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顯忠祠: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2013-11-16 20:09:49素素
        海燕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后金袁崇煥遼東

        □素素

        斯捷潘諾夫的《旅順口》,寫的是1904年的旅順口。素素的《旅順口往事》,寫的是五千年前的旅順口,作家以時間為經(jīng),以往事為緯,以散文的方式,以分卷的格局,寫出了一個陌生而熟悉的旅順口。古港,重鎮(zhèn),要塞,基地。這是旅順口的宿命,也是旅順口的往事。往事越千年,一頁一頁看,真乃事事難忘,頁頁驚心。

        深秋的一個下午,天陰欲雨,空氣中有一種傷感般的濕潤,與我此行的調(diào)子很對味兒。這個下午,我去了黃金山下的黃龍墓。我以為,我只是來看看傳說中的黃龍墓,卻萬想不到,有一根神經(jīng)突然被撥響,浮現(xiàn)在我眼前的不只是黃龍一個人,而是許多張明朝鎮(zhèn)邊將軍的面孔,并且每一張面孔都似曾相識,每一個名字都耳熟能詳。他們像早就約好了似的,一個一個,由隱而顯,由遠(yuǎn)而近,穿過逝去的歲月,接踵而至。當(dāng)然,走在最前面的將軍也不是黃龍,而是馬云和葉旺。我知道,之所以如此,主要與時間有關(guān)。

        明洪武四年盛夏,馬云和葉旺受朱元璋之命,率十萬大軍由山東半島的登州啟航,至遼東半島的金州駐兵。那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渤海海峽風(fēng)平浪靜,入遼明軍千帆齊發(fā),在金州境內(nèi)的獅子口上岸后,兩位將軍的心情比天氣還好。因為渤海海峽是中國第二大海峽,風(fēng)平浪靜不過是表面現(xiàn)象,水下暗流涌動,幾如虎口狼窩,這么大一支船隊毫發(fā)無損,實在是個奇跡。于是,兩位將軍決定給獅子口改個名字,叫旅順口。

        我認(rèn)為,改叫旅順口,不只是出于對天地自然的感謝和敬畏,它應(yīng)該還有更深一層意思。兩位將軍受朱元璋之命,渡海追殺蒙元殘軍,他們早就知道,獅子口是契丹人留下的名字,充滿了胡虜氣,如今已是漢家的天下,必須給它取一個響亮的漢名,讓漢文化的祈福色彩,淹沒胡文化的荒蠻味道。于是,自此以后,他們的名字就和旅順口成了難割難分的一體。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命運。馬云和葉旺都是安徽籍將領(lǐng),且生在同一個時代,經(jīng)歷也大體相似,甚至離開這個世界的時間,也只差了一年。正因為這樣,在官修的史籍里,在地方志的文檔里,他們兩個的名字總是并列在一起,找到了一個,就找到了另一個。我就想,在馬云和葉旺之間,可能前世就有扯不開的塵緣吧?

        那是元朝末季,馬云和葉旺不約而同地參加了紅巾軍起義,后在朱元璋舊將謝再興帳下當(dāng)部屬。兩個人的官職一樣,都是千戶,駐守在紹興府的諸全州。謝再興是朱元璋親侄子的岳父,馬云和葉旺至少與朱元璋混了個臉熟。機緣在于,謝再興干了大壞事,朱元璋堅決不給情面,他就去投靠了朱元璋的死敵張士誠。葉旺和馬云沒有跟他叛離,而是一直追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自此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公元1368年正月,大明王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改元洪武。當(dāng)時的中國版圖,并沒有完全掌控在明朝的手中,朱元璋不得不率軍繼續(xù)北上,追擊狼狽退逃的蒙元皇帝和他的騎兵。

        彼時,遼東已然是蒙元最后的根據(jù)地。其首領(lǐng)名叫劉益,治所在復(fù)州境內(nèi)的得利嬴城。劉益是漢族身份的元將,見明軍有壓境之勢,急求高麗王捎話給朱元璋,要他棄元投明可以,不過得答應(yīng)一個條件,就是讓遼東居民留在原地,不要遷徙異鄉(xiāng)。想不到劉益還是個挺呵護(hù)百姓的首領(lǐng)呢。

        朱元璋十分痛快地答應(yīng)了,并派使臣持詔去得利嬴城面見劉益??吹矫魈鎸懺诩埳系脑手Z,劉益懸著的心落了地,馬上就把遼東州郡地圖和錢糧兵馬悉數(shù)獻(xiàn)了出來。就這樣,遼東半島金、復(fù)、海、蓋諸地,不戰(zhàn)而下。

        洪武四年春天,朱元璋在得利嬴城設(shè)遼東衛(wèi),降將劉益任指揮同知。然而,劉益上任不久,就被另外兩個元將合謀殺害,遼東形勢復(fù)又緊張起來。危急關(guān)頭,朱元璋想到了馬云和葉旺,命他們率十萬大軍火速入遼。

        曾以為,明代的旅順口,可見的不過是一座古老的港灣,一些簡陋的兵營,一片散亂的民舍。馬云和葉旺來了,也只是給旅順口改了一個名字而已。翻看《旅順口區(qū)志》,始知并沒有那么簡單。

        明初的旅順口,曾先后有過兩座城池。一座叫北城,一座叫南城。其中北城正是馬云和葉旺所建,時間是洪武四年。就是說,他們在旅順口上岸不久,就動手開建北城。

        建城是中國歷代帝王的喜好,明太祖朱元璋則是登峰造極的一個。正在跟元軍打仗的他,竟有暇聽某個書生的勸告: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打馬征戰(zhàn)的途中,每攻下一城一關(guān),他便下令把坍塌的地方修好,把破敗的地方加固。后來稱帝立國,筑城就成了他的一大愛好。

        在他身后,明朝的繼任者們更是個個謹(jǐn)遵祖訓(xùn),筑城不止?;仡^看有明一代所建城池,工程規(guī)模之大,土木磚石用量之多,所歷時間歲月之長,堪稱中國所有封建王朝之最。其代表作,就是現(xiàn)在仍為世人矚目的南北兩京和萬里長城。

