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初,我終于有機會到中國大陸旅游。
抵達北京時,旅館經(jīng)理建議我一定要到“慕田峪”登長城。隔天一大早,草草解決早餐就攔了車直接前往。爬了一小段上坡后,到達入口處買票,等待纜車載我上去。在萬里無云的好天氣下,歷史課本上的巍巍宏偉長城就矗立在上方不遠處,但此時背后另一個不在課本上的場面卻牢牢吸引住我的注意力。
“55 dollars, too much”“45?”“45 no good, 50?”小販和顧客如此將價錢談來談去,聲音此起彼落,像一場乒乓球賽一樣。我是紐約長大的白人,從小沒有這種習(xí)慣,根本不了解這種文化。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影集中看到東方人在街上講價,我問媽媽:“Can you bargain like this, Ma?”(你會這樣討價還價嗎?)她回答:“We would never do that. You don’t want the owner thinking you don’t have any money, right?”(不可以,你不想對方以為您沒錢買吧!)直到我多年前開始學(xué)漢語時,學(xué)習(xí)某篇討價還價的課文對話,又喚醒這種想體驗一下什么是“價廉物美”的感覺了。
兩個鐘頭后,天氣漸漸地?zé)崞饋砹?,是該準備坐纜車從長城下去了。上車前,想起了我在入口處小販那看見一本《毛主席語錄》。心想,小小的一本書應(yīng)該不貴,可以作為我第一次講價的對象吧。
“你畢竟是個外國人,所以小販一定會開高價的。”陪我坐車下去的一位臺灣朋友說。
“那我應(yīng)該提出什么價錢呢?”我問。
“其實,我講價的經(jīng)驗也不多,”朋友回答,“你說,25塊錢人民幣吧?!?/p>
我算了一算,匯率那時差不多是1比7,這等于3塊多美元,還劃得來吧。
“好,那我應(yīng)該跟老板怎么說呢?”我問。
“很簡單啊,問她那本書多少錢吧!不要想得那么復(fù)雜啦!”
我下了車,深呼吸一口,緩緩慢慢地單獨往那名小販的方向走去,越接近她的攤子,心就跳得越快,不知道萬一老板完全拒絕我“25塊錢”時該怎么反應(yīng)。我走到小販攤前,立即瞄到我想買的《毛主席語錄》。在我想伸手拿起它來翻一翻,衡量一下品質(zhì)值不值得25塊錢時,一抹黑影毫不猶豫從里頭沖出來。
“English?”她直接問,看起來完全猜不出幾歲的女人,圓圓臉湊近我的眼前。
“請問,你有中文版嗎?”我以漢語回復(fù),倒抽一口氣,心里想她有傳說中的中國功夫嗎?這速度也太快啦。
通常,我一開口,中國人會夸獎我的漢語,“你說得很標(biāo)準耶!”“你好厲害喔!”之類的好話。不過,這一次,我完全沒引起什么反應(yīng)。因而,我忽然緊張起來,有暈場之感,小小聲地問:“這本書多少錢?”
老板毫無遲疑地說:“200塊?!?/p>
200塊人民幣除以7等于——等于28塊美金!
“28塊錢美金!”我氣急敗壞地驚呼出來。她肯定瘋了,我心想。那么夸張的價錢如何談得來。
像是被人狠狠揍了一拳,我感到失敗了,虛弱地和小販說:“不用了,謝謝你。”
我快要轉(zhuǎn)身離去時,老板擋住了我,猛烈地捉住我的胳膊說,“那......多少錢?你說?”
拳擊賽第二回開始的鐘聲在耳旁響起,“10塊錢”,我心虛地用驚嚇過后留下的一口氣隨便說。
“10塊錢?一本10塊錢嘛?這樣子,我怎么活得下去呢?”
當(dāng)那名小販對我尖叫又搖晃我的胳臂時,所有在附近的旅客及小販都愣住了,好奇地瞪著我這個老外,看一看我會怎么應(yīng)付這情形。我的臉像在舞臺上被聚光燈照射,發(fā)燙得沒話說。但是,我不知怎么地竟然膽大地回嘴:“老板,請問,如果毛主席還活著的話,知道《毛主席語錄》要賣200塊人民幣,他會怎么說?”
挨著我們倆的中國人都大笑起來了,小販向我努努嘴。
“好了,好了,”她說。小販向我搖搖手,對我說:“我給你特價好吧,100塊,行不行?”
“特價嗎?”我反問?!斑@個所謂的特價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呢?”
我失去興趣了,轉(zhuǎn)身過去向等候著我的車子的方向行走。
“90塊?”小販突然叫了。
“70塊?”她又叫了。
“沒關(guān)系,我可以上網(wǎng)免費看毛主席的語錄啦!”我一邊快步地走路一邊不耐煩回答了。
“50塊?”
“30塊?好不好?”
聽到30塊錢,已經(jīng)快到車旁,腳步不禁放慢了。
“20塊,20塊!20塊是我最低的,你說好不好?”不自覺回了頭瞧了一瞧追著我的這名小販。
20塊比我臺灣朋友建議的便宜5元,不過我驟然有感覺要繼續(xù)殺價殺得更低,殺到我感到失敗的時候說出的10塊錢。
我觀察到,好像保持安靜是我殺價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往小販的方向冷漠地看了一眼,看見額頭滲出汗水的她等待著我的答復(fù)。當(dāng)我準備上車不理會她時,終于聽見我要聽的數(shù)字。
“10塊錢,10塊錢!好吧?”她沮喪地大叫起來了。
我停住了,不敢相信回了頭望了小販一眼。那時,她距離我遠5步左右,右手里捉著《毛主席語錄》,向我揮來揮去。我走過去接到書,也掏出10塊錢給她。拿到錢,小販終于向我略略地露出微笑說:“你這個老外真厲害,哎呀,我好累!”
我在乘車回旅館途中,一面瀏覽我10塊錢買的書,一面感到深深滿足了。我第一次殺價殺得太成功,不可思議地殺到連我臺灣朋友未料我會得到的價錢。
我回想了當(dāng)天所發(fā)生過的事情,就覺得這一“講價”文化相當(dāng)?shù)墓?,也相?dāng)?shù)拿裰骰?。?dāng)初,老板和顧客站在平等的地位,彼此有機會接受或拒絕對方說的價錢。多付了一點錢,表示顧客少了一點知識;相對的,少付了一點錢,就表示顧客多了一點知識。
我回到旅館時,經(jīng)理已等候在門外歡迎我們。
“長城怎么樣?好不好玩兒?”
“很好玩,”我回答,“你看,這是我在那里買的。”等不及炫耀一下我的《毛主席語錄》。
經(jīng)理翻了一翻,小心地問:“那,你花了多少錢呢?”
“你覺得呢?”
“慕田峪的小販真厲害,希望你付的錢沒超過30塊?!?/p>
“10塊錢?!蔽业靡獾卣f。
“哇!真的很厲害!這等于免費送給你一樣的?!?/p>
經(jīng)理說:“既然你那么喜歡講價,不如去虹橋市場,那里有5層樓,什么東西都賣!”
他又說:“不過,你要記得,他們所有的貨品至少都貴一倍?!?/p>
“還有,無論如何,講價時千萬不要說英文,用中文?!?/p>
“好的,一定沒有問題?!蔽一卮?。
我那天晚上睡覺前,興奮地捧著我當(dāng)天買的《毛主席語錄》,也想著明天可以殺價買更多“價廉物美”的東西入夢。(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