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治,林金國,陳金明,柯麗麗,王曉嫻
(1.福建農(nóng)林大學(xué) 材料工程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林業(yè)科技推廣總站,福建 福州 350001)
木材材色參數(shù)是表征木材表面視覺性質(zhì)的物理量之一,木材表面視覺性質(zhì)直接與木制品及室內(nèi)環(huán)境的質(zhì)量評定密切相關(guān)[1],對木材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木材潤濕性表征某些液體(水、膠粘劑、氧化劑、交聯(lián)劑)與木材接觸時,在木材表面潤濕、鋪展及粘附的難易程度和效果[2]。木材的老化作用包括光、熱、水和其它大氣因素所作用引起的物理、化學(xué)作用。木材的老化使木材表面的可濕性降低,形成一層憎水表層,妨礙涂膠時膠液向板面擴散,導(dǎo)致膠層固化不良,降低膠合強度。同時在木材老化過程中,木材內(nèi)部大量存在的主要官能團容易受到各種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影響到木材的表面特性[3-5],也影響了木材的使用效果。筒狀非洲楝和古夷蘇木為材色較深的散孔材,水曲柳為材色較淺的環(huán)孔材,杉木為材色較淺的針葉材,這4種木材花紋美觀、材質(zhì)優(yōu)良、資源豐富,是目前市場上常用的代表性裝飾木材。為了掌握筒狀非洲楝、水曲柳、古夷蘇木和杉木4種常用裝飾木材老化過程中表面特性的變化規(guī)律,本文對這4種常用裝飾木材老化過程中材色和潤濕性的變化情況進行測定分析,為這4種常用裝飾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據(jù)。
供試材料為筒狀非洲楝(Entandrophragma cylindricum)、古夷蘇木(Guibourtia tessmannii)、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4種常見裝飾木材,試件規(guī)格為:長×寬×厚=120 mm×45 mm×5 mm,長度是順纖維方向,每個樹種試件數(shù)為15個。
1.2.1 加速老化試驗 加速老化實驗采用En927-6加速老化測試方法,具體過程如圖1。一次老化實驗時間為72 h。實驗采用 QUV/SPRAY加速老化試驗箱對裝飾木材進行加速老化。一次老化實驗周期結(jié)束后,取出一組裝飾木材,置于恒溫恒濕箱中調(diào)適48 h(溫度為(20±3)℃,濕度為(65±2)%)后進行表面特性指標測定,其余試材繼續(xù)進行QUV老化實驗。實驗共進行4個循環(huán)。
1.2.2 表面特性測定 采用CIE(1976)L*a*b*均勻色度學(xué)空間表色系統(tǒng),應(yīng)用TCP2全自動測色色差計進行裝飾木材顏色的測定;采用JC2000A靜滴接觸角/界面張力測定儀進行裝飾木材表面接觸角的測定。
圖1 EN927-6老化測試循環(huán)Fig.1 EN927 -6 Aging test circle
分別測定4個加速老化周期后筒狀非洲楝、水曲柳、古夷蘇木和杉木4種常用裝飾木材的材色參數(shù),結(jié)果如表1。
由表1可知,筒狀非洲楝、水曲柳、古夷蘇木和杉木4種常用裝飾木材表面明度隨著老化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飽和度隨著老化時間的延長而降低,不同樹種木材老化過程中明度和飽和度變化速率不同。老化處理過程中,筒狀非洲楝、水曲柳、古夷蘇木和杉木4種常用裝飾木材表面材色向偏白、偏綠、偏黃和低飽和度的方向變化。這是由于木材中的化學(xué)成分對木材黃化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6-7]。
分別測定4個加速老化周期后筒狀非洲楝、水曲柳、古夷蘇木和杉木4種常用裝飾木材表面接觸角,結(jié)果如圖2至圖5所示。從圖2至圖5中可見,筒狀非洲楝、水曲柳、古夷蘇木和杉木4種常用裝飾木材表面動態(tài)接觸角曲線在坐標軸中的位置隨著加速老化周期的增加而逐漸下移,說明這4種裝飾木材表面的接觸角減小,潤濕性增加。在老化過程中,不同的樹種潤濕性變化不同,不同的樹種老化速度不同。這是由于不同樹種木材的密度、抽提物和表面粗糙度不同,它們在老化過程中表面潤濕性變化情況不同。
表1 4種常用裝飾木材老化過程中表面材色的變化Tab.1 Variation of surface color during aging process for four common decorative wood
圖2 4種常用裝飾木材老化第1周期 θ-t曲線Fig.2 θ - t curve of four common decorative wood during the 1st aging period
圖3 4種常用裝飾木材老化第2周期 θ-t曲線Fig.3 θ - t curve of four common decorative wood during the 2nd aging period
隨著老化周期的延長,筒狀非洲楝、水曲柳、古夷蘇木和杉木4種常用裝飾木材表面的明度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紅綠軸色品指數(shù)隨著老化周期的增加而降低,黃藍軸色品指數(shù)隨著老化周期的增加而增加,老化處理之后木材表面的顏色向偏白、偏綠和偏黃的方向變化。
圖4 4種常用裝飾木材老化第3周期 θ-t曲線Fig.4 θ - t curve of four common decorative wood during the 3rd aging period
圖5 4種常用裝飾木材老化第4周期 θ-t曲線Fig.5 θ - t curve of four common decorative wood during the 4th aging period
筒狀非洲楝、水曲柳、古夷蘇木和杉木4種常用裝飾木材表面動態(tài)接觸角曲線在坐標軸中的位置隨著加速老化周期的增加而逐漸下移,說明這4種裝飾木材老化過程中表面的接觸角逐漸減小,潤濕性逐漸增加。
[1]朱林峰,劉元,羅玉華,等.粗皮桉不同家系木材的表面視覺性質(zhì)[J].中南林學(xué)院學(xué)報,2004,24(4):41-46.
[2]何江,吳書泓.木材的液化及其高分子材料中的應(yīng)用[J].木材工業(yè),2002,16(2):9.
[3]秦莉,于文吉.木材光老化的研究進展[J].木材工業(yè),2009,23(4):33 -36.
[4]趙芳,雷亞芳,張遠群.非洲5種家具用木材的材種鑒定及材色探討[J].西北林學(xué)院學(xué)報,2010,25(3):175-178.
[5]周兆兵,崔舉慶.微波處理對楊木表面動態(tài)潤濕性能的影響[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0,24(1):48-50.
[6]孫利軍,高建民,王棣.木材變色的研究狀況及發(fā)展趨勢[J].木材加工機械,2005(4):41-44.
[7]呂文華,江澤慧,吳玉章,等.木、竹、藤材的變色防治[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6,19(4):38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