        馬云和葉旺是朱元璋調(diào)教出來的徒弟,當(dāng)然要當(dāng)筑城急先鋒。在旅順口上岸后,見這里連個像樣的城池都沒有,立刻就以筑城為要務(wù)。他們一邊將金州舊土城重修,一邊在旅順口樹木為柵,筑一座新城。這就是后來的北城。樹木為柵,說明它是一個戰(zhàn)時建筑,足見軍情之緊迫。

        洪武六年,盤踞遼東的蒙元殘兵已大部投降或歸附,只有一個納哈出還在東北負(fù)隅頑抗。他坐擁二十萬兵馬,盤踞在內(nèi)蒙古東境的西遼河一帶。入遼明軍的先頭部隊屢遭阻擊,氣焰囂張的納哈出一時成了遼東頭號邊害。馬云和葉旺的治所原本設(shè)在金州,后來不得不向北遷至遼陽。

        洪武八年冬天,納哈出率元軍南下兩千多里,直奔蓋州和金州而來。馬云和葉旺故意放行,伏兵扼其退路,欲在元軍北逃途中一舉滅之。納哈出以為馬云和葉旺守在遼陽,故繞城而過,南下蓋州??吹缴w州城守軍也森嚴(yán)壁壘,再向南直逼金州。

        彼時,金州城正在重修中,守城明軍只有數(shù)千,納哈出軍卻是三萬。金州衛(wèi)守軍在各個城門嚴(yán)陣以待,城墻上的精兵則弩矢齊發(fā)。戰(zhàn)到最后,城內(nèi)的居民也被組織了起來,各家將惡臭的汁水煮沸,紛紛潑向正在援梯登城的元軍。見金州城久攻不克,元軍損兵折將,納哈出只好引兵北逃。

        就這樣,一場由馬云和葉旺導(dǎo)演的伏擊戰(zhàn)打響了。當(dāng)納哈出率兵過境,明軍炮矢齊發(fā),伏兵四起,旌旗蔽空,鼓聲雷動。元軍被斬戮及凍死者無數(shù),明軍獲其兵馬無算。納哈出雖然保了一條命,卻銳氣盡失。

        洪武二十年,窮途末路的納哈出終于向明朝投降。曾與其多次交過手的朱元璋,竟寬宏大量地免他死罪,封他海西侯,食祿而不任事,二十萬部眾則被遷往南方。明朝之初,這是東北境內(nèi)蒙古族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南遷,與此同時,也標(biāo)志著明太祖朱元璋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

        翌年,在出征云南途中,納哈出病死在武昌的船上。與他打過十幾年交道的對手馬云和葉旺,也先后走到了人生的盡頭。馬云比納哈出早一年去世,葉旺與納哈出竟在同一年去世。有人說,生命是一種緣。馬云和葉旺一起鎮(zhèn)守遼東十七年,的確是一種緣。他們與納哈出腳前腳后地去了另外一個世界,更是緣的一種。

        嘉靖初年,因馬云和葉旺有功于遼東,明廷命有司為他們立祠,春秋祭祀。《明史》贊曰:翦荊棘,立軍府,撫輯軍民,墾田萬余頃,遂為永制。

        馬云和葉旺離開之后,又有一位鎮(zhèn)邊將軍來到遼東半島。他的名字叫劉江。馬云和葉旺率軍入遼,任務(wù)是打敗蒙元殘軍,平定遼東大地。劉江出守遼東,卻是與搗亂不止的倭寇有關(guān)。

        倭寇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公元404年,也就是高句麗廣開土王的碑文內(nèi)。有專家說,倭寇可以細(xì)分為不同的時代,即高句麗時代的倭寇,朝鮮時代的倭寇,明洪武和嘉靖時代的倭寇。其中,明洪武年間的倭寇,主要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沿岸滋擾,他們有的來自日本,有的來自朝鮮。嘉靖以后的倭寇,成分就復(fù)雜了些,他們大都是海上的走私商,而且多為中國籍貫的假倭,以前當(dāng)過真倭的日本海盜,此時已淪為中國籍海盜的雇傭者。可以說,洪武時代的倭寇,屬于外敵入侵性質(zhì);嘉靖時代的倭寇,則是明代實行海禁的惡果。

        的確,明朝之初,日本國內(nèi)正處于南北朝時代,封建割據(jù),諸侯混戰(zhàn),大地主們?yōu)榱司蹟控敻?,糾集成百上千的武士、浪人和海盜,竄入中國沿海。在史書里,對他們曾有這樣的描寫:

        來若奔狼,去若驚鳥,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于是,洪武八年,明朝決定在遼東設(shè)置衛(wèi)所。衛(wèi)是軍事單位。這一個一個的衛(wèi),實際上就是明朝安插在遼東的一座一座堡壘,一道一道戰(zhàn)壕。直到現(xiàn)在,在遼南的民間,仍流傳著那句老話:金、復(fù)、海、蓋,遼陽在外。其實,這不是一般的閑嗑俚語,而是明朝遼東的軍事地圖。遼東半島南部的四個衛(wèi)所,歸山東半島的登州府管。遼陽在外,是因為它歸奉天府管。

        洪武二十年,明廷把金州衛(wèi)的中左千戶所設(shè)在了旅順口。其后,倭寇果然來犯,放火燒了黃金山下的天后宮,旅順口一下子變成了抗倭前哨。史載,洪武二十年至二十八年間,倭寇曾四次襲擾遼東半島沿海。每次上岸,都是劫掠鄉(xiāng)里,禍害百姓,甚至造成海運中斷。住在海邊的居民百姓,整天生活在惶恐之中。于是,永樂元年,在旅順口設(shè)都司官。永樂十四年,在旅順驛設(shè)遞百戶。然而,即使這樣,也沒有讓倭寇退縮不出。

        永樂九年,朝廷派了一個叫劉江的大將軍來當(dāng)遼東總兵官。劉江的故事,其實就是明代版的替父充軍,只不過他是男兒,花木蘭是女子。劉江的老家在江蘇,他的原名叫劉榮。朝廷急需用兵,竟征到了他老父親的頭上,劉榮冒著被殺頭的風(fēng)險,假頂父親劉江之名走入軍營。做夢也沒想到,一直怕露餡的劉江,竟因累立戰(zhàn)功升至遼東總兵官。

