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廷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省最南端的郯城,這是個在歷史上文化發(fā)達,民風淳厚的地方,春秋時期出過一位被歷代統(tǒng)治者視為德、才、威、雅化身的國君郯子,就是韓愈在《師說》中寫到的“孔子師郯子”那個郯國國君。郯子是少昊氏后裔,知識淵博,一次朝魯時,跟魯國大夫談論少昊氏典章制度極為詳盡,在場的孔子聽后十分仰慕,連夜到郯子下榻的賓舍討教,“見于郯子而學之”。
孔子其時才27歲,其博學卻早已聞名魯國,郯子見這樣一個知名學者卻能夠如此虛心求教,十分感動,便把其所知如實相告。兩位學者談得那樣投機,甚至忘了天已大亮。從那時起這段史實就被世人傳為佳話 。
我上中學時,遇上個很有知識的葛照華老師,據說他曾是一個省委書記的秘書,文革中被下放到我們這兒教書。我跟他不僅學會了照相,還跟他在書中游覽郯城名勝“傾蓋亭”、“孔望山”等時,聽他講述了很多關于郯子、孔子在郯城就是當時的郯國的傳說。老師說郯子是個孝順的人,我們都要向他學習,懂得感恩回報。我至今還能背誦出老師當年站在孔望山頂?shù)摹巴恰笔瘶巧虾迫焕收b的《二十四孝》中贊揚郯子美德的句子:“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郯子順承親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以供親。獵者見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边@些教育對我的人格形成影響很大。
1980年代我被應征入伍到了遼寧;家鄉(xiāng)的一切,每每在自己的腦海中過目,激勵著自己向前奮進。秋天我聞聽敬愛的老師去世了,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傷悲之中,從僅有的7元津貼中拿出5元寄給老師家人,托其買刀紙在老師墳頭燒了,以寄哀思。
家鄉(xiāng)雖然山清水秀,銀杏遍野,糝子、沓煎餅等風味小吃遠近有名,既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臨沂是革命老區(qū),新四軍軍部就曾設在這里,著名的孟良崮戰(zhàn)役就發(fā)生在這里,電影《南征北戰(zhàn)》描述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轉折點就從這里開始的??墒?,老區(qū)長時期的封閉,也讓家鄉(xiāng)發(fā)展緩慢,在我小時候群眾生活還相當困難。今天當我返鄉(xiāng)省親看到家鄉(xiāng)的巨大變化,看到樓舍成排,柏油路都通到鄉(xiāng)鎮(zhèn)村頭,群眾豐衣足食,就不禁感慨萬千,小時候的經歷就如映照在河水的冷月,由遠及近飄向心窗。
我住的那個村莊叫重坊公社東高莊大隊,爹娘都是老實農民,家里孩子多,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都說窮人家孩子早當家,而那時我能為家里減輕點負擔的,也就是起五更撿大糞。我是從6歲時就開始掙工分了,每天撿20斤大糞能掙2工分。2工分是個什么概念?那時是公社集體化,正勞力每天掙10工分,10工分算一個勞動日,換算成錢也就六七毛錢,2工分也就是一毛多錢,也就是說我起早貪黑撿上20斤大糞交到生產隊,能掙一毛三四分錢。這是年少的我唯一能找的貼補家用的活計。
