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邁克·M·米德 編譯/于 快
很多客戶在選購鋼琴時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要花1萬多美金買臺三角鋼琴而不是立式鋼琴?大部分銷售員最初的回答都是:“因為三角鋼琴具有復奏性能。而立式鋼琴的擊弦機在擊鍵時,直到回到完全靜態(tài)的位置(與鄰近的琴鍵高度一致)時才能重復下一次擊鍵?!边@對鋼琴家和鋼琴技師來說也許是一個常識。本文基于筆者經(jīng)驗,介紹如何在不添加任何新裝置的情況下,通過一套精準的整調,使立式鋼琴的“復奏性能”接近于三角鋼琴的完美狀態(tài)。
此處,筆者用的字眼是“接近于”。在緩慢且小幅度地釋放琴鍵的情況下,這套整調系統(tǒng)不會產(chǎn)生復奏的效果。例如,在調整三角鋼琴復奏彈簧張力時的聯(lián)動效果。當然了,鋼琴家也絕不會用這種方法取得復奏效果,在正常的復奏情形下,這套系統(tǒng)就會奏效。
整調的目標是在榔頭柄回落至弦槌背檔之前,頂桿返回演奏時的位置。介紹的每一步設置都會增加頂桿在琴鍵釋放時的復位能力,將步驟結合起來后,這套方案能切實提高立式鋼琴擊弦機復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用此方法能夠大大提高對遲滯(drop actions)的調整,但性能會略有下降。
大約十年中,筆者不斷完善這套程序,并將之應用于300余臺鋼琴,效果明顯。當然,劣質或老舊的擊弦機也許不能達到正常狀態(tài)下的擊弦機能夠完成的效果,但也會提高反應度。
擊弦機的各部件必須在優(yōu)良的狀態(tài)下完成快速的擊弦機復奏,并且,申達針(center pin)的摩擦力必須在一個正常的范圍之內,制動托(catcher)的皮應完好,弦槌的彈簧(hammer springs)在正常張力下,頂桿彈簧(jack springs)的張力度應有足夠的彈性,如果前檔的孔呢太厚太軟,需要更換新的、更堅固的孔呢來終止下鍵過深,鍵盤的水平(key level)和鍵盤的下降深度(key dip)應被調整得恰到好處。
要使立式鋼琴各部件在測量的標準范圍均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要安排出大量的時間。如果鋼琴相對比較新,通過整調很快就能完成良好的復奏效果,在很多場合,整調1臺鋼琴只需要1小時。
穩(wěn)定的整調基礎依賴于一致性。空位(lost motion)調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應先設定擊弦距離(blow distance),通常在弦槌背檔的底部增加硬呢,使弦槌背檔向前移動(靠近琴弦方向),此處在立式鋼琴上的測量值應為44.5 mm,調整后的范圍可在38 mm~44.5 mm。
在設定好擊弦距離之后,向后擠壓固定弦槌背檔4.8 mm,以檢查空位的一致性。調整卡釘使弦槌柄靠背檔的距離為3.2 mm,調水平(parallel)。松開弦槌背檔至靜止的位置,輕輕向后拉,直至弦槌柄與弦槌背檔失去連接,用這種方法檢查設置,尋找移動的一致性。
如果操作者在完成空位一致性的時候有困難,不妨檢查一下頂桿彈簧的張力(還會在最后的步驟中整體檢查)。此時,需要輕一點的彈簧張力來確保琴鍵后方在后檔上保持穩(wěn)固。
檢查所有琴鍵空位觸感保持一致,要能感覺到它們同時出現(xiàn)。如果不是這種狀態(tài),則會導致槌座上不一致的凹陷,預示著明顯的磨損。在槌座凹陷時,這套整調系統(tǒng)同時適用于相對寬松的空位觸感補償。
糾正琴鍵水平,同時在進入下一個步驟之前再次檢查空位。
下一步,檢查縮調(let off)的一致性(被設定為3.2 mm)。比較高效的辦法是:慢慢地同時按住多個琴鍵,用一個直尺檢查弦槌的縮調回落點是否清晰一致。
檢查好縮調之后,應該評估一下鍵深并做小的調整。
整調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測量數(shù)據(jù)就是托木,這也是在演奏時最容易衰變的參數(shù)。如果可能的話,將托木設置為弦槌距弦12.8 mm,如果縮調的回落點明顯的話,這種方法將奏效,如果縮調出現(xiàn)了遲滯、不穩(wěn)定且不精確,距離應設置為16 mm。如果整調過很多鋼琴,就會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鋼琴是嚴格按照某個推薦數(shù)據(jù)來檢查托木的,這是因為經(jīng)過重擊琴鍵后,托木會逐漸地向后偏移。一個寬泛的檢查數(shù)據(jù)是比較安全的默認值,它能確保擊弦機反饋不會因阻塞或不正確的縮調而出錯。因此,當用這套系統(tǒng)來調整擊弦機時,操作者必須幫助客戶分析,并定期(每次常規(guī)調音時)修改托木的數(shù)據(jù)。