        鎮(zhèn)守遼東之后,劉江把抗倭指揮部設(shè)在了遼東半島南境的金州城。永樂十七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有哨來報,東南王家島上有火光閃耀。翌日清晨,果然有一千五百多倭寇,分乘兵船數(shù)十艘,直撲望海堝城堡而來。劉江早就等著這一天,急令金州衛(wèi)都指揮使徐剛伏兵山下,迎頭痛擊;令另一位都指揮使錢真率馬隊繞倭寇背后,截其歸路;令百戶姜隆率壯士潛至海口,焚其兵船。他還與諸首領(lǐng)約定:旗舉伏起,炮鳴奮擊,不用命者,以軍法從事。

        有意思的是,劉江不只是一個軍事家,還是一個表演藝術(shù)家。開戰(zhàn)之時,他把自己喬裝成真武神人,披發(fā)仗劍,立于堝上。當(dāng)倭寇逼近,立刻舉旗發(fā)令。一時間,明軍殺聲震天,倭寇死者枕藉,其余殘寇見勢不妙,急向堝下櫻桃園的一座空堡內(nèi)逃去。劉江早已在這里布下士卒,三面圍堡,只留西門,待其奔出,則以兩翼伏兵夾擊。最后,只有一小股倭寇亡命般逃到了海邊,卻見那里濃煙滾滾,幾十只兵船已被大火焚為灰燼。

        這是一場大獲全勝的殲滅戰(zhàn)。殺死倭寇七百多名,生擒倭寇八百多名,來犯者無一逃脫。收戰(zhàn)之后,劉江把俘虜裝在幾十輛軍車?yán)铮坪剖幨幍厍餐┏侨笙?。永樂皇帝好久都沒這么高興過,毫不猶豫地給了劉江一個封號:廣寧伯。

        望海堝之戰(zhàn)的意義,就在于倭寇自此不敢再犯遼東??墒?,他們并沒有消亡,而是南下去了浙閩。在那里,他們找到了中國的海上走私團(tuán)伙,于是就有了戚繼光的故事。然而,劉江抗倭比戚繼光抗倭早了一百多年。

        說到劉江抗倭,還有一個人不能忽略,他的名字叫徐剛。彼時,徐剛是金州衛(wèi)都指揮使,如果劉江是大軍區(qū)司令,他就是地方軍區(qū)司令。望海堝之戰(zhàn),徐剛既是劉江的助手,也是有功之臣。就旅順口而言,在馬云和葉旺之后,最應(yīng)該記住的就是徐剛。

        永樂十年,也就是劉江執(zhí)任遼東的第二年,徐剛奉詔出任金州衛(wèi)都指揮使。某次巡海,徐剛來到旅順口,見天后宮竟被倭寇所燒,立刻把馬云和葉旺建的木柵式北城拆掉,全部改用青磚砌筑,并且鑿了一條護(hù)城河,加設(shè)了兩個高大的城門。南門取名靖海,北門取名威武。

        徐剛的功績不止于此,在靠海的地方,原有一座建于永樂四年的土城,徐剛令守軍把它拆了,與北城一樣,改筑為磚城。史載,南城比北城大了許多,南門叫通津,北門叫仁和。當(dāng)年的南城與北城,各有不同的分工。北城是旅順口軍事指揮機構(gòu)所在地,城門的名字也顯得有些緊張,南城是囤放軍用物資的倉庫,城門的名字當(dāng)然就放松多了。

        據(jù)《全遼志》載,旅順口的北城,于嘉靖四十四年廢,卻未說明原因。我想,也許是倭寇南下的結(jié)果,沒有了倭亂,不再打仗,城便閑置無用。所謂的廢,不是倒塌,而是空。否則,就不會有后面的故事。天啟五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派后三個貝勒王率六千后金軍,前來攻打駐守旅順口的明軍。關(guān)于此戰(zhàn)的結(jié)局,史書上曾寫了八個字:

        盡殺其兵,毀城而回。

        所謂的城,就是青磚質(zhì)地的北城。甲午戰(zhàn)爭前,四川提督宋慶移兵鎮(zhèn)守旅順口。據(jù)說,他的官邸,就建在北城的廢墟上。后因鴨綠江前線告急,他被急調(diào)九連城。彼時,不知他把一家老小留在旅順口還是送回了老家。不過,《馬關(guān)條約》簽訂之后,由于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中國又用三千萬兩白銀,從日本人手中贖回遼東半島,宋慶曾以清朝將軍的身份回來接收失地,不知他在旅順口的官邸還是否安在。

        北城的舊址,現(xiàn)在是九三小學(xué)校園,旁邊至今還有許多老式的舊磚房。我去那里尋找過,北城的影子一點都沒有了,宋慶官邸當(dāng)然也舊跡難覓。要說有什么,就是看見了一片老式舊磚房,還殘存了一點點年深日久的氣息。

        我知道,在明代二百七十四年的長史中,曾有多個鎮(zhèn)邊將軍駐守過旅順口。在這些鎮(zhèn)邊將軍里,有的得了善終,比如馬云和葉旺,比如劉江和徐剛;有的卻是慘死,比如毛文龍和袁崇煥,比如黃龍和沈世魁。

        崇禎二年夏天,在旅順口的雙島灣,東江總兵毛文龍被遼東總督袁崇煥砍了頭。翌年中秋,在北京的西四牌樓前,遼東總督袁崇煥被崇禎皇帝處以剮刑。歷史卻告訴我們,袁崇煥錯殺了毛文龍,崇禎誤殺了袁崇煥。在朝不保夕的明末,這兩個人的死,不啻自毀長城。清朝人在他們編撰的《明史?袁崇煥傳》里,曾有言曰:

        初,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事實就是如此。自薩爾滸大戰(zhàn)之后,明朝在遼東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喪師失土,而后金卻一直在勢不可當(dāng)?shù)毓コ锹缘?。不甘示弱的明廷,即使走馬燈似的更換文臣武將鎮(zhèn)守遼東,仍然無法阻擋后金軍的鐵蹄。