那時我在校才上一年級,放學回家就這肩背著書包,那肩背著糞簍子跟著牛車走,一路上盯著牛屁股,心里琢磨著,這牛怎么還不拉屎呀?遇上心眼好的車把式看你這小孩挺討人親,會讓你坐在車轅子上,要是遇上不好的,見你緊跟其后,會冷不防地甩一鞭子,鞭子梢就抽在身上臉上火燎燎地生疼。
畢竟牛不能整天光拉屎呀,加上撿糞的孩子很多,包括大隊長的兒子也跟我一樣撿糞,每天能撿到的糞就極其有限。不光牛糞,人糞也撿。記得那時社員們在地里干活休息時,會有人跑到溝里或樹叢中大便,我就趕緊跟去,蹲在溝沿處等人家拉完,那時家家都不富裕,吃的都是半干半稀的,哪有很多屎拉呀!一次能撿半斤二兩的就不錯了。還是撿牛糞過癮,水牛拉一次多者就有20斤。撿糞時間長了,我對水牛的習性也就很了解了,耕地休息時,水牛會趴在水里涼快,我就坐在旁邊等著。當它站起來,就是要拉屎了,我就會趕緊湊上前,用糞簍子貼在牛屁股上,直接接住牛糞。每當有這樣機會,我就特別興奮,仿佛酸酸的手臂拖著的不是一潑牛糞,而是一塊黃金。
有時候水牛站起來也不著急拉,它不著急我著急呀,就用糞簍子蹭它屁股,蹭得它癢癢兮兮的,就拉了。大隊長兒子見我這么有心眼,也跟我搶,我哪能讓呀?情急中會顧不上被擠掉的糞簍子,直接就用雙手去接牛糞了。
為了這2個工分,為了能多撿到糞,我常常天不亮就爬起來去撿糞,用手電筒滿道地照,看到一堆東西像糞,急急忙忙走近一照,是塊石頭。那時我的家鄉(xiāng)路上真是干凈,糞便幾乎看不到,都是被像我一樣的孩子給撿干凈了。撿不到時心里怎么能甘?我們幾個小伙伴都有過趁著天不亮,到生產隊的牛棚偷偷裝些糞再送到隊里掙工分的淘氣經歷。我的少年時代沒有天真浪漫,困窘的日子磨礪得我少小就得想著分擔家庭負擔,因為我是家中兄弟五個中最大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酸楚中也慶幸從小鍛煉得獨立和擔當,懂得感恩。
中學離我家很遠,我是個寄宿學生,每周我都得回家背十幾斤煎餅和咸菜,這就是我一周的口糧。有的同學家境好些,爹娘會給帶一罐頭瓶子肉炒的蘿卜干咸菜,吃幾口同學的有肉的咸菜,那滋味現(xiàn)在想起來還很香。有個同學的爹是學校對面一個國營飯店的經理,那位同學就時常領著我去他爹那兒,花上一毛錢買碗有肉的燉粉條。知道我們這些孩子肚子里虧肉,他爹就會在我們碗里多盛幾塊肉。吃著豬肉燉粉條,就著煎餅,那滋味真是沒法形容。
作文課老師叫寫《我的理想》,我雖然寫了想像郯子一樣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抱負,能安邦治國的國家棟梁,可饑腸轆轆中,內心真正想寫的其實是:我最大的愿望一是吃飯菜里有肉,二是不用推磨。
先說肉。那時農村窮,根本吃不上肉。養(yǎng)頭豬得一年多才出欄,也就一二百斤,還不準自己殺,得送到食品公司。只有過年時才能買上幾塊錢的肉和一套豬下貨。烀豬頭是我家哥們兒幾個最幸福的時刻,聞著大鍋里飄出來的香氣,饞蟲早就從嗓子眼爬了出來。豬頭肉烀好了,娘會切上一碗,抓上一點咸鹽面往桌上一放,讓我們吃。況且只準吃這一頓,以后剩下的就留著細水長流了。
