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蟑螂是終極生存高手,它們的身體擁有足夠強大的進化能力,使該物種能繁衍3.5億年,并且完全適應與人類共存。
然而,專家稱,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研究者在《科學》雜志上撰文說,蟑螂中的某些群體進化出了一種避開甜味毒藥的簡單高效防御系統(tǒng):它們通過改變自身的感應機制,讓葡萄糖這種糖類顯得十分苦澀,雖然糖對無數(shù)生命體來說是甜蜜誘惑。
專家稱,蟑螂的這種感知改變是其行為快速進化的一個絕佳例證,這為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滅蟲行業(yè)提供了有關敵人秘密的珍貴建議,甚或還為如何消滅攜帶瘧疾病毒的蚊子提供了一些線索,而蚊子對人類的危害遠遠超過蟑螂。
滅蟲行業(yè)一直在研發(fā)新的毒餌,因為蟑螂和其他害蟲會變得對毒藥有很強的抗藥性,就像細菌適應抗生素那樣,不斷會有誘餌失效。但這一次,問題不是毒藥變得無效,而是蟑螂好像會避開任何含有葡萄糖的誘餌。這一行為是遺傳下來的,并非某只蟑螂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學來的。
蟑螂的許多身體部位上都有味毛,而不是味蕾。北卡羅來納州的3名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蟑螂嘴附近的那些味毛和兩種神經細胞,這兩種神經細胞能感知味道,并通過向大腦發(fā)送電子信號來做出反應。其中的一種神經細胞只會對糖和其他甜的東西做出反應,另外一種則只會對苦的東西做出反應。每當只會對糖和甜東西做出反應的神經細胞接觸到少量甜的東西時,它會發(fā)出電脈沖,蟑螂的大腦會感知到甜,這會讓它想吃那個東西,不管那是什么。而每當只會對苦的東西做出反應的神經細胞接觸到少量苦東西時,它也會發(fā)出信號,蟑螂的大腦便能感知到苦,進而希望避開那種東西。
當嘗到葡萄糖時,蟑螂會避開,因為對它們來說,葡萄糖的味道是苦的。下一步是找出已經發(fā)生的基因突變的細節(jié)?;蛟S,變異讓識別苦的東西的分子發(fā)生了變化,以至于它們對葡萄糖非常敏感。又或許,某種不同的變異導致專門識別苦東西的神經細胞具有了許多標準的葡萄糖檢測物質,以前,這些神經細胞上并沒有此類物質。這種轉變還可能讓這些昆蟲記住了甜的葡萄糖是苦的。(張亮亮 陳亦亭議)(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