        天啟元年,遼東大部已失,后金兵鋒已直下沈陽,近逼遼西。于是,兵部尚書熊廷弼臨危受命,走任遼東經(jīng)略,駐節(jié)山海關(guān);戶部主事王化貞走任廣寧巡撫,駐節(jié)廣寧。故事的主角之一毛文龍,就出現(xiàn)在這個關(guān)頭。他是廣寧巡撫王化貞的部將,王巡撫命他率兵船出發(fā),由遼東灣去廣鹿島、石城和長山諸島防守。兩個月后,毛文龍就生擒了后金駐丹東守將。

        毛文龍的時代開始了。正是鴨綠江之戰(zhàn),讓他出盡了風(fēng)頭。之后,他便率部駐扎皮島。這個島并不大,在鴨綠江口東側(cè),故稱東江。毛文龍因功當(dāng)上第一任東江總兵。彼時的遼東,三千里陸地之上已見不到明軍的身影,唯有毛文龍以一旅之師,孤守在鴨綠江口的小島上。于是,他召集流亡,整備兵馬,以商養(yǎng)戰(zhàn),看準(zhǔn)一個時機,就會舉部登岸,往往能深入遼東數(shù)百里,與退駐遼西的明軍呈遙相呼應(yīng)之勢,對后金形成了夾擊和牽制。在毛文龍的人生中,這是他最美好的時光,也是他最后的好日子。

        天啟二年,遼東邊事壞到了極點。十三萬明軍覆沒,四十多座城池失守。熊廷弼因兵敗失地而被斬,傳首九邊;王化貞也因兵敗棄城而丟官下獄,按罪論死。明軍上下,幾乎是談后金而色變,畏后金如猛虎,甚至發(fā)生了兵卒整營整營逃跑的嚴(yán)重事件。在朝廷之內(nèi),則是派哪個將領(lǐng)出關(guān),哪個將領(lǐng)竟哭著不出,都知道大明朝要完了,不想再為它去白白送死。

        然而,這一切卻并沒有影響東江總兵毛文龍,他仍率部游擊于汪洋孤島之上,因而也成了后金最頭疼的人物。天啟三年七月,見遼南重鎮(zhèn)金州也被后金占據(jù),毛文龍派得力部將張盤離島登陸,夜襲金州城。然而,張盤軍攻打了三個月,終因后金軍過于強勢,退守旅順口。

        其實,明朝在遼東半島的地盤,也只剩下了彈丸之地的旅順口。當(dāng)后金軍萬騎攻打旅順口,被張盤擊敗,后金便遣使前來勸降,張盤怒斬來使,并設(shè)伏再次大敗后金軍。戰(zhàn)后,明廷加授毛文龍為左都督、賜尚方劍。努爾哈赤一定是惱羞成怒了,天啟五年正月十四,他派出了三個貝勒王,率兵六千,再次前來攻打旅順口。最后,游擊張盤和都司朱昌國都在這場交戰(zhàn)中斃命。所謂的盡殺其兵,毀城而回,就指的這一戰(zhàn)。

        天啟六年,急于入主中原的努爾哈赤披掛上馬,親率后金兵向遼西挺進(jìn),攻打山海關(guān)外的寧遠(yuǎn)城。毛文龍聞知消息,立即率部出島,分兵北上,襲擊沈陽和鞍山,令后金軍首尾難顧,不敢戀戰(zhàn)。彼時,駐寧遠(yuǎn)城的明軍主帥是袁崇煥。毛文龍此舉,幫了袁崇煥的大忙。后來的寧遠(yuǎn)之戰(zhàn),袁崇煥果然大勝努爾哈赤,軍功薄上,應(yīng)該給毛文龍記上一筆。

        我對袁崇煥的了解,始于一個特別的機緣。幾年前,北京出版社約我寫一寫為袁崇煥守墓的佘氏第十七代孫。在做案頭準(zhǔn)備的時候,還去了一次袁氏祖籍地東莞,佘氏祖籍地順德。稿子雖然沒有完成,對明朝之衰弱,袁氏之不幸,卻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悲憫。

        袁崇煥在萬歷四十年考取進(jìn)士,先在福建當(dāng)縣令,繼而調(diào)入兵部。因為熊廷弼和王化貞被定罪處死,又臨危受命,出任遼東巡撫。剛剛上任,就遇努爾哈赤率十三萬后金兵撲向?qū)庍h(yuǎn)城,寧遠(yuǎn)城內(nèi)的明朝守軍卻只有一萬。為鼓舞士氣,袁崇煥刺破手指寫成血書,并向士兵下拜,激以忠義。不止如此,他還把老母和妻子也接到城里,以示全家與寧遠(yuǎn)共存亡的決心。

        這是一場歷史性的激戰(zhàn)。見寧遠(yuǎn)城固若金湯,久攻不下,后金軍居然把城墻挖塌了一丈多。城內(nèi)明軍并不害怕,他們手里有紅夷大炮,這是當(dāng)時最新式的武器,一炮打出去,后金軍便死傷一片。血戰(zhàn)三天,袁崇煥以一萬將士,打敗了努爾哈赤的十三萬精兵。這就是明史上所說的寧遠(yuǎn)大捷。也正是這一戰(zhàn),努爾哈赤被紅夷大炮打成了重傷,幾個月后,即飲恨身亡。

        袁崇煥本來是大功之臣,卻遭朝中閹黨的詬病,美酒未喝一口,好話未聽一句,就被逼回廣東老家賦閑。未過多久,天啟駕崩,崇禎繼位,袁崇煥的命運即有了轉(zhuǎn)機,不但被崇禎召回北京,還升任兵部尚書,賜尚方劍,繼續(xù)督師薊遼。至此,袁崇煥的軍旅生涯也達(dá)到了頂點。

        然而,命運卻讓袁崇煥遇上了毛文龍。袁崇煥再次來遼東赴任之前,朝中就有重臣在他耳邊嘀咕,說毛文龍是閹黨余孽,屢屢不聽調(diào)遣,既然督師薊遼,對毛文龍就一定要嚴(yán)加管治。低聲耳語者,正是他的恩師錢龍賜。

        中國有長達(dá)兩千年的封建專制體系,雖然帝王的姓氏不斷地更改,朝廷內(nèi)的黨爭之弊卻從未消除。彼時,明廷內(nèi)就有一個魏忠賢閹黨集團(tuán),毛文龍是這個集團(tuán)的骨干,袁崇煥剛剛遭閹黨陷害,他如果能在遼東滅了毛文龍的威風(fēng),就等于滅了閹黨的威風(fēng)。

