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媛 阮 娜 杜杏利
頸椎病泛指頸段脊柱病變后所表現(xiàn)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目前國際上較一致的看法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及其繼發(fā)性椎間關節(jié)退行性病變所致脊髓、神經(jīng)、血管損害而表現(xiàn)的相應癥狀和體征。椎體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fā)生于胸、腰椎,頸椎血管瘤發(fā)病率較胸、腰椎少。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了1例頸椎病合并頸椎血管瘤患者,術前3天行氣管推移訓練,采用頸前路減壓植骨內(nèi)固定術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女,49歲。頭暈十余年,伴行走不穩(wěn)3月余,伴有耳鳴、黑蒙,雙側(cè)食指麻木,左側(cè)頸肩部疼痛,翻身、起立時癥狀明顯,雙上肢肌力Ⅴ級,雙下肢肌力Ⅵ級,頸椎MRI檢查示:頸椎病,頸椎血管瘤?;颊咴谌砺樽砗笕⊙雠P位,消毒、鋪巾,頸前右側(cè)橫切口切開皮膚,分離皮下組織,于頸前右側(cè)胸鎖乳突肌與肩胛舌骨肌之間隙暴露至頸椎體前方,可見頸4前方血管豐富,透視定位節(jié)段無誤后切除3/4與4/5椎間盤組織,咬除頸質(zhì)和4椎體中央大部分,可見病變組織血供豐富,術中壓迫電凝止血,小心咬除椎體后緣骨皮質(zhì),咬除頸4右側(cè)橫突病變組織,逐步將右側(cè)椎動脈暴露并咬除周圍病變組織,選擇合適大小鈦籠,將異體骨條用無水酒精浸泡后,混合自體正常松質(zhì)骨填入鈦籠后置入頸4~6間隙,選擇合適大小頸前鈦板固定,透視可見內(nèi)固定位置良好,沖洗、再次徹底止血,放置引流片1根,逐層關閉術野。術中出血約3 000ml,自體血回輸1 500ml,輸同型濃縮紅細胞5U/L 1 000ml。術畢患者清醒,送回病房。
2.1.1 心理護理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告知手術治療對疾病的重要性,使患者消除緊張等不良情緒,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治療及護理。該患者對手術方式不了解,存在恐懼、焦慮情緒。針對這一心理問題,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講解手術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使患者消除顧慮和恐懼,主動配合和接受治療。
2.1.2 術前準備
完善各種檢查,了解有無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術前備血,術前3天指導患者進行床上進食、大小便訓練、呼吸及體位訓練。正確的體位訓練為患者取仰臥位,兩肩胛部墊1個枕頭,頸部稍后伸(不需要過度后伸),堅持1~2h。
2.1.3 氣管推移訓練
為適應術中及術后變化,一般要求患者術前3~5d進行氣管推移訓練。因術中要求患者仰臥,頸部處于略過伸位,同時為了暴露椎體,需較長時間將氣管拉向切口對側(cè),囑患者或護理人員用2~4指持續(xù)地向非手術側(cè)牽拉推移,或是用大拇指推移,必須將氣管推過中線,3次/d,30~60min/次。
2.2.1 臥位護理
術后患者取平臥位,頸部予沙袋制動,枕后墊薄墊圈。
2.2.2 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
術后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15~30min/次,平穩(wěn)后改為1次/h,持續(xù)監(jiān)測24h。由于手術切口靠近氣管,手術中減壓范圍大,牽拉比較嚴重,傷口及氣管反應性水腫常影響呼吸。因此,術后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關鍵。該患者術前進行了充分的呼吸道準備、氣管推移訓練,術后第1天僅有輕微口干,無咽部不適、疼痛及咽喉部異物感。
2.2.3 切口護理
觀察敷料有無松脫、滲血,保持敷料清潔、干燥,及時更換。若切口滲血過多或切口膨隆,局部腫脹,整個頸部軟組織張力增高壓迫呼吸道,患者自覺術區(qū)明顯脹痛,頸部有嚴重的緊縮感或呼吸困難加重,口唇紫紺,可能為手術區(qū)嚴重滲血形成血腫[1]。術后48h內(nèi),尤其是在12h內(nèi)密切觀察切口局部滲血情況。
2.2.4 引流管的護理
術后一般留置切口引流片1片,留置時間為24~48h,保持引流片通暢,妥善固定引流片,防止脫落。
2.2.5 脊髓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觀察
由于手術的牽拉刺激以及術后出血、水腫的壓迫,可造成或加重脊髓及神經(jīng)的損傷。因此,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四肢感覺、運動情況。該患者術后第1日感覺頸肩部疼痛較術前明顯緩解,術后第2日四肢肌力均較術前有所提高,半坐臥位坐起無頭暈,可床邊協(xié)助站立,術后第3日可下床活動。
2.2.6 飲食護理
該患者術后禁食12h后予流食,惡心、嘔吐1次,適當延長禁食時間后,患者腸蠕動恢復,給予少量多餐,未再發(fā)生惡心、嘔吐。
2.2.7 基礎護理
加強口腔護理、皮膚護理,術后予清淡、富營養(yǎng)飲食,避免進食過硬食物,以免咀嚼影響傷口。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2.2.8 術后功能鍛煉
術后功能鍛煉的目的在于調(diào)整活動協(xié)調(diào)性,改善全身機體狀態(tài)。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進行拇指對指、握拳、伸指訓練,4次/d,20min/次。功能鍛煉應遵循幅度由小到大,次數(shù)由少到多,強度由弱到強,時間由短到長,以不產(chǎn)生疲勞和疼痛為原則。
2.2.9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保持生理彎曲,臥位時不用戴頸圍,保持良好的睡姿,可取臥位或仰臥位,頭頸部和胸腰部保持生理曲度,仰臥位時枕頭為其本人的拳頭高,側(cè)臥位時,枕頭的高度應為一側(cè)肩膀的寬度。注意頸肩部保護。
頸椎前路手術是治療頸椎病最常用的手術方式之一。若術前做好充分的心理護理、呼吸道準備、氣管推移訓練及體位訓練等,不僅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而且能有效減少術中、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患者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頸椎前路手術術前行氣管推移訓練能有效緩解術后咽部并發(fā)癥,提高護理質(zhì)量及患者的舒適感。
[1]楊玉金,劉素云.頸椎前路手術病人圍手術期護理61例.實用臨床醫(yī)學,2005,6(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