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麗
摘 要:農村文藝團體在推動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也存在著品位不高,一味附和農民需求偏好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任由這種狀況持續(xù),不僅無法突出文藝團體的微觀功能,還將因粗俗的演出內容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大局。為此,在輔導團隊提升品味時應遵循:提高團隊服務農村、增強團隊自我感悟,以及協(xié)助團隊表演設計等三項目標來開展實踐工作。在此基礎上,可以采取授課、比較、把關等方式,來推動他們建立自覺的品味提升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團隊品味;輔導;目標;實踐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蓬勃展開,如何豐富農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則成為目前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不難理解,在農民物質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的當下,則需要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中。作為豐富農民業(yè)余生活的文化團體,則在微觀層次承擔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任。
然而現(xiàn)實表明,農村文藝團體在推動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也存在著品位不高,一味附和農民需求偏好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任由這種狀況持續(xù),不僅無法突出文藝團體的微觀功能,還將因粗俗的演出內容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大局。為此,針對提升團隊品位的目標,構建實現(xiàn)品位提升的路徑,便成為本文立論的出發(fā)點。為了使文章的討論更為具體,本文所指文藝團體界定為農村業(yè)余文藝團隊。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對團隊品味提升的內涵解讀
將“品位”一詞用于農村文藝團體,實則包含著豐富的內涵。作為將優(yōu)秀思想文化帶到農村的團隊,其品味提升的內涵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解讀。
(一)文藝節(jié)目的內容品味
從面向農村的文藝節(jié)目取材原則,其內容主要來自于農民自己的生產和生活實踐,這樣的內容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但是盡管諸多文藝團體能夠在取材上貼近農村,但在內容品味上可能還欠缺許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優(yōu)秀的農村文藝作品應能在感化農民,并在農民中樹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風貌等方面有所作為。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不斷提升文藝團體成員的審美能力,和思想境界。
(二)文藝節(jié)目的表演品味
文藝節(jié)目的表演品味,則是如何將節(jié)目內容通過藝術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問題。對于農村文藝團體而言,主要依靠臺詞設計和舞美展示而完成。由此,表現(xiàn)品味的高低便在于臺詞設計的規(guī)范性,以及舞美展示的觀賞性。上文提到了部分文藝節(jié)目呈現(xiàn)出粗俗的情況下,其中很大程度的原因就在于表演品味上。
二、解讀下的實踐目標定位
不難理解,農村業(yè)務文藝團體的成員大都由農民組成,受其文化程度和審美情趣的制約,僅靠自身的感悟來提升團隊品味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專業(yè)文藝團體的幫助,并有專人給予他們輔導。從而,在內外兩個方面來提升他們的品味。作為外部作用因素的實踐目標可定位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提高團隊服務農村的目標
作為農村業(yè)余文藝團體,其主要功能就是服務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盡管團隊成員具有上述意識,但受到思想格局的限制,難以全面達成上述要求。這就需要專業(yè)人員在文藝節(jié)目的價值取向拓寬他們的認識和理解。
(二)增強團隊自我感悟的目標
熟話說的好,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梢?,團隊是否能最終提升品味,還在于成員自身的感悟。這種感悟不僅是對過去演出形式的一種反思,也是對當前農村文藝活動新目標、新要求的一種提煉。為此,專業(yè)人員應在引導和梳理他們思路上下工夫。
(三)協(xié)助團隊表演設計的目標
輔導團隊提升品味的工作需要落地,這就表現(xiàn)在還應協(xié)助團隊進行表演形式的設計,和表演內容的篩選。文藝節(jié)目不僅需要符合農民的理解能力,還應高于農民的思想層次,從而才能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三、目標定位下的路徑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并在目標定位下,實踐路徑的構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服務農村目標下的實踐
對于農村業(yè)余文藝團體的培訓顯示十分必要,通過課堂授課形式能使他們更能把握黨在文藝工作領域的要求,并進一步把握好這種要求如何與新農村建設大環(huán)境相融合。可見,輔導的第一步就在于從思想上提升他們的境界,而這也是增強他們自我感悟能力的前提。具體的做法可以采取定期授課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讀書的方法來實踐。
(二)自我感悟目標下的實踐
農村業(yè)余文藝團體的自我感悟能力的獲得,首先需要提升思想境界。另外,通過文藝實踐和比較來審視過去演出的不足,并思索今后的改進辦法。這里就存在著一個比較問題,即與誰比較、如何比較。筆者認為,在輔導工作中可以派團隊核心成員到縣專業(yè)文藝機構進行觀摩和實習,也可以通過播放專業(yè)團體的演出視頻來解決比較問題。
(三)表演設計目標下的實踐
根據演出內容來設計出表現(xiàn)形式,則是一種專業(yè)技能。配合這項工作還涉及到服裝的選擇、臺詞的設計,專業(yè)人員應在尊重團體創(chuàng)新成果的同時,從審美和價值判斷上給予把關。把關的過程中應充分闡述為何要這樣做的理由,從而加深團體成員的認識,并推動他們自覺提升品味的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誠然,針對本文主題的討論還可以從其它方面展開,但筆者仍在獨特的視角下對文章主題進行了有益探討。
四、實證資料
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是黨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指出,“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四川省大竹縣針對農村文化發(fā)展滯后、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欠缺的突出問題,堅持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作,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農民新村建設為重要載體,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力改善農村文化民生,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有力推動了鄉(xiāng)風文明,既富“口袋”又富“腦袋”,讓城鄉(xiāng)群眾共享文化成果。
突出文化引領作用,堅持文化建設與新農村規(guī)劃相融合。規(guī)劃設計是新農村建設的前提,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作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大竹縣在加快新農村建設中,堅持把特色與文化貫穿始終,注重科學規(guī)劃設計,強化文化引領,扎實推進農民新村建設。在規(guī)劃建設中,抓住農村風貌建設這個關鍵,充分挖掘大竹獨具特色的竹文化元素,突出川東民居特點、山水田園特征、地域文化特色和現(xiàn)代文明特質,注重從整體上對農民新村建設的形態(tài)、風格、式樣進行嚴格把控,做到適合怎么建就怎么建,什么風格協(xié)調就建什么風格,以文化特色不斷豐富新村建設內涵。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膽吸收專家智慧,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慎重選擇設計單位,聘請真正精于新村規(guī)劃的專業(yè)隊伍開展設計,大力推進鄉(xiāng)村風貌提檔升級,有效地提升了農民新村建設的文化品味。突出文化特色品位,堅持文化建設與農民新村建設相融合。
五、小結
本文認為,在輔導團隊提升品味時應遵循:提高團隊服務農村、增強團隊自我感悟,以及協(xié)助團隊表演設計等三項目標來開展實踐工作。在此基礎上,可以采取授課、比較、把關等方式,來推動他們建立自覺的品味提升意識和能力。最后,文章權當拋磚引玉之用。
參考文獻
[1]關瑞華.和諧社會視域下的農村精神文化建設問題研究[J].社科縱橫,2011(10).
[2]徐亞君.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若干思考[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7).
[3]陳娜.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狀況與需求調查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