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孩
4 月27 日,出席北京市第八次文代會,在作家代表團的自由發(fā)言中,我向諸多文友提出“作家需要知識更新”的話題,引起大家共鳴。我舉例說,由于多年做副刊編輯,我收到的很多來稿,大多是對過去的記憶,尤其是對鄉(xiāng)村的貧窮記憶。毫無疑問,文學是承載歷史的最好方式。但我們千萬不能忽視,文學它本身是藝術形式,既然如此,就有一個語言表達和技巧運用的問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西方文藝思潮的進入,很多作家都不同程度地開始摹仿“意識流”“魔幻現(xiàn)實主義”等創(chuàng)作方法。最成功者莫過于早期的王蒙和今日的莫言。必須承認,人有聰明與愚鈍之分。我想,我說王蒙和莫言屬于聰明之人,大概是無人反對的。反之,如果我說有相當多的普通作者在文學感覺上略顯愚鈍,恐怕就要招罵了。
作家寫作,最大的快樂就是作品發(fā)表,得到讀者的欣賞?,F(xiàn)實生活中,盡管各種誘惑很多,但癡迷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群仍然很龐大。近些年,各地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以及村莊、社區(qū)紛紛成立了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詩詞學會,還辦起了不同形式的報紙與刊物。同樣是在4月,我到某市參加文學創(chuàng)作年會,又一次看到有相當多的老年文學愛好者坐在領獎席上。這些老人我是相當熟悉的,每次見面,他們都會向我噓寒問暖,將自己新近出版的書籍送給我。當然,也有相當多的作者把最近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歌稿塞給我,希望我給看看、說說。平心而論,這些老人寫的作品幾乎沒有什么藝術性,更多的是對生活的回憶,內容也多有雷同。只是,我不好當面說破。我知道,如果說破,那對于七老八十的人將是多么的殘酷!其實,也不必這樣想,這些老同志雖然心揣文學夢想,到了這把年紀,也不一定非要成名成家,只要活著充實有樂趣就行了。
我要說的是中青年作家,也包括我自己,要成為有作為的作家,你一定要問自己,準備好了嗎?通常,作家寫作要有四個方面的積累,即生活的積累、感情的積累、技巧的積累和知識的積累。這四個積累缺少哪個都不行,特別是知識的積累。有道是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任何人都不敢說自己是知識的萬花筒。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大批青年人提出“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的口號,他們發(fā)奮努力,挑燈夜讀,不管是電大、夜大、函大,沒有一個不是爆門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面對新經濟、高科技的信息時代,很多中年人又提出了“充電”之聲。道理很簡單,人和時間賽跑,你不努力,你就會落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的人有了警醒,開始各種形式的“充電”,甚至到國外去學習。而更多的人則還是靠過去的簡單知識加上生活的積累進行重復寫作??梢韵胍?,這樣重復的勞動,讀者能滿意嗎?
熟悉現(xiàn)當代散文的讀者,一定會讀過秦牧先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的散文札記《藝海拾貝》,這部書至今已發(fā)行逾百萬冊,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是秦牧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文筆優(yōu)美活潑,形象生動鮮明,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和藝術各方面的理論和知識,是難得的藝術理論著作中的“科學小品”??茖W小品,不同于散文,但又具備散文的某些文學特征,因其文中洋溢的知識性為讀者所喜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小學課本當中,一般都會收入幾篇科學小品,如竺可楨的《向沙漠進軍》、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等。只可惜,現(xiàn)在的科學家已經很少有人寫這樣的文章了。秦牧散文之所以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盛行,與楊朔、劉白羽并列為散文三大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散文體現(xiàn)了知識性與文學性的統(tǒng)一。
《藝海拾貝》自然不是秦牧純粹的散文集,但其通過對物事的觀察與分析,以散文的敘述方式去闡釋文藝的理法,倒也別具一格。這本書我讀過不止一遍,每次讀后都會有新的收獲。我非常佩服秦牧先生的博學,他對知識的涉獵是那樣的廣泛,諸如美術、音樂、戲曲、宗教、剪紙、動物、植物、飲食、服飾等,只要經過他的雙眼,他就會心領神會,發(fā)現(xiàn)其跟藝術的關系。譬如,在《并蒂蓮的美感》一文中,作者發(fā)現(xiàn)——“古往今來,不少贊頌男女純潔堅貞愛情的藝術作品感動了人們,那些被人用來形容男女愛情的動物和植物,就多少給人一種美感了。如比翼鳥、連理枝、并蒂蓮、雙飛蝶之類?!比欢髡哌€發(fā)現(xiàn)——“如果以為如影隨形、雙雙不離的東西就一定能引起人們關于純潔堅貞愛情的聯(lián)想,就一定能夠引起一些美感,那就大錯特錯了。如雄蟲一生都抱著雌蟲過活的血吸蟲?!敝链?,作者得出結論:“美感任何時候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內容為基礎的?!笨吹酱?,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以理服人了。
面對當下文壇讀者不滿的現(xiàn)狀,我們的作家是不是該真的認真思考了。在尋找諸多的理由和答案時,我首選的是作家不是缺少精神的鈣質而是缺少知識的積淀。所以,我寧可呼喚全國每年創(chuàng)作幾十篇科學小品,也不希望生產泡沫般的上千部的小說和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