經(jīng)過拉伸后的頂桿彈簧必須具備足夠的彈性。在這個系統(tǒng)中,彈簧張力必須足夠強大,才能確保頂桿在返回途中就落入槌座下方。用一只手向下握住聯(lián)動杠桿,用鑷子或止血鉗揪住彈簧向上拽到與調整檔水平的位置,然后將彈簧小心翼翼地塞回頂桿下方恰當?shù)奈恢?。如果鋼琴很新并且彈簧的張力沒有隨著使用而減弱,這一步就可以跳過。不斷的檢查中,彈簧的張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但這個改變的速度比起正常彈奏慢得多。
現(xiàn)在重新回到鍵深的步驟并確定它的一致性,琴鍵應該下落得足夠深,以便在檢查完縮調之后,在頂桿的頂部和槌座皮之間有1 mm~2 mm的間隔,這一步會影響整調立式鋼琴的其他步驟。如果間隙不足,頂桿會對槌座皮的軟擊打形成阻力,使其返回槌座底部的速度變緩,甚至發(fā)生卡澀(噎?。?,如果發(fā)生這樣的問題,應增加鍵深。如果前檔孔呢太軟,則不能做出很好的調整,因為擊打力量會隨著鍵深的改變而改變。另一方面,如果頂桿的頂部距離太大(超過2 mm),其返回槌座下部的時間就會變長,這樣會降低復奏的一致性。這種情況必須調小鍵深。為了精確整調鍵深,應根據(jù)具體情況使用薄厚不同的前檔呢和紙片,使鍵深最終達到一致。
圖1 調好縮調后的擊弦機的檔托木距離應該為12.8 mm,一致性的測量對復奏性能很有幫助
圖2 拉伸頂桿彈簧將加大彈簧張力,以確保頂桿在返回途中就落入槌座下方
圖3 立式鋼琴調整鍵深的特殊步驟是在頂桿頂部和槌座之間建立1 mm~2 mm的間隙。
一旦頂桿的間隙均勻了,一些檢查參數(shù)可能會變得有些不均勻,需用直尺比成一條直線,然后檢查。托木應該在靜止時均勻。
讀者也許會想,“這好像與一個標準立式鋼琴的整調沒有太大區(qū)別?!彼莫毜街幵谟谒械恼{整點結合在一起的“累積效應”。如果忽略了這套系統(tǒng)的任何一方面,整調效果就會受影響。通常認為調整檔托木這一步是最有改善效力的,但調整彈簧張力和頂桿頂部到槌座的距離也是極其重要且務必認真完成的。當擊弦機工作正常時,弦槌在落回托木之前會有一剎那的延遲,在連續(xù)敲擊琴鍵時,有力的頂桿彈簧能使頂桿返回槌座下方足夠遠,頂桿不需要完全返回,它需要有足夠遠的行程來抓住槌座的底部,從而完成復奏。
曾經(jīng)有很多人嘗試在立式鋼琴上達到復奏效果,包括添加特殊的彈簧或琴鍵鉛塊等等??上Ф鄶?shù)效果都適得其反(如添加特殊的觸感配重)。在本文介紹的整調系統(tǒng)中,能觀察到的最普遍的“負作用”是:琴鍵在不完全且緩慢下落的情況下,弦槌會發(fā)生“卡澀”,這就是筆者為什么強調需要堅固的前檔呢墊。
在三角琴上,低音區(qū)的復奏速度一般不會像中高音區(qū)那么快。其實,絕大部分鋼琴作品是不要求低音區(qū)的快速復奏的,所以提高高音區(qū)的復奏效率是根本。在古典音樂作品中有兩首曲目對復奏有特殊的要求——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魔王》和貝多芬的《華爾斯坦》奏鳴曲,在一些場合,筆者已行之有效地將整調系統(tǒng)應用于這些作品會使用的某一個音區(qū)。
這套系統(tǒng)會使擊弦機的復奏性能變得更好,琴鍵觸感會有輕微的偏重,而且后觸感(after-touch)有所提升。然而,立式琴的后觸感絕不會像三角琴那樣,鋼琴家需要練習技巧才能在三角琴上建立一個很好的后觸感。
當這套復奏系統(tǒng)被設定好后,日常調音時就要勤于維護。這通常只需要5分鐘且僅限于少許的檔托木調整。
1 評估擊弦機零部件是否正常(包括申達針的摩擦力);
2 如果前檔呢圈太軟,則需要更換以統(tǒng)一鍵深;
3 調整琴鍵水平及鍵深;
4 設定擊弦距離;
5 空位調整;
6 縮調;
7 調整檔托木;
8 加強頂桿彈簧的張力;
9 通過調整鍵深,設定頂桿頂部的間隙;
10 再次調整檔托木。
一旦讀者體會了這套系統(tǒng)的優(yōu)勢,當聽到鋼琴家、老師或銷售員說 “但是立式琴的復奏速度無法和三角鋼琴的媲美”時,就可以自信地回答:“一個復奏性能很強的立式鋼琴擊弦機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