        回到寧遠(yuǎn),袁崇煥聽到了更多有關(guān)毛文龍的閑話。歸結(jié)起來不外兩點:一是擁兵跋扈,不受節(jié)制;二是索餉糜餉,虛冒軍餉。更有甚者,坊間給了他一個綽號:海外天子。袁崇煥的耳邊正雜音不斷,毛文龍卻不知深淺,居然多次主動找上門來,以軍餉不足相要挾,給剛剛走馬上任的袁督師出難題。

        當(dāng)然,袁毛相殘,還有一個原因。袁崇煥離京赴任前,曾向崇禎允諾,五年之內(nèi),為朝廷肅清邊陲。這是一句不靠譜的大話,袁崇煥卻一定要這樣說。他知道,單靠戰(zhàn)場上的較量,這個時間肯定拿不下后金軍,他想通過與后金議和,實現(xiàn)五年平遼計劃。袁崇煥把話遞給了后金,后金則讓他答應(yīng)一個條件:你把毛文龍殺了,就跟你議和。后金是在借刀殺人,卻正中袁崇煥下懷??偠灾?,于公于私,毛文龍都是非殺不可了。

        有記載說,出事之前,毛文龍曾去寧遠(yuǎn)與袁崇煥會晤,袁崇煥便與毛文龍相約,下次去雙島檢閱東江官兵再見??词且痪錈o意的寒暄,其實是故意埋下的一個伏筆。

        崇禎二年農(nóng)歷五月末,袁崇煥自寧遠(yuǎn)出發(fā),乘船在遼東灣航行四天之后,終于抵達(dá)旅順口雙島灣。翌日晚上,毛文龍就乘船自鴨綠江口的皮島趕來,天色微明,即去袁崇煥的督師船上拜謁,隨身還帶了幣帛酒肴諸多厚禮。袁崇煥照單全收,不露聲色,甚至還登岸去毛文龍的營帳回拜。毛文龍似乎也挺高興,順便陪他檢閱了島上的軍隊,目的當(dāng)然是想讓袁督師多發(fā)些軍餉。

        六月初五,袁崇煥決定離船上岸。之前,他已把自己的營帳設(shè)在雙島灣附近的山坡上,命參將率甲士埋伏在帳外的松林中。在海岸邊的沙灘上,隨毛文龍前來接受袁督師檢閱的三千五百名官兵,正在吃袁督師給他們擺的慰勞酒宴。當(dāng)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袁崇煥便在營帳中坐等毛文龍入見。

        過于自信的毛文龍,果真是興沖沖地來了,看到自己的將士受到如此款待,進(jìn)帳就向袁崇煥表示謝意。袁崇煥卻叫毛文龍把部下將官全部召入帳內(nèi),當(dāng)眾突指毛文龍犯了十二宗當(dāng)斬之罪。說完,先是朝著京城方向叩首請旨,然后取尚方劍交給旗牌官,毛文龍的人頭立刻就落地了。

        這是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事變,它就發(fā)生在東江總兵毛文龍所轄的地盤上,以至于齊聚雙島的毛氏部將和士兵還沒有來得及反應(yīng),就被袁崇煥全數(shù)收編。翌日,在并不平靜的雙島灣岸邊,袁崇煥還親自為毛文龍舉行了葬禮。站在毛文龍的靈柩前,他說:

        昨日斬爾,乃朝廷大法,今日祭爾,乃我輩私情。

        這顯然是袁崇煥早就設(shè)定好的情節(jié),飽讀詩書的袁崇煥,玩這種拙劣的政治把戲竟如此熟練。處理完了毛文龍的后事,他又在這里駐留了四天,才悄然登船離開血腥味尚未散盡的雙島。邊事那么嚴(yán)峻,他為了殺毛文龍,在旅順口居然待了十一天之久。

        毛文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東江總兵。作為封疆大吏,毛文龍手握重兵,又孤懸海外,其飛揚跋扈也是守邊將軍的通病。無論是前朝的天啟帝,還是當(dāng)朝的崇禎帝,都對毛文龍十分倚重,并沒有過多的呵責(zé)。江山岌岌可危,他們需要毛文龍這種賣命的干將,只是袁崇煥不這么認(rèn)為。

        袁崇煥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薊遼督師,他比毛文龍官職更高,權(quán)力也更大。在袁崇煥眼里,整個遼東局勢有他一人就可以督師,不需要一個跟他作對搗蛋的總兵。在朝廷內(nèi),閹黨權(quán)大,在遼東前線,他是老大。說到底,利益集團(tuán)之間的政治博弈,男人之間的嫉妒心,對這場自毀長城的國家悲劇,都是一種慫恿。

        總而言之,一個督師用他的尚方劍,殺死了另一個同樣擁有尚方劍的總兵官,這在當(dāng)時無疑是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崇禎帝在京城聽說了此事,也被嚇了一大跳。可是木已成舟,他還要依靠袁崇煥經(jīng)略遼東?;实鄄痪?,朝內(nèi)自是一片寂然。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默契,就在毛文龍被殺不久,皇太極率十萬后金軍,繞開寧遠(yuǎn)城,通過喜峰口,由后路逼近了大明首都紫禁城。正在寧遠(yuǎn)守城的袁崇煥,接到崇禎急令,命他馳馬回援京都。于是,袁崇煥與皇太極在紫禁城外展開了一場大廝殺。因為紫禁城久攻不下,皇太極便施出了離間計,崇禎正是中了這個圈套,將袁崇煥下獄問罪。

        袁與毛的功過是非,直到現(xiàn)在仍是史家們爭論的話題。我想,以功而論,他們都可以說效忠于自己所侍奉的國家和王朝,以過而言,他們都被各自的名韁利鎖牽絆,正是這種極可怕極狹隘的私心貪欲,讓這兩個原本可以青史留名的守邊名將,都有了洗不去的政治污點。末世多亂象,當(dāng)一個朝代要結(jié)束了,什么悲劇都可能發(fā)生。

        正史里說,袁崇煥沒有子女,在舉族流放南下的途中,孤獨的發(fā)妻黃投水而死。據(jù)《東莞縣志》載:

