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翰英 胡建國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 寧波 315809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加替沙星是新型廣譜氟喹諾酮類抗菌藥,臨床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等[1]。文獻[2]報道,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應累及多個系統(tǒng)—器官,其中泌尿系統(tǒng)的損害有排尿困難、尿頻尿痛、血尿,甚至蛋白尿等。筆者應用三金片聯(lián)合加替沙星治療尿路感染,臨床療效好,不良反應少,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本院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的單純急性下尿路感染患者76 例,按就診順序號平行分為觀察組38 例,男12 例,女26 例;年齡20~58 歲,平均(30.8±5.7)歲;病程2~30 天,平均(7.1±1.4)天;其中初發(fā)22 例,復發(fā)16 例;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94.74%(36/38)。對照組38 例,男14 例,女24 例;年齡21~60 歲,平均(31.3±4.9)歲;病程1~31 天,平均(6.9±1.6)天;其中初發(fā)20例,復發(fā)18 例;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92.11%(35/38)。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發(fā)病情況等資料分布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參照《泌尿系感染診斷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3]。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尿頻、尿急、尿痛、恥骨上區(qū)不適和腰骶部疼痛,鏡下血尿。入選標準:①年齡>18 歲,男女不限;②符合診斷標準;③48h內未應用抗生素治療;排除上尿路感染、復雜性尿路感染、導管相關的尿路感染;有喹諾酮類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者;癲癇、糖尿病患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嚴重腦動脈硬化、冠心病、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哺乳期婦女。
對照組給予加替沙星膠囊(商品名:海超,規(guī)格:0.2g/粒)0.2g,1 天2 次,口服,連續(xù)5 天。觀察組在口服加替沙星膠囊(劑量、用法、用藥時間同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三金片(規(guī)格:2.1g/片),1 次3 片,1 天3次,連續(xù)5 天。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他抗生素,囑患者忌食辛辣、煙酒,適量飲水,勤排尿,注意個人局部衛(wèi)生。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細菌清除率、復發(fā)率及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檢查血、尿、肝腎功能常規(guī),監(jiān)測空腹血糖和心電圖。
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3.1 療效標準 參照《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療效標準[4]。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細菌學指標及實驗室檢查均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細菌學指標及實驗室檢查中一項未恢復正常;進步:臨床癥狀、體征改善,但細菌學指標、實驗室檢查未正常;無效:治療后病情無改善或加重。
3.2 臨床療效 觀察組愈顯率(治愈+顯效)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067,P<0.05),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3 細菌清除率 觀察組治療前細菌培養(yǎng)陽性36例,治療后清除33 例,未清除2 例,再感染1 例,細菌清除率91.67%。對照組治療前細菌培養(yǎng)陽性35例,治療后清除25 例,未清除7 例,再感染3 例,細菌清除率71.43%。兩組細菌清除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59,P<0.05)。
3.4 復發(fā)率 治療后6 個月電話隨訪,觀察組失訪2 例,對照組失訪5 例,觀察組實訪36 例中復發(fā)3例,復發(fā)率8.33%。對照組實訪33 例中復發(fā)5 例,復發(fā)率15.15%。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299,P<0.05)。
3.5 不良反應 主要表現(xiàn)為消化道和泌尿系統(tǒng)癥狀,一般癥狀較輕,不需特殊處理。觀察組38 例中出現(xiàn)惡心、胃部不適2 例,輕度腹瀉2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53%。對照組38 例中出現(xiàn)惡心、胃部不適5例,食欲不振3 例,輕度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各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8.95%。兩組不良發(fā)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7,P<0.05)。本組病例未發(fā)生皮膚光敏反應,血、尿、肝腎功能常規(guī)、血糖未見異常。
尿路感染是僅次于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3],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體主要是細菌及真菌,絕大多數(shù)患者為單一病原體感染。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為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及腸球菌、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細菌,其中大腸埃希菌是最常見的病原菌[5]。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病原菌耐藥譜的變遷,耐藥現(xiàn)象日益嚴重,甚至出現(xiàn)多重耐藥[5-6]。2006—2007 年度衛(wèi)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對84 所醫(yī)院監(jiān)測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對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達到71.3%,對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為67.2%[7]。尿路感染的治療目的在于消滅病原菌,緩解癥狀,防止腎功能損害和感染的擴散[3]。因此,選擇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對降低耐藥率和復發(fā)率至關重要。加替沙星為8-甲氧基氟喹諾酮類外消旋體化合物,是一種廣譜的新一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可抑制細菌的Ⅱ型和Ⅳ型DNA 拓撲異構酶,從而破壞細菌DNA的復制、轉錄、修復和重組,發(fā)揮抑菌和殺菌作用[8]。加替沙星結構上的3-甲基-1-哌嗪基團和8-甲氧基團的特征結構,比目前臨床用的氟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更廣,對革蘭陰性桿菌具有強大抗菌作用[1]。
尿路感染屬中醫(yī)“淋證”范疇。中醫(yī)認為,濕熱下注,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機。其病位在腎與膀胱,病邪為濕熱;腎虛為本,膀胱濕熱為標;治擬清熱利濕,以祛邪為主,重在清利[9]。三金片由金櫻根、菝葜、羊開口、金沙藤、積雪草提取制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補虛益腎功效,臨床用于治療泌尿系統(tǒng)感染所致的腎盂腎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炎等。研究[10]表明,三金片有抗菌,抗炎,消腫,清熱,利尿,鎮(zhèn)痛,抗氧自由基,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本組資料顯示,三金片與加替沙星聯(lián)合應用治療急性單純性下尿路感染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和細菌清除率,降低復發(fā)率,且未增加不良反應。
[1]陳亞豐,俞子彬,高瑞峰.加替沙星的臨床應用及進展[J].臨床薈萃,2008,23(16):1206-1207.
[2]孫維紅,拓進國,王波.加替沙星不良反應回顧性分析[J].中國藥師,2009,12(4):517-519.
[3]陳山.泌尿系感染診斷治療指南.見:那顏群,葉章群主編.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73.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政局.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新藥(西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匯編,1993:2.
[5]盧蘭芬,張秀明,蘭海麗,等.泌尿系統(tǒng)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9(24):3092-3094.
[6]文洪林,高建華,古穎,等.泌尿系統(tǒng)感染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11):1766-1767.
[7]陳楠,諶貽璞.喹諾酮類抗菌藥在泌尿生殖系感染中的應用[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9,9(2):95-96.
[8]杜小莉,李大魁.廣譜高效喹諾酮類藥物—加替沙星[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3,1(2):41-43.
[9]王興中,劉樹碩.兩組中藥制劑治療尿路感染療效再評價[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8(6):367-368.
[10]劉梅,劉延成,鄭偉,等.三金片中五種中草藥活性成分及其藥理研究進展[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11,(23):24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