市老年人從事最多的休閑活動是文化信仰型活動,即轉經、念經。其次是一般消遣型活動,如看電視、散步、養(yǎng)殖花草之類。從事娛樂技能型活動的老年人較從事一般消遣型活動的老年人少。知識能力型活動是日喀則市老年人在所有休閑活動類型中從事最少的要求的技能水平越高,從事此類活動的老年人越少。日喀則市老年人從事休閑活動內容與頻率呈金字塔型結構。
表1 日喀則市老年人從事不同類型休閑活動得分情況
表2 老年人休閑生活滿意度情況(%)
37.4%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休閑生活很滿意,32.8%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休閑生活比較滿意,感覺自己的休閑生活一般的老年人占樣本數(shù)24.5%,只有5.3%的老年人表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不同性別(P=0.132)、不同年齡(P=0.323)和不同文化程度(P=0.31)的調查對象在滿意度上沒有差別,但是不同收入的老年人在休閑生活方面存在差別(Somersdy=-0.138,P<0.001)。收入水平越高,對休閑生活的滿意度越高。內心的信仰也是關系到晚年生活的重要方面。在日喀則市,老年人每天轉經念經,內心祥和寧靜,知足常樂。因為有了內心的信仰,日喀則市老年人對生活滿意度高,生活愉悅幸福。見表2。
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制約日喀則市老年人休閑生活質量的因素包括經濟狀況、身體狀況等。老年人經濟狀況會影響需要經濟支出的休閑項目的參與,如電影院、酒吧等。在日喀則市,老年人茶館休閑頻率在僅有的幾個室外休閑場所中頻率最高。一方面是文化上的原因使老年人愛去茶館,可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茶館的消費水平偏低,老年人可以接受。除了經濟狀況和身體狀況的制約外,更嚴重制約著日喀則市老年人休閑生活的因素是休閑技能和休閑意識。在調查中由于老年人不掌握休閑活動技能,因此只能從事不需要技能的一般消遣型活動,如看電視、散步、聽廣播等。
老年人休閑的前提是自身休閑意識的提高和休閑觀念的確立。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家庭是第一位,而休閑則無關緊要。老年人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應當而且有必要休閑,才能積極主動地去休閑。在研究中,休閑技能是影響晚年休閑生活質量的重要變量。因此,為了提高老年時的休閑生活質量,我們從現(xiàn)在起就需要掌握一定的休閑技能,以備在晚年時有足夠的能力參與休閑。
作為老年人,在生理上身體功能老化,相較于年輕人,他更需要關懷。在日喀則市,老年人為了心靈的滿足,在從事轉經念經活動中尋求安慰。此外,他們從中也能得到一些社交機會,得以認識更多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他們彼此交流,互相關懷。佛教對死亡有一種更加通達的觀念,所謂修來世幸福的思想,影響著老年人對生活的看法。他們不再畏懼死亡,生活更加祥和寧靜,知足常樂。
老年人在晚年時更多地參與休閑生活,一方面營造愉悅的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提高社會適應性。
1 樓嘉軍.休閑新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160.
R161.7
碼〕 A 〔
1005-9202(2013)23-596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3.23.085
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中國當代民族問題戰(zhàn)略研究基地項目(No.CUN 985-1-6-3)
艾 斌(1962-),男,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老年社會學,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
葛曉娟(1986-),女,碩士,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社會保障和社會政策研究。
〔2012-01-13收稿 2012-05-10修回〕
(編輯 安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