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wèi)星,陳 勇,吳聲遠,周 峰,林雅鳴,葉 宏
長期以來,對非職業(yè)網球選手如網球專業(yè)考生、網球社會指導員等進行技術水平評定一直是一個難題。以往使用的客觀評估方法多采用定點擊球測試,評定標準過多偏重于擊球的準確性,而忽略了擊球力量的大小,從而造成低質量的擊球比高質量的擊球更容易得高分,難以反映選手的真實水平。而通過分組比賽的成績來對技術水平進行評定,常因各地區(qū)網球水平的差別或比賽的偶然性而產生很大的偏差,而且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其技術水平。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是由國際網球聯合會(ITF)開發(fā)的針對非職業(yè)網球選手水平評定的測試方法(以下簡稱ITN),自2005年推出后,得到了歐美網球運動開展較好的國家和地區(qū)的認可并廣為使用,在我國2011年的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網球)培訓中也嘗試性地使用了這一方法。為了探討ITN 對我國非職業(yè)網球選手技術水平評定的適用性,我們對其進行了實測和對比研究。
1.1 測試
按文獻[1]中ITN 測試的方法和相關要求對被試者進行測試,得出其評定等級。被測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的105 名網球專業(yè)學生和17 名網球專業(yè)研究生考生,年齡在1 830歲,其中男生88 人,女生34 人。被試者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測試對象基本情況()
表1 測試對象基本情況()
1.2 對比分析 將ITN 測試結果與被試者的運動等級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其關聯性及對應關系。
1.3 數理統(tǒng)計 運用Excel 計算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
2.1 ITN 測試體系與其他測試體系的對比
很多網球運動開展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有各自的網球級別評定標準,并有相對應級別的比賽,其共同的特點是依比賽的成績確定級別且對相應的技術水平的評價均為描述性的。其不足之處在于,對不同比賽參賽選手的不同水平構成,影響了獲得級別的客觀性;對描述內容的不同理解,常會對技術的評定產生主觀因素的影響;另外,也很難找出個人的優(yōu)勢與不足,對選手技術的改進和提高幫助不夠。而ITN 測試體系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其測試內容和計分方法能夠很好地反映出比賽所需的技術能力。ITN 測試的評級分為10級,內容包括發(fā)球,正、反手底線擊落地球,截擊,移動。ITN 測試的計分落點和力量并重,每次擊球打進的區(qū)域不同,得分不同,打到對方難以回接的區(qū)域,得分較高,但風險也大,這就要求有良好的控制球能力;更具特點的是按球彈跳后第二次落地的距離予以加一分和分數翻倍的方式計分(見圖1、圖2),由此可以對擊球的力量做出評定。這兩個方面正是打好網球的精髓所在。測試時,先在場地內標出不同的得分區(qū)域和球落地彈跳后的區(qū)域,由專人喂球,專人按得分標準判定分數并在專用計分表中登記。每人的測試時間約為10 分鐘。
圖1 不同深度擊球得分不同
圖2 不同落點擊球得分不同
2.2 學生原有等級與ITN 等級的對比
從被試學生原有運動等級與ITN 測試成績相對比,其結果基本反映出了相對應的差異。
圖3 75 名男生原運動等級與ITN 的測試體系的對比
圖3 是根據已有國家運動等級的學生與ITN 進行的對比,從中可以看出,具備一級運動等級的7 名學生,有一人達到了ITN2 級,這相當于專業(yè)的水平;其他5 人達到的是ITN3 級或ITN4 級水平應屬正常,因為他們現在已不進行系統(tǒng)訓練了;但有一人卻只有ITN的7 級,這與他的一級運動等級是不相稱的,這有可能是對測試的規(guī)則不熟悉,也不排除沒有認真對待的可能性。
在具備二級運動等級的46 名學生中有一人,達到了ITN3 級應屬特例,因為這名同學過去已系統(tǒng)訓練12年,實際水平也較高,是北京體育大學代表隊成員;在達到ITN4 級的3 名學生中,有一名也是系統(tǒng)訓練了10年,另外2 名是高年級的網球研究生,也有較長時間的訓練年限;在二級運動等級的46 人中有35 人是ITN 5~6 級,占76%,這將是今后進行考核對比的參考范圍。
圖4 是28 名女生的情況,從已具有一級運動等級的4 名學生的情況分析,達到目前ITN 這個級別應屬正常;但在24 名已具有二級運動等級的學生中,有6人是ITN 7~8 級,水平偏低,這可能與北京體育大學每年女生通級賽參賽人數相對較少通二級相對較容易有關。
圖4 28 名女生原運動等級與ITN 的測試體系的對比
2.3 學生實際水平排名與ITN 測試體系的相關
對于一個理想的測試體系,應與人們的實際水平相一致,基于這一構想,我們對所有參加測試的在校學生,根據他們當前的實際狀態(tài)進行了水平排名,然后與他們所測得的ITN 實際所得分數進行了相關對比,兩者在統(tǒng)計學上都呈高度相關。
2.4 各單項技術得分的分析
ITN 測試體系各項得分是不一樣的,不同性別的得分與所獲得的級別也是不一樣的,這也許正是它的客觀所在。正、反手底線深度擊球滿分是90 分;正、反手截擊深度擊球滿分是72 分;正、反手底線精確性擊球滿分是84 分;發(fā)球滿分是108 分;移動能力滿分是76 分;總分滿分是430 分。從學生不同技術所得分數的比例看,與日常的觀察基本吻合。