        袁督師無子。相傳下獄定罪后,其妾生一子,匿都城民間。大兵入關(guān),為滿洲某所得,隸籍入旗。

        在百度和維基百科里,果真搜到了令我一震的消息,清末的吉林將軍富明阿,就是袁崇煥的六世孫,其子黑龍江將軍壽山,則是袁崇煥的七世孫。

        我想,袁氏家族里出了一個吉林將軍,一個黑龍江將軍,也很自然。不管怎么說,袁崇煥骨子里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他雖然過早地死了,卻把將軍的基因留下了。尤其是袁壽山,非但沒有辱沒先祖的英名,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甚至比先祖活得更有尊嚴(yán)和氣節(jié)。

        那幾日,正沉浸在此事帶給我的興奮里,卻得知了一個更讓我驚訝的消息。說袁崇煥的小妾姓趙,她的確為袁崇煥生了一個兒子,兒子又給她生了兩個孫子。清初,族人聽外間傳言,朝廷知道了這個秘密,馬上就要前來抓人,已經(jīng)長大的兩個孫子,便帶著家眷搖船來到了遼東半島。一支繼續(xù)北上逃亡,另一支隱居在旅順口北海的一條小山溝里。

        歷史在旅順口撞出了一聲令人驚怵的巨響。北海與雙島比鄰而居,過去是兩個鎮(zhèn),現(xiàn)在是兩個街道。雙島灣是當(dāng)年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地方,其遺址為毛氏立有一碑。北海街道確實有一個村莊叫袁家溝,于是我專程去了這里。果真有袁氏后人拿出了家譜,還帶我上山去看了袁家溝先祖的墓碑,斬釘截鐵地說,這里就是袁氏子孫當(dāng)年的避亂藏身之地。

        嗚呼,毛文龍!嗚呼,袁崇煥!這兩個人真是冤家路窄,生前身后,他們與旅順口竟有如此難解的糾纏!

        天色已晚,我把紛飛的思緒努力拉回到黃金山下。

        這是深秋季節(jié),山坡上的柞樹和榆樹都變了顏色,枝干是灰的,落在地上的葉子,介于灰和黃之間,再與干枯的蒿草雜在一起,混沌得幾乎沒有了參差和層次。黃龍墓和五部將合葬冢,就隱匿在這樣的背景里,我只能小心地踩著樹葉和茅草,在樹與樹的空隙之間,尋找它們的蹤影。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要來拜祭的黃龍墓,竟然沒有碑石,只是一座普通而光禿的圓冢,凄涼地蟄伏在一片荒草里。要是沒人告訴,還以為是一座無主墳。也許是被冷落得太久了,幾棵胳膊粗的樹干,竟從冢頂?shù)幕牟葜忻俺鰜恚隽藥追謶K淡。

        在黃龍墓的后方,便是與他一起殉身的五部將合葬冢,小而簡陋,如鄉(xiāng)下人給未成年孩子丘起的一座小墳包。也許因為他們不是總兵,而是總兵的下屬,只能給這樣的待遇?

        在風(fēng)雨飄搖的明季之末,地處明朝與后金廝殺前沿的旅順口,目睹了太多不應(yīng)有的死亡,不該發(fā)生的悲劇。那些死亡和悲劇,直到現(xiàn)在聽起來,后背還會冒冷汗。彼時,因為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崇禎急調(diào)黃龍來接任東江總兵??偙浅楹u守軍而設(shè)的官職。東江總兵,統(tǒng)轄旅順口及長山、廣鹿、石城諸島水軍,前后只有三任:毛文龍、黃龍、沈世魁。崇禎十年三月,東江境內(nèi)諸島全部陷落,總兵之職也就不再有了。

        可以說,袁崇煥殺毛文龍,給遼東半島帶來了滅頂之災(zāi)。毛文龍舊部就此分裂,明軍的遼東防線更是千瘡百孔?;侍珮O趁火打劫,誘降東江守將,叫他們彼此猜忌,相互殘殺。袁崇煥當(dāng)年離開雙島之前,曾指派毛文龍舊將陳繼盛代理東江總兵,卻被皇太極策反的一個東江守將把他和另外十幾個將官一起殺死,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把黃龍舉薦給了崇禎。

        黃龍祖籍江西,個子高,臂力大,喜歡行俠仗義,生性足智多謀,曾在袁崇煥麾下當(dāng)過小校,因與皇太極交戰(zhàn)立下大功,袁崇煥把他提升為參將。崇禎三年,袁崇煥已被崇禎處死,參將黃龍再次與皇太極交戰(zhàn),并再次立下大功,被提升為副總兵。

        就像在毛文龍的命運里,一定會遇上袁崇煥。在黃龍的命運里,一定會遇上孔有德和耿仲明。這兩個人都是毛文龍的部將,最后卻成了殺害黃龍的兇手。

        孔有德老家在遼北鐵嶺,早年做過礦工。其父是個熱血男兒,曾舉行過反后金軍的起義,失敗之后在廣寧軍中任游擊。因為戰(zhàn)事緊張,孔有德也當(dāng)兵了,跟隨毛文龍守在島上。見自己的老板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死黨級的孔有德和耿仲明便去投奔登萊巡撫孫元化。時過不久,孔有德竟尋機在登州發(fā)動了一場兵變,自號都元帥。明廷聞訊,立即派兵前來鎮(zhèn)壓,孔有德和耿仲明一不作二不休,率部叛投了后金。

        耿仲明老家在遼南蓋州,曾當(dāng)過橫行于遼東灣的海盜,某次事敗之后,投靠了比海盜還兇悍的毛文龍。正因為如此,他與孔有德扯到了一起,結(jié)為毛文龍的鐵桿部屬。毛文龍一死,耿仲明就隨孔有德一起去了登州,一起發(fā)動了兵變,一起降了后金。

        這就是黃龍出任東江總兵的背景,來到皮島之后,第一要務(wù)就是清除由毛文龍事件引出的叛亂者。時間是崇禎四年,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以索餉為名,率領(lǐng)部卒包圍了總兵衙門。并把總兵官黃龍押到演武場,打斷了他的腿,打傷了他的眼睛和鼻子。多虧有眾將相救,幸免不死。叛亂平息后,黃龍也沒客氣,把耿仲裕綁到演武場殺了。手下諸將怕遭到耿仲明報復(fù),曾極力勸阻黃龍,可他沒有聽。事過,黃龍卻又寫信給耿仲明,請求他原諒自己。

