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勤(廣西欽州市欽北區(qū)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西 欽州 535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護理模式的轉變,“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日益受到重視,所以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整體性、個體化、創(chuàng)造性和有效性的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在心理、生理和社會等方面達到最愉快、最佳狀態(tài),從而在提高醫(yī)護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1]。由此,筆者將舒適護理運用于產科且對其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本院產科住院的孕產婦共85例,85例孕產婦年齡23~39歲,平均(29.00±2.50)歲,孕周35~40周。初產婦65例,經產婦20例,且均為單胎。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3例,大專及以上72例;此85例孕產婦予以舒適護理且作為試驗組。另外再選取2009年~2011年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80例孕產婦進行對比觀察(對照組);對照組孕產婦年齡24~38歲,平均(27.00±3.00)歲,孕周35~40周。初產婦68例,經產婦12例,且均為單胎。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1例,大專及以上6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主要包括采取產前護理、會陰護理、子宮復舊護理、乳房護理、母乳喂養(yǎng)指導等;試驗組則給予舒適護理,包括生理舒適度護理(環(huán)境舒適度護理、疼痛護理、排便舒適度護理、體位舒適度護理、飲食舒適度護理、陰道出血舒適護理)、心理舒適度護理和社會舒適度護理。
1.3 護理效果評估標準[2]:護理舒適度參考《維多利亞州住院患者滿意度監(jiān)測方法學》進行評估,包括優(yōu)秀、良好、差。疼痛VRS分級對舒適度影響評價,0級:正常無痛感;Ⅰ級:有痛感可忍受,不影響生活及睡眠;Ⅱ級:痛感嚴重,影響生活和睡眠,要求應用鎮(zhèn)痛藥;Ⅲ級:痛感劇烈難以忍受,嚴重干擾生活,需要鎮(zhèn)痛藥物進行止痛[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產科研究對象護理舒適度對比:見表1。兩組產科研究對象產后疼痛VRS分級對舒適度影響對比:見表2。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10.00±2.00)d、對照組(26.00±5.00)d,兩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試驗組護理方法能明顯縮短產科研究對象治療時間,促進其康復。
表1 兩組產科研究對象護理舒適度對比[例(%)]
表2 兩組產科研究對象產后疼痛VRS分級對舒適度影響對比[例(%)]
近年來,護理工作日益受到臨床重視且已經成為醫(yī)院整體服務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護理水平的高低和質量的優(yōu)劣與醫(yī)院的生存、發(fā)展和患者的滿意度等方面息息相關;目前臨床廣泛推崇的舒適護理能夠有效緩解病痛,協(xié)助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需要等方面達到一種舒適狀態(tài),從而降低患者痛苦程度,實現(xiàn)解除病痛的同時、達到身心康復的最終目標。
本次通過對85例產科孕產婦實施舒適護理,能夠有效解除孕產婦生產造成的疼痛、機體變化等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和恐懼,既構建了和諧的護患關系,又改善了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舒適度等,所以筆者認為本次舒適護理效果顯著,現(xiàn)總結與分析如下:①生理舒適度護理:環(huán)境舒適度護理,營造一種舒適、溫度適宜、干凈整齊、安靜、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以消除孕產婦緊張和陌生情緒,且根據孕產婦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等背景合理安排床位,避免相互影響造成不良的心理障礙;疼痛護理,疼痛作為主觀感受,是影響舒適度最為常見和嚴重的癥狀,所以護理上影對孕產婦的疼痛應充分重視、查明原因對癥處理,同時及時與孕產婦溝通,告知疼痛原因、發(fā)生機制和止痛方法,以及指導、訓練孕產婦緩解疼痛的技巧;排便舒適度護理,孕產婦常因腸蠕動變慢出現(xiàn)尿潴留和排便困難,所以護理人員應做到預見性護理,如指導孕產婦多食粗纖維食物、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水,同時指導孕產婦形成床上大小便習慣、排便時加以遮擋、減少人員走動、保持安靜使孕產婦完全放松以利于排便、排尿;體位舒適度護理,指導孕產婦選取較為舒適的體位,例如在孕婦出現(xiàn)腹痛時,指導其采取曲臥位緩解疼痛,使孕婦真正感受到生理上的舒適;飲食舒適度護理,孕婦多會存在惡心、嘔吐等妊娠反應,所以護理人員應鼓勵孕婦多進食,合理搭配、少量多餐、清淡飲食,且科室配備微波爐供其隨時使用;陰道出血舒適護理,引導孕產婦臥床休息,穿寬松棉質內衣,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各種能夠引起腹部壓力增加的活動;②心理舒適度護理:孕產婦往往對生產或產后出血等產生恐懼、焦慮等,所以在心理舒適度護理上應給予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措施,如主動與孕產婦交流,期間保持親切的態(tài)度、舉止優(yōu)雅、協(xié)助她們盡快適應環(huán)境、消除陌生感,同時講解科室的技術、護理水平和分娩知識,緩解其不良情緒,使之意識到分娩的安全性、對以后形體恢復等不會造成影響,從而減輕其精神負擔;例如可采用精神放松法緩解其心理壓力(播放舒緩音樂);③社會舒適度護理:即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鼓勵家屬予以更多的關愛、調節(jié)孕產婦心理平衡、提高其舒適度。
總之,舒適護理運用于產科既可提高孕產婦舒適度,又能促進其身心康復、使其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
[1] 梁翠林,張銀鳳,孫芳梅.舒適護理模式在住院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1):38.
[2] 楊 輝,Shane T,張拓紅,等.維多利亞住院患者滿意度監(jiān)測方法學[J].中國衛(wèi)生質量管理,2006,24(1):16.
[3] 趙繼軍.疼痛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