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輝,尹航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MAP200E音頻編碼器X.21接口設計
沈向輝,尹航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本文利用現有E1轉PCI接口板上提供的LTC1543多協議轉換芯片,將MAP200E 音頻編碼器輸出的數據流(STI-PI幀)通過X.21接口接入FPGA芯片,實現STI-PI幀同步。
MAP200E;E1;PCI;LTC1543;X.21接口;STI-PI幀
在現有E1轉PCI接口板的基礎上,利用其上提供的LTC1543多協議轉換芯片,將MAP200E編碼后的數據流(STI-PI幀)通過X.21接口(非標準)接入FPGA芯片(EP1C6Q240C8)進行后續(xù)處理。
在FPGA內將由MAP200E編碼后的數據流打包封裝成PCI接口所需的信號格式,由PCI接口向外(復用器)輸出PCI信號流。
2.1 MAP200E的X.21接口標準
閱讀MAP200E的datasheet可知其提供的X.21接口為非完整標準的接口,相關接口特性如下:
圖1 X.21接口板信號流向示意圖
2.1.1 機械特性
MAP200E上的X.21接口的機械特性采用ISO4903規(guī)定的15插針。公頭一般為DTE設備端,MAP200E即為公頭。
2.1.2 電氣特性
MAP200E上的X.21接口的電氣特性符合公版X.21標準的定義。接口數據傳輸速率小于等于9600kbit/s時,接口電路的電氣特性在DCE一側應符合X.27建議,在DTE一側應符合X.26或X.27(V.11,RS-442-A)的有關規(guī)定。接口數據傳輸速率大于9600kbit/s時,接口電路的電氣特性符合X.27建議的有關規(guī)定。
2.1.3 功能特性
MAP200E上的X.21接口的功能特性不同于公版,其相關定義如下:
圖2 MAP200E的X.21接口功能特性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Clock ref input信號,其只有在外部時鐘工作模式下需要,DAB音頻編碼采用此格式,所以需要由FPGA產生輸入參考時鐘。
2.1.4 規(guī)程特性
圖3 MAP200E的X.21接口信號流向示意圖
2.2 基于現有LTC1543的實現方案
2.2.1 LTC1543芯片實現方案分析
LTC1543工作于+5V 單電源、具有3路發(fā)送器/3路接收器的多協議收發(fā)器,支持X.21。LTC1543收發(fā)器可以傳輸高速時鐘和數據信號,內部電荷泵和專有的低壓差發(fā)送器輸出級在+5V 供電時能夠提供與V.11兼容的邏輯電平。所有模式選擇引腳(M0、M1和M2) 被拉高或浮空時,器件進入無電纜連接模式。在無電纜連接模式下,電源電流降至0.5μA,所有發(fā)送器和接收器輸出都被禁止(高阻)。短路限流和熱關斷電路可避免發(fā)送器功耗過大。
圖4 LTC1543內部結構示意圖
數字接口部分采用單5V 供電的多協議接口芯片LTC1543。這部分電路的主要作用是完成系統(tǒng)中TTL 電平與線路中用戶所要求電氣性能的相互轉換,線路碼型為NRZ 碼。LTC1543多協議軟件可編程數據傳輸接口芯片與LTC1344多協議軟件可編程終端電阻網絡配合使用,可使數據處理單元方便快捷地滿足用戶不同數據格式的傳輸要求,靈活地選用V.10,V.11,V.28,V.35多種協議。
圖5 現有E1接口板上V.11相關電路圖
2.2.2 現有E1接口板分析
MAP200E的X.21接口與信號流相關的管腳如下,均為差分信號,有正負端:
輸出管腳(DataTx、BitClock) 4pin
輸入管腳(Clock ref input) 2pin
對于LTC1534輸入輸出反向,即在LTC1534上需要兩組接收器和一組驅動器(發(fā)送器),由現有相關電路設計可以看出,PCB上提供了兩組接收器和兩組驅動器,可以滿足需要,但是由于配置模式管腳被硬配置,現在將其更改為X.21協議模式將PCB上相關的配置管腳的下拉電阻空焊。
MAP200E音頻編碼器的數據流通過LTC1543進行X.21電平轉換將串行的STI-PI數據流送入FPGA內部,在這里完成STI-PI幀同步,將同步后的STI-PI數據流送入PCI總線,進行下一步處理。由于暫不考慮后續(xù)PCI總線接口的設計,這里FPGA主要完成功能為STI-PI幀同步。
3.1 STI-PI幀同步模塊接口定義
圖6 STI-PI幀同步模塊接口
INCLK:系統(tǒng)工作時鐘,32.768MHz
RST:系統(tǒng)復位信號
SERIN:串行數據輸入信號
WORDOUT:幀同步后32位數據輸出
NEXTFR:讀入數據的下一幀號
FRDY:同步完成數據輸出標志信號
CLKOUT8:8KHz參考時鐘輸出
FRCLK256:256KHz參考時鐘輸出
3.2 STI-PI幀同步內部結構
其主要由以下幾個模塊構成:
(1)時鐘分頻模塊
由于板上提供的時鐘為32.768MHz,這里選取的碼流數據率為256Kbit/s,所以對外部時鐘進行分頻,分頻系數為128,產生頻率為256KHz的主時鐘,同時作為參考時鐘送入MAP200E中。
(2)同相時鐘產生模塊
產生和主時鐘相位一致的RAM讀地址發(fā)生時鐘,由于RAM位寬為32,所以讀地址發(fā)生時鐘為256/32=8KHz。
(3)讀地址發(fā)生器
本質上為一個計數范圍為0~255的8位計數器,以產生RAM的讀地址。時鐘由同相時鐘產生模塊提供,使能信號由幀同步模塊產生。
(4)幀同步模塊
利用同步狀態(tài)機及RAM的乒乓操作實現STI-PI幀的同步,并輸出同步后32位寬的STI-PI數據流。
3.3 STI-PI幀同步實現過程
用狀態(tài)機來控制相應的工作狀態(tài),狀態(tài)機分為四個狀態(tài):
圖7 STI-PI幀同步系統(tǒng)結構頂層原理圖
define SEARCHING_SYNC 0
define GET_FRAME0 1
define VERIFY_FRAME 3
define GET_FRAME1 2
(1)首先進入SEARCHING_SYNC,尋找候選的STI-PI的同步頭
Frame0 :24’h1F90CA
Frame1 :24’hE06F35
(2)找到同步頭后進入相應的GET_FRAME狀態(tài),CNT_SYNC標志+1,同時next_frame輸出與當前幀相異的幀號,并將此幀完整讀入,存入相應的frameram中(32*192),結束后進入VERIFY_FRAME狀態(tài)
(3)在VERIFY_FRAME狀態(tài)中,通過判斷CNT_SYNC標志,確定上一幀同步的狀況,并驗證下一幀的同步字是否與上一幀相異,如結果為真,則CNT_SYNC標志高位置1,進入相應GET_FRAME狀態(tài),否則歸0,進入狀態(tài)SEARCHING_SYNC
(4)當CNT_SYNC標志高位為1時進入GET_FRAME狀態(tài),則由next_frame生成frame_no,并產生ram讀使能信號,將存在frameram中的數據輸出
(5) 由frameram0和frameram0實現乒乓操作,用frame_no來判斷
MAP200E是一個通用的MPEG-1和MPEG - 2Ⅱ層音頻編碼器,它提供X.21輸出接口,用于DAB系統(tǒng)時需將MAP200E音頻編碼后輸出的STI-PI幀通過X.21接口接入FPGA芯片進行后續(xù)處理,在FPGA內將數據流打包封裝成PCI接口所需的信號格式,由PCI接口向外輸出PCI信號流。本文完成了STI-PI幀同步,將同步后的STI-PI數據流送入PCI總線,進行下一步處理。
[1]ETSI EN 300 401(2006-1),Radio Broadcasting Systems;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to mobile,portable and fixed receivers[S].
[2]李棟.數字聲音廣播[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3]ETSI EN 300 797(2005-5),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Distribution interfaces,Service Transport Interface (STI)[S].
[4]劉嵐.FPGA應用技術基礎教程[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
DesignofMAP200EAudioEncoderX.21Interface
SHEN Xiang-hui,YIN Hang
(ECDAV,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available multi-protocol conversion chip (LTC1543) on E1 to PCI interface board to access MAP200E audio encoder output data stream (STI-PI frame) to FPGA chip through X.21 interface,achieving STI-PI frame synchronization.
MAP200E;E1;PCI;LTC1543;X.21 interface;STI-PI frame
2010-04-08
沈向輝(1982-),女(漢族),天津人,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E-mail:shen_xiang_hui10@sina.com。
TN911.7
A
1673-4793(2013)01-0031-04
(責任編輯:龍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