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煌貴,楊 旭
(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上海200063)
指印印面特征是民事案件指印鑒定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利用指印印面特征不僅能夠檢驗多枚檢材指印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性,而且在認定同一的前提下,能夠認定這些檢材指印是同一時間捺印形成[1]。眾多的鑒定案例表明,在能夠利用指印印面特征的情況下,它不僅解決了模糊指印鑒定的難題,而且能夠有效地確定文件的相對制作時間,在民事案件審判中起到關鍵性作用。
為強化鑒定機構指印鑒定者利用非紋線特征進行民事指印鑒定的能力,強化指印印面特征(非紋線特征)運用的思維意識,提高檢材指印紋線特征和印面特征的綜合運用能力,出臺了CNAS-T18能力驗證計劃。本次能力驗證計劃,共發(fā)放了97份驗證材料,返回了96份驗證材料,創(chuàng)下了自2008年以來五次鑒定機構能力驗證計劃中參與機構數(shù)量以及返回材料數(shù)量的新高。
(1)檢材原始件的制作
在打印好的書面《遺囑》上,由制作人(甲)在落款“周炳”、“孫靜”簽名字跡上用右手中指一次蘸墨、連續(xù)捺印,形成“周炳”處指印和“孫靜”處指印各一枚,該兩枚作為檢材指??;由另一制作人在“周權相”簽名處用右手中指捺印了指印。
(2)樣本原始件的制作
由包括制作人(甲)在內(nèi)的兩名制作人按照十指指印捺印規(guī)則,捺印了十指指印樣本。
(3)檢材和樣本掃描件的制作
將確定的檢材和樣本粘貼比例尺后,掃描成高質量圖片,圖像格式為JPG,分辨率為800DPI。圖像文件名分別檢材為JC,制作人(甲)樣本指印為YB1(周炳指?。?,另一人樣本指印為YB2(孫靜指?。?。
(4)項目樣品的確認
為保證檢材和樣本指印滿足CANS-T18指印項目實施的設計要求,對掃描的檢材和樣本圖片進行檢查,經(jīng)確認均能滿足本次能力驗證計劃的要求。
采用“專家公議”的方式。根據(jù)參加者返回的結果報告、鑒定文書及檢驗記錄反映的情況分別進行綜合評定,再由專家組共同討論確定最終的評定結果。專家組主要依據(jù)參加者返回的結果報告中的鑒定結論與客觀結果的符合程度,同時結合返回鑒定文書是否完整規(guī)范、檢驗方法是否全面、鑒定意見依據(jù)是否充分等進行綜合分析,最終的評價結果分為“滿意”、“通過”、“不通過”三項。
本次能力驗證項目涉及兩枚檢材指印,即“周炳”處的指印和“孫靜”處的指印,綜合評價時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周炳”處的指印、“孫靜”處的指印結論全對,要素齊全,擬給“滿意”;但存在明顯缺陷的,如缺少指印特征比對表,可降級為“通過”。
(2)“周炳”處的指印結論正確;“孫靜”處的指印不確定,但找到對應樣本1指印且特征標識正確,或鑒定書中文字部分明確了對應的指印特征,擬給“滿意”。
(3)“周炳”處的指印結論正確;“孫靜”處的指印不確定,且沒有找到對應樣本1指印、鑒定書中文字部分也未說明,擬給“通過”。
(4)僅作“周炳”處的指印與周炳指印、“孫靜”處的指印與孫靜指印比較,結論均正確(或“孫靜”處的指印與孫靜指印比較沒有判斷),但缺少“孫靜”處的指印與周炳指印比較,視為未按照作業(yè)指導書規(guī)定要求完成作業(yè),擬給“通過”。
(5)“周炳”處的指印結論正確,“孫靜”處的指印不具備鑒定條件,擬給“通過”。
(6)“周炳”處的指印、“孫靜”處的指印結論全錯或兩者錯一,擬給“不通過”。
(7)已做“周炳”處的指印與周炳指印、“孫靜”處的指印與孫靜指印比較,結論均正確,但在鑒定書檢驗部分出現(xiàn)“孫靜”處的指印與周炳指印比較結果錯誤,擬給“不通過”。