        這是殺弟之仇,怎么可能得到寬恕?正在登州謀反的孔有德和耿仲明,立刻逮住了黃龍一家老小為人質(zhì),逼黃龍跟他們一起去投后金軍。黃龍不為所動,父母和妻兒數(shù)十口家眷悉被殺害。

        黃龍的悲痛可想而知,卻已沒有退路。聽說孔、耿叛軍被山東巡撫朱大典擊敗,目前正走海路往遼東方向出逃,黃龍認(rèn)為他們一定會在旅順口上岸,立刻離開皮島移駐旅順口,命令守口將士嚴(yán)陣以待。幾天后,這支叛軍的船隊果然朝旅順口駛來,黃龍率部阻殺官兵一千多,奪還婦女無數(shù)。然而,孔、耿二人卻逃脫了,他們帶著一萬多殘兵,一百多艘戰(zhàn)船,亡命北上,直接投奔了皇太極的后金軍。

        天啟五年,努爾哈赤曾攻陷過旅順口,只是兵力太少,不敢久留,毀城而歸?;侍珮O即位后,旅順口成了他的一個心結(jié)。原以為毛文龍死了,收復(fù)遼東不費吹灰之力,卻來了一個比毛文龍聽話而且正直的黃龍。后金軍不擅水戰(zhàn),也沒有戰(zhàn)船,皇太極正在發(fā)愁呢,卻聽說孔有德和耿仲明來投,而且?guī)Я艘恢в?xùn)練有素的水軍,上百艘戰(zhàn)船,真是雪中送炭,天遂人愿。

        正是孔、耿的叛明投清,注定了黃龍的命運。崇禎六年六月,皇太極學(xué)努爾哈赤當(dāng)年的樣子,也派了幾個貝勒王出戰(zhàn),由孔、耿二人當(dāng)向?qū)Ш颓颁h,率一萬多馬步兵卒向遼東半島南部殺來。

        其實,這是一個調(diào)虎離山的陰謀。后金軍兵船只是集結(jié)在鴨綠江口外,擺出要攻打皮島的架式。黃龍不知是計,急率部眾離開旅順口,去增援皮島。黃龍前腳剛走,孔有德便率另一支后金軍,朝兵少城空的旅順口圍殺過來。黃龍仍不知深 淺,只帶了少數(shù)兵卒回援旅順口,而把主力留在了鴨綠江口。

        最后的決戰(zhàn)開始了。七月一日,后金前哨五百余騎占據(jù)了黃金山等山頭,在這里架設(shè)火炮,轟擊旅順口外圍城墻,一連攻打了三天。七月四日,后金兵將五門西洋大炮及無數(shù)戰(zhàn)車推到城下,然后架起云梯登城。守城明軍以西洋大炮轟擊遠(yuǎn)處的后金兵,以火罐矢石對付攻到城下或登上城頭的后金兵,連續(xù)激戰(zhàn)了兩個晝夜。七月六日,黃龍組織明軍三次出城反擊,后金軍三次將明軍逼回城內(nèi)。彼時,守旅順口明軍與后金軍以一抵十,相差懸殊,寡不敵眾。然而,兵將雖少,死亡雖多,這場守城戰(zhàn)斗卻在黃龍的率領(lǐng)下,一直打了十多天,其間甚至還打過幾次小勝仗。

        旅順口保衛(wèi)戰(zhàn),結(jié)束在七月十四日。守城明軍已彈盡糧絕,士卒也所剩無幾。黃龍知道大勢不可逆轉(zhuǎn),便把總兵印交給一個叫譚應(yīng)華的部將,曰:敵眾我寡,今夕城必破。若速持吾印送登州,不能赴,即投諸海可也。

        說完,黃龍還親自帶著譚應(yīng)華殺出重圍,一直護(hù)送到船上。

        傍晚時分,一支后金軍從城東北角殺進(jìn)城內(nèi) 。只有二百余副盔甲的明軍,與后金軍在城里展開了巷戰(zhàn)。最后,黃龍及部將李維鸞等被后金兵團(tuán)團(tuán)圍在中間。見突圍已不可能,黃龍拔出寶劍自刎。見此情景,其余五個部將也學(xué)他的樣子,壯烈而死。當(dāng)夜,旅順口城破門開,滿城都是后金甲。

        史書上說,遠(yuǎn)在京城的崇禎聽說黃龍殉國,追謚他為左都督,并賜祭葬,子孫受世蔭。這位皇帝也太官僚了,追謚和賜祭葬還算可以,黃龍的子孫早已被孔有德和耿仲明給斬盡殺絕,哪還有人來受這個世蔭呢?

        黃龍既死,遼東半島已無可以戰(zhàn)斗的明軍,只是海上諸島還沒有撤防而已。也許是心存僥幸,也許是不得已,崇禎叫沈世魁接任東江總兵,他也是最后一任東江總兵。

        東江局勢變得更糟,因為皇太極收買了另一個守島明將尚可喜??子械?、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毛文龍舊愛,素有遼東三礦徒之稱。主子被殺,孔、耿兩個先跑了,尚可喜卻還留在島上。黃龍出任總兵不久,尚可喜因助其平定了皮島兵變,晉升為廣鹿島副將。

        然而,沈世魁與尚可喜以前就不和,剛上任總兵,就叫尚可喜來皮島會面,其實是想借機除掉這顆眼中釘。尚可喜也是命不該絕,沈世魁的計謀正巧被尚可喜的老部下獲知,尚可喜索性來了個先發(fā)制人,把大小長山島及石城、海洋諸島全部奪占,當(dāng)成他投降后金的見面禮?;侍珮O高興極了,叫貝勒多爾袞前去迎接,他在沈陽出城十里坐待,回頭還擺席宴請,賞賜珍寶,封他為總兵官。

        遼東三礦徒的相繼背叛,就是毛文龍之死帶來的后患。從這個意義上說,袁崇煥的確做了為叢驅(qū)雀、為淵驅(qū)魚的蠢事。當(dāng)他們一起聚在了皇太極的旗下,曾經(jīng)的遼東三礦徒,轉(zhuǎn)身就變成了遼東三叛徒。

