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1893~1978)是美國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家,戰(zhàn)后要素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長期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以教育家和外交家的閱歷,敏銳地看到了美國教育的不足,成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導人物,其教育思想對當時美國教育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
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1893年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多爾徹斯特。1910年,他進入哈佛大學化學系學習,1913年獲得哈佛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16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19~1933年,他在哈佛大學化學系任教,隨后在1933~1953年期間擔任哈佛大學校長,并擔任美國科學促進會和教育理事會會長。1941~1963年間,曾三任美國教育協會政策委員會成員。1957年和1961年,他接受卡耐基基金會資助,對美國師范學院和公立學校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其研究成果對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校教育的改革產生過重大影響。
觀其一生,科南特作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導人物,他的要素主義教育思想對當時的美國教育改革影響深遠,被公認為“美國20世紀中葉最有影響的教育家”。
銳意改革 重振哈佛
哈佛人常說“先有哈佛,后有美國”。的確,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其歷史比美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還要長一個多世紀。在370多年的歷史中,哈佛培養(yǎng)了數不勝數的璀璨明星。它不僅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大學,而且已經成為對其他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大學影響最大的大學之一。而哈佛之所以有如此威望和名氣,與第23任校長——科南特的貢獻是分不開的。他在擔任哈佛校長的20年間,不畏艱險,極具創(chuàng)新地對哈佛進行改革,初步確立了哈佛大學在學術上的永久優(yōu)勢地位。
破除精英主義統(tǒng)治。過去的哈佛,非常強調學生的出身和經濟地位,并以此作為入選哈佛的依據。針對這種弊病,他提出了“才學統(tǒng)治”的措施,不論出身和種族,唯以才學為入選依據,擴大了哈佛大學的招生范圍,打破了精英主義主張的才學統(tǒng)治局面。在他擔任哈佛校長期間,正值美國心理學界掀起“能力測試”研究的高潮,再加上他本人和測試運動的提倡者昌西交往密切,于是他便率先采用了標準化測試題,以此來選擇能力更強的青年進入哈佛。為了吸引更多有學術成就的學生來哈佛就讀,他首先通過國家獎學金項目提高本科學生水準,吸引西部、南部城鎮(zhèn)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有才能的學生,不僅拓展了哈佛的學生來源,同時也提升了哈佛的入學標準,保證了生源質量。
改革教師聘任制度??颇咸亟尤涡iL時,哈佛的教師在學術研究方面遜色于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同時哥倫比亞等其他大學不斷增強吸引力,提高教師工資標準和科研教學水平,使哈佛對人才的吸引力日益減小。為此,科南特提出應強調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出了“非升即走”的聘任原則,即為每一名教師設定限期,即便是那些長期擔任哈佛教師的人,如在期限內不能升遷為教授,則必須辭職。他認為,“保留一般人員在大學是錯誤的仁慈,必須變革才能使最好的教師升到頂端?!笨颇咸貙處熎溉沃贫鹊母母?,不僅保證了哈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并且還為哈佛營造了濃厚的科研學術氛圍,為哈佛日后學術地位的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推動課程改革。設計了專門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結合的課程改革,否定了過去那種過于專業(yè)化的課程設置,提出了能統(tǒng)和所有學科、培養(yǎng)民主社會合格公民的“普通教育”目標。普通教育課程設置主要按學科進行分類,學生除了學習本專業(yè)課程之外,必須學習普通教育課程,其中包括三門課程,即西方思想與制度、文學名著、物理或生物學的一門全年的選修課??颇咸氐膶I(yè)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結合的課程改革措施,搭配嚴謹得當,形成了系統(tǒng)有序、全面廣泛的知識結構。
完善人事制度,合理解決財政危機??颇咸胤浅V匾晠⒓用恳淮谓處煷髸璐藰淞⑿iL的威信。同時,縮減校監(jiān)會的人數,組建校外專家團評聘教師,提高了管理和協調各組織人員的效率。他剛上任時,哈佛在財政上面臨著困境。為此,科南特任命了富有財政管理經驗的副校長來平衡財政預算,抓住一切為大學募集資金的機會,并沿用了以往在大學服務部門招募學生的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募集學費的機會,不僅使哈佛度過了財政危機,而且還保證了國家獎學金的發(fā)放,以及教師工資的穩(wěn)步提升。
要素主義 影響深遠
科南特是一位典型的要素主義教育思想家。所謂要素主義又稱傳統(tǒng)主義教育,與進步主義教育對立,更強調“種族經驗”或“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要素主義教育者強調以學科為中心和學習的系統(tǒng)性,主張應恢復各門學科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嚴格按照邏輯系統(tǒng)編寫教材。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科南特對高等教育的多個領域闡述了新的觀點,尤其是在大學的功能、普通教育(通識教育)、高等師范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獨特思想觀念,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有著諸多啟示意義。
在大學的功能上,科南特認為大學應是學術和研究的中心,大學應致力于在教學和科研之間尋求一種恰當的平衡。大學應該是一個“發(fā)展知識的場所”,是“學術和研究中心”。他既強調大學的傳統(tǒng)職能,也提倡現代大學的新職能,希望大學將各種職能有機結合,保持教學和科研之間的平衡。而大學教師的首要職能是運用科研促進知識的進一步發(fā)展,并非只是單純地保存和傳授知識。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哈佛大學將自身定位于學術和研究的中心,這也是科南特對哈佛大學做出的主要貢獻之一。
對于普通高等教育,科南特認為教育除了考慮自身發(fā)展之外,還應該更多地考慮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傳統(tǒng)的專業(yè)教育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更快速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但是缺少對歷史、民族文化等普通教育科目學習的學生很難形成國家和社會凝聚力。
1943年,科南特組織了一支委員會,對美國教育現狀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提交了報告《自由社會的普通教育》,因報告的封面為紅色,故又稱為“紅皮書”??颇咸卦诩t皮書中提出普通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四種能力:有效思維、交流思想、作出恰當的判斷、分辨多種價值,并將這些能力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三個領域聯結起來。
紅皮書發(fā)表之后,一時間對美國高等教育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有十幾所大學和學院根據科南特報告的建議,設置了自己的普通教育課程。1947年,美國白宮高等教育委員會發(fā)表了一份報告,報告中認可了科南特的普通教育改革的方向。這一時期,改革大學課程的風潮席卷全美,科南特也因此被稱為“普通教育之父”。
在高等師范教育改革方面,科南特提出了重視文科科目的師范教學課程改革方案。他認為,師范課程既要有文理科普通教育的廣博基礎,同時還要有各科專業(yè)教育的專深訓練,因為未來教師的普通教育應該是廣博的文理科目學術性教育。科南特在師范教育改革方面的建議,對美國20世紀60年代教師教育改革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二戰(zhàn)”后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糾纏于各類科目比例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改革教師教育課程模式的先河。他的教育思想對美國五六十年代的教師教育改革,“產生了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大的影響”。
科南特的高等教育思想見解獨到,對美國乃至世界教育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他領導哈佛的20年間,使哈佛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為日后的學術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