燉的大白菜里娘放了三塊肉,我們眼巴巴瞅著盛菜的碗,那不大的肉片剛一露出來,就被老二一筷子給叨到嘴里了,又露出一塊肉,又叫老二給叨走了。爹看不下去了,用筷子敲老二的頭:“娘的,總共三塊肉,你都吃兩塊了,就你饞?!”老二就眼淚巴巴地不敢吃第三塊肉了。沒有肉吃,望著天上飛的鳥就想抓住幾只吃。于是我就在放學時把家里的老鼠夾子支在菜地旁,河沿上、挖上一個小坑,露出鮮土,并在鼠夾子上放上活蟲,趴在不遠處,等覓食的鳥自投羅網。那個時候鳥很多呀,麻雀個頭太小,夾很多只也出不了多少肉。記得有次我夾了幾只斑鳩、灰喜鵲,回家路上在爹種的芹菜地里薅了幾把芹菜,回到家里,炒了盤鳥肉炒芹菜,自己大吃一頓,剩下的藏在飯廚下層。傍晚,爹罵罵咧咧地回來了:“娘的,誰那么犯賤,把我沒長好的芹菜薅走那么多!”我爹愛喝酒,當?shù)禺a的老白干時常喝二兩;看爹生氣喝酒,我就小心翼翼端出那盤菜:“爹,給你弄盤好菜下酒?!钡f哪來的?我說我用老鼠夾子夾的斑鳩,芹菜也是我薅的。爹笑罵道:“小兔崽子,就你逞能!”自顧自地就著炒鳥肉喝地瓜干子酒去了。打那后,我就沒再去逮鳥。
再說推磨。人是越窮越能吃,肚子里沒有油水飯量就大,一人一頓能吃三張或四張煎餅,于是就隔三差五三點鐘就得起來推磨碾糊糊,好攤煎餅。惺忪著雙眼,昏昏沉沉地轉圈推磨。轉著轉著就犯困,磨棍就掉了下來。爹看見就打;那時就想,有頭驢該多好?可是買頭驢得30塊錢,買不起呀!沒有驢我們就只能當驢使喚,半夜里起來推磨一直推到我參軍?,F(xiàn)在農村早就沒有石磨了,都是機器磨面,但機器磨的面糊糊趕不上石磨碾出的好吃,我倒是懷念起推磨的日子了,生活雖然清苦,可吃的都是綠色有機食物呀!
到徐州賣香菜的經歷我這一輩子忘不了。那年我16歲,自己買了200余斤香菜用自行車馱著,騎了100公里到徐州去賣,為的是賺幾分錢的差價。香菜是配菜,沒有人一次買很多,第一天賣了一塊六毛錢。我穿的是雙新膠鞋,晚上在徐州火車站前廣場路邊的樹底下露宿(不舍得花錢住旅店)怕被偷走,就脫下來當枕頭枕在頭下。結果因為又累又乏,還是被人偷走了也沒察覺。赤腳也不行呀,急得我直哭。一塊從臨沂來賣菜白天和我一起擺攤的大哥叫張建國,他是臨沂縣茶山公社西安靜大隊的,當時他借給我一塊五毛錢,加上我自己的錢,去商店買了雙鞋。賣完菜后把錢還給了他。這事我一直挺感激他的,但一直沒能聯(lián)系上。
知恩圖報是我從小受到的教育,郯子和游歷過郯城的孔子都倡導做人要講良心,要守義。后來直到我當兵提干了,才通過臨沂的領導打聽到張建國家。時隔幾年,當我來到他住的村子,見一個小姑娘怯生生地望著我說爹爹在地里干活呢。等鄰居把張建國喊了回來,我眼前這個男人蒼老得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了很多。三個閨女都正是長身體年齡,吃的用的全靠他地里刨,日子過得很苦。張建國見到我后哭得不像樣子,非要留我吃飯。我們兄弟喝著燒酒,說著徐州賣菜的緣分,就哭一陣笑一陣,太陽西斜才依依惜別。我就想怎么幫幫這個老哥呢?就托人想辦法給他的兩個孩子安排了工作,這讓他少了后顧之憂,也算對他的報答。
我在部隊有新衣服穿,有肉吃,比在老家真是天上地下,剛當兵7元津貼我每月往家郵5元。爹接著錢就哭,既感念孩子長大了孝順,又心疼兒子就剩兩塊錢一個月怎么夠花?就給錢又郵了回來。我還把省下來的軍裝郵回家,弟弟穿著出門覺得很展揚,爹娘看著也笑滋滋地心想俺家老大在部隊出息了,入了黨,還能在軍報上發(fā)文章呢!
我是1982年考入大連陸軍學校的,畢業(yè)后提了干。穿著四個兜的干部服,我回鄉(xiāng)探親,街坊鄰居都來俺家看我。
歸隊時,我來到老師的墳前,擺上供,燒了紙,心里念叨著:老師啊,你安心吧!你的學生沒有辜負你的培養(yǎng),現(xiàn)在已經成了部隊干部。
我的幸福生活從此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