圖7 是在校男生各單項技術的平均得分占各單項滿分的百分比分數。從分數上來看各單項技術都達到了50%以上,也就是可以獲得一半以上的分數,既215分以上,按級別劃分達到了6 級以上。從單項對比上看,底線深度擊球分數最低,移動能力得分相對是最高的。
圖7 77 名男生各單項技術與滿分的百分比
圖8 是在校女生各單項技術的平均得分占各單項滿分的百分比分數。雖然她們的總體得分偏低,但所獲級別與男生差別并沒有那么大,因為女生獲得172 分以上就是6 級水平了。女生得分最低的是截擊。女生最高的得分是正、反手底線深度擊球,這與得分手段有關,女生可能更多地是依賴于底線制勝。
圖8 28 名女生各單項技術與滿分的百分比
2.5 ITN 不同級別之間各單項技術得分的關系
從ITN 測試結果可以看出,不同級別的選手在技術上的差異有一定的規(guī)律。
從表2 可以看出,男生在不同的級別之間差距是不同的,如果想要提升級別,可以參考你的同級和你的上一級各單項技術的得分百分比。從ITN 5 級上升到ITN 4 級,主要需提高的應是截擊深度擊球,一般認為從ITN 5 級到ITN 4 級是從中級到高級的一個臨界點。從ITN 8 級上升到ITN 7 級,主要需提高的應是底線深度擊球,一般認為從ITN 8 級到ITN 7 級是從初級到中級的一個臨界點。
表2 77 名男生ITN 不同級別與各單項技術滿分的百分比
從表3 可以看出,女生獲得3 級的2 人也是底線深度擊球和發(fā)球得分較突出。從ITN 5 級上升到ITN 4 級,主要需提高的應是發(fā)球;從ITN 8 級要想上升到ITN 7 級和ITN 6 級主要需提高的是移動能力。
表3 28 名女生ITN 不同級別與各單項技術滿分的百分比
2.6 ITN 級別與訓練年限的相關
表4 顯示,ITN 級別越高的,訓練年限越長。男、女生從中級的ITN 5 級到高級的ITN 4 級相差4年,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因此,我們對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制訂上,應打好基礎,全面發(fā)展,不能急于求成。從我們所測的學生中,大多數可以達到ITN 6 級標準,但所用時間也要3年以上,這與我們大學專項課的時間是一致的。
表4 ITN 級別與訓練年限的對比()
表4 ITN 級別與訓練年限的對比()
從研究的結果看,ITN 能夠全面客觀地定位被試者的實際水平,準確性很高;其相對量化的評價能夠反映出被試者的優(yōu)勢與不足。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能夠解決以往網球技術評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為網球教學及網球工作所需的人員選拔和定級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3.1 結論
3.1.1 ITN 測試體系解決了長期不能客觀評價技術水平的難題,使對擊球的質量進行評估成為可能。
3.1.2 ITN 測試體系能夠全面客觀地定位被試者的實際水平,準確性很高。
3.1.3 通過測試可以定位個人的水平并發(fā)現個人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準確、具體地把握其提升的空間。
3.2 建議
3.2.1 在網球教學中,推廣ITN 測試體系的使用,通過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3.2.2 進一步擴大測試樣本人群,如普通高校的學生,中、小學生;業(yè)余愛好者等,使ITN 測試體系更加全面、準確。
3.2.3 可考慮將ITN 測試體系引入到網球專業(yè)招生考試,社會體育指導員考核等多個領域,使其評價機制更加客觀。
[1]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Testing Procedure[OL].http://www.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com,2004.
[2]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What is the ITN?[J].Coaching & Sport Science Review,2003,29(4):3.
[3]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How the ITN works[J].Coaching & Sport Science Review,2003,29(4):6.
[4]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ITN comparison chart[J].Coaching & Sport Science Review,2003,29(4):7.
[5]Brenden Sharp.Tennis is a Sport for All-ITN[J].Coaching& Sport Science Review,2007,42(4):8.
[6]趙赟,陶志翔.對中國網球技術水平分析測評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12):140-142.
[7]周東.淺談網球中的交叉優(yōu)勢[J].山東體育科技,2010,33(3):18-20.
[8]黃劍,馬勇.反應時對普通高校學生網球技能發(fā)展的預測效度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9(1):66-68.
[9]王海明.女子網球競技水平診斷指標體系的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學報,2008,42(11):54-57.
[10]楊傳高,劉大明.高校網球選項課技術教學運用“合作探究法”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