96份返回答案中“周炳”、“孫靜”處的指印與周炳樣本指印比對結果統(tǒng)計(見表1),96份返回指印CNAS-T18評價結果統(tǒng)計(見表2),96份返回答案中指印印面特征的運用情況(見表3)。
表1 96份返回答案比對結果
表2 96份返回指印CNAS-T18評價結果
表3 96份返回答案運用情況
(1)96份返回答案中對“周炳”處指印與周炳指印比對,做出正確結論的有93份,僅3份結論錯誤。表明絕大多數(shù)參檢者掌握了指印鑒定的基本要領。同時也說明,出現(xiàn)錯誤的3個參與者應該加強指印鑒定的基礎科目學習,重視捺印指印鑒定基礎水平的提高。
(2)在96份返回答案中,對“孫靜”處指印與周炳指印比對,做出正確結論的有23份,錯誤結論34份,未確定結論的有39份,占比高達76.04%的參與者未給出準確結論。
產(chǎn)生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或者忽視了在民事案件鑒定中,利用指印印面特征對檢材指印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進行判斷。這種判斷的缺失并不是接受教育、培訓等不足造成,而是現(xiàn)行相關理論教程中“指印印面特征”概念尚處于“空白”狀態(tài)。盡管如此,部分善于總結與思考的參與者,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測試。以下摘自于“參加編號:12F0092”參與者的附件指印印面特征比對圖片(見圖1~2)。
圖1 “周炳”處指印
圖2 “孫靜”處指印
指印印面特征包括:邊緣特征、“積墨”特征、“漏白”特征等。檢材上“周炳”處的指印與“孫靜”處的指印在指印上部的邊緣特征、中部的“積墨”特征等指印印面特征上相吻合。建立“周炳”處指印與孫靜”處指印的關聯(lián)性--認定兩枚檢材指印同一后,對“孫靜”處的指印做出準確結論就不是難事,也不用在“有五處對應特征能否做出認定結論”難題前猶豫了。
檢材上多枚需檢指印“只是在顏色的濃淡上存在差異”,而在“指印的整體輪廓、邊緣的參差形態(tài)、缺損部位等均相一致[2]”的情況下,不影響作出同一認定結論。
(3)在檢材“孫靜”處的指印上至少應該找到十處以上的指印紋線細節(jié)特征,因此,部分鑒定意見書中做出的該指印不具備鑒定條件的結論不能成立。該指印與周炳十指指印分別比較檢驗中,也應該發(fā)現(xiàn)該檢材指印中的五處紋線細節(jié)特征與周炳的右手中指指印中的五處紋線細節(jié)特征相對應。
(4)通過本次能力驗證活動,有利于啟動指印印面特征(非紋線特征)運用的思維意識,提高利用非紋線特征的民事指印鑒定能力。從表三可以看出,主動運用指印印面特征的參與者僅占全部參與者的8.33%,占比91.67%參與者應提高主動運用該類特征的能力。
(5)在指印鑒定基礎理論探索方面,有必要對指印的特征重新進行分類研究,即將民事指印的特征分為兩類:紋線特征和印面特征,并且分別闡明使用指印紋線特征和印面特征的意義,以及包含的內(nèi)容和適用對象,建立規(guī)范、有效的指印印面特征運用步驟和方法。
(6)采用“專家公議”的方式完成的最終評價結果顯示,占比36.46%參與機構獲得了“滿意”結果。在未來,我們相信解決該類問題、獲得了“滿意”結果的占比必將會大幅度提高。
[1]錢煌貴,楊旭,施少培,等.文件上有色指印非紋線特征的應用研究[J].中國司法鑒定,2007,(1):21-23.
[2]張宏偉,史麗霞.借鑒工具痕跡檢驗方法檢驗捺印指印[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 2008,(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