        公元1637年春天,皇太極乘著打趴下朝鮮的余威,命令貝子碩托揮兵前來收拾皮島。彼時,遼東三叛徒已被封為三順王,他們與碩托一起,復(fù)仇般殺向熟門熟路的皮島。如果說上一次是旅順口的末日,這一次就是皮島的末日。

        其實,當(dāng)尚可喜提著大禮包,把海上其余諸島都交給了后金,皮島就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孤島。新任總兵沈世魁還真是條漢子,他一邊沉著地指揮,一邊帶頭殺敵,竟然在島上堅守了兩個月,一直戰(zhàn)斗到被后金軍殘殺而死。

        數(shù)百個春秋過去,今天的人沒有誰知道沈世魁葬在何處,只知道黃龍與五部將被草草埋在黃金山下。對于黃龍,崇禎當(dāng)年給他的追封謚號,賜祭葬,子孫受世蔭,不過是一種榮譽。真正體面的祭奠和追懷,在一百四十多年后,做這個事情的人是大清皇帝。乾隆四十一年,清帝賜給黃龍一個謚號——忠烈,并詔建一座顯忠祠,地點就在黃龍殉身處,其余五部將也一并附祀。乾隆之所以要這么做,除了要顯示一代大帝的胸懷,也是想叫那些越來越?jīng)]有出息的八旗子弟們振作起來,向明將黃龍學(xué)習(xí),精忠報國,死而后已。只不過心思白費了,八旗子弟還是八旗子弟。乾隆之后,大清即顯衰象,皇帝一世不如一世,貝勒也一代不如一代。他們再也做不出毀城而回那樣的壯舉,自己的城只能被別人而屠,且屠其城者不是洪秀全的太平軍,而是一直未瞧上眼的日本人。

        光緒十三年,旅順口正在大興土木建軍港,兵備道員劉含芳受李鴻章之托,來黃金山下尋找黃龍墓和顯忠祠。經(jīng)過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大清帝國已江河日下,乾隆詔建的墓和祠并沒有被善待,顯忠祠早已不見了蹤影,黃龍墓和五部將冢則湮沒于歲月的荒草中。多虧有金州鄉(xiāng)宦喬有年的指引,劉含芳找到了那片已經(jīng)看不出模樣的墓葬群。于是,他下令把黃龍及五部將分散的單墓合筑為一個大墓,立碑銘文,并在四周砌起一道石墻。翌年,又重建了一座顯忠祠。在此之前,只知道乾隆四十一年建了一座顯忠祠,不知道可否立過碑。這一次,劉含芳既建祠也立碑,地點就在三官廟西。以后,每到黃龍的祭日,旅順口官民皆以牲牢祭祀于墓祠。一個明朝的將軍,竟在清朝受到如此敬重,天子和朝臣,前后兩次為其修建顯忠祠,即使他們的用心是給自己的王朝鼓勁兒,畢竟讓黃龍享盡了哀榮。

        然而,黃金山下這片肅穆的風(fēng)景,終因俄國人占據(jù)旅順口,而遭到粗暴的破壞和毀棄。他們要在黃金山下修筑炮臺,毫不猶豫地就把這座合葬的大墓給鏟平了,寫著中國字的墓碑,竟然被當(dāng)石頭砌了炮臺。就是說,我現(xiàn)在看到的黃龍墓與五部將冢,既不是乾隆四十一年的樣子,也不是光緒十三年的樣子。究竟是誰給它們修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不見有任何文字說明,因為在這兩座墓冢前,沒有一塊可以知其來由的碑石和銘文。

        我甚是奇怪,清代的皇帝和官員,尚能那么厚待自己的生死對手,現(xiàn)在的中國人,何以如此輕慢為捍衛(wèi)旅順口而殞命的將軍呢?既然這是黃龍墓和五部將冢,為什么不給立碑刻銘呢?黃龍和他的五部將要是知道,在清朝之后,他們的待遇如此之低,會傷心成什么樣兒呢?想來想去,既為古人不平,也為今人所惑。

        至于顯忠祠,俄國人當(dāng)年雖然手下留情,卻也沒有幸存多久,日本人重占旅順口之后就把它拆了,在原址建了一個水兵俱樂部。上個世紀(jì)50年代,人們再去黃金山,只找到已經(jīng)殘損了的顯忠祠碑。這塊碑,現(xiàn)藏旅順博物館。細(xì)看碑銘上的落款者姓名,除了劉含芳,還有周馥、宋慶、丁汝昌等,他們都是當(dāng)朝的二品大員,且屬于清代的守邊將軍。惺惺相惜,也是一個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姓名。清人鄭有仁詩曰:

        一自將軍身殉明,

        三藩未夕削皆平。

        山靈有意憐忠骨,

        二百余年庇舊塋。

        寫到這里,我再一次想起遠(yuǎn)去了的劉含芳。我相信,他要是活著,黃龍墓和五部將??隙ú粫乾F(xiàn)在這個樣子,顯忠祠說不定會第三次矗立在黃金山下。

        猜你喜歡
        后金袁崇煥遼東
        袁崇煥:夸下的海口,用性命買單
        十幾歲(2022年20期)2022-08-01 02:57:08
        明代遼東鎮(zhèn)險山參將地方城堡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心向遼東
        袁崇煥的籍貫
        西江月(2018年5期)2018-06-08 05:47:34
        袁崇煥之廟
        明末遼東沿海一帶的“海上勢力”
        淺談明與后金戰(zhàn)爭的攻守異變
        試析清朝入關(guān)前統(tǒng)治者對漢人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世紀(jì)橋(2014年2期)2014-03-05 15:36:10
        隋煬帝「遼東之役」芻議
        軍事歷史(1997年2期)1997-08-21 02:28:50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网站| 三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国产成人精品av| 成人在线激情网| 日本丰满少妇高潮呻吟| 一本久道久久丁香狠狠躁|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av色影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性色av| 亚洲熟女熟妇另类中文|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密殿|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自拍偷拍| 超碰97人人射妻| 麻豆国产人妻欲求不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四虎| 亚洲最新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国产特级全黄一级毛片不卡| 色二av手机版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资源|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你懂的视频在线看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在线啊啊|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 日本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91视色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