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旺
摘 要:本文以加工中心實習中的典型薄板零件為例,通過工藝的分析以及一些基本指令的簡介,合理的選擇機床,工件,切削要素,簡述編程簡化運用
關鍵詞:工藝分析; 宏程序;手工編程
CNC(數(shù)控機床)是計算機數(shù)字控制機床(Computer numericalcontrol)的簡稱,是一種由程序控制的自動化機床。加工中心是一種高效率高精度的機床,相比普通數(shù)控銑床多了自動換刀功能,因此大大的提高了生產(chǎn)和加工效率。
1 基本指令簡介
G54建立工件坐標系,G90是絕對量編程,G91是增量編程,G40取消刀補,G41左刀補,G42右刀補,M03為主軸正轉(zhuǎn),S為轉(zhuǎn)速,F(xiàn)為主軸進給率,不同刀具的S不同,
主軸F也不同。M30為主軸停止。G0 X_Y_Z_快速定位,G01 X_Y_Z_直線插補,G02 X_Y_Z_R_順向插補(從第三軸正方向往負方向看),G03 X_Y_Z_R_逆向插補(從第三軸正方向往負方向看),G68X_Y_R_旋轉(zhuǎn)指令。G69取消旋轉(zhuǎn),G16 X_Y_建立極坐標(X為極點長度Y為角度),G15取消極坐標。G81鉆孔X__Y__Z__R__F__(G85絞孔),G80取消鉆孔。
2 準備工作
如圖1-1所示,是加工的典型課題,零件為正反兩面,零件毛坯為90mm×90mm×20mm的45號鋼,采用FANUC 0I系統(tǒng)的立式加工中心,采用平口鉗進行裝夾(注;批量生產(chǎn)時應采用專用夾具可提高效率),根據(jù)工件材料選擇合適的刀具,加工此零件的刀具有Φ12鍵槽銑刀、Φ10鍵槽銑刀、Φ6倒角刀、中心鉆、Φ8.5和Φ9.8的鉆頭、Φ10H7鉸刀、鏜刀。用BT40刀柄來裝刀,打開機床后,首先機床XYZ坐標回零點,在MDI里設置M03主軸轉(zhuǎn)速,用盤刀進行面銑,然后用手搖輪對工件進行對刀,設置工件的中心為XY的零點位置,Z軸零點坐標以平銑刀接觸到工件上表面為準。通常在G54坐標系里設置。
3 工藝分析
工藝路線的安排是加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影響到被加工工件的質(zhì)量及刀具的使用壽命。合理的安排好工藝路線,可以提高切削效率和工件的表面精度,保證加工質(zhì)量。分析圖紙可以確定應先加工A面,方便B面加工時的裝夾。(要遵循: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基準先行的切削原則。減少重負定位次數(shù)和換刀次數(shù)。)
1.首先我們應先加工帶有正弦曲線的外輪廓,用Φ12的鍵槽銑刀粗加工(注;加工輪廓時在刀補表里輸入刀具的半徑量,如Φ12的刀具在刀補表里將半徑改成6)。運用增加刀補的方法把周邊廢料去除,也可手動快速去除。
2.用Φ10鍵槽銑刀粗加工帶有R5倒角的外形輪廓。
3.用Φ10鍵槽銑刀粗加工兩個開口槽。
4.用Φ12鍵槽銑刀粗加工Φ30Φ20的孔,再用鏜刀精鏜Φ30的孔。
5.用Φ10鍵槽銑刀硬質(zhì)合金刀具對輪廓精加工保證尺寸達到圖紙的公差要求。
6.用中心鉆定位Φ8.5鉆頭打孔Φ9.8鉆頭擴孔倒角后用Φ10鉸刀鉸孔。
7.用Φ6倒角刀對已加工好的輪廓倒角去毛刺。
8.A面已經(jīng)加工結(jié)束,加工反面時注意用正弦曲線輪廓的兩條平行邊裝夾,加工B面橢圓時注意旋轉(zhuǎn)。
9.為保證對刀的準確性,應采用中心孔對刀。
10.分析圖紙我們可以知道先用Φ12鍵槽銑刀粗加工正方形的凸臺。
11.然后用Φ12鍵槽銑刀粗加工橢圓。
12.用Φ12鍵槽銑刀粗加工最上面凸臺。
13.修改刀補去除廢料。
14.用Φ10硬質(zhì)合金刀精加工以上輪廓。
15.用Φ6倒角刀對各個輪廓倒角。
4 工藝安排
1.在編寫圖形上各個輪廓程序中,統(tǒng)一的采用外輪廓順銑,內(nèi)輪廓逆銑的加工方式,在沒有盤刀的情況下,我們也能用Φ12的鍵槽銑刀銑面,在編輯銑面時,我們可以運用調(diào)用子程序的功能,例M980002L07,O0002為被調(diào)用的子程序名,L后面為子程序被調(diào)用的次數(shù),程序采用G91增量編程方法更為方便,M99為子程序調(diào)用結(jié)束.
2.帶有R5倒角的外輪廓,該輪廓中帶有R5的倒角,因此用Φ10粗銑刀進行加工,周邊廢料手工去除會很方便。
3.對于兩個開口槽,編寫兩個開口槽程序時,可以采用旋轉(zhuǎn)指令G68,在Y軸方向上編寫一個開口槽子程序,再通過兩次調(diào)用子程序來加工,程序結(jié)束時用G69取消旋轉(zhuǎn)。內(nèi)輪廓采用逆銑,用Φ10的銑刀粗加工.
4.加工Φ30,Φ20的中心孔,可以把深度設為變量,由于兩個孔的深度不同,所以在程序中要設置兩個深度變量,以達到自動下刀的目的(Φ12的粗銑刀加工).
5.打孔擴孔,采用固定循環(huán)G81指令,X,Y,Z為孔底坐標,通常Z軸加工的起始高度設置為5為安全平面,R為鉆孔半徑, F為進給率,通常在50左右,如果有多個孔,直接在G81下面寫孔的XYZ坐標.
6.鉸孔,用G85固定循環(huán)指令,X,Y,Z為孔底坐標,R為安全平面,通常轉(zhuǎn)速在100左右,F(xiàn)為30,該指令下刀抬刀均為G01速度,因此能較好的保證孔壁的表面質(zhì)量. A面粗加工結(jié)束,改用Φ10的硬質(zhì)合金刀具對以上輪廓進行精加工,首先應測量粗加工后各輪廓的精加工余量,然后再利用改小刀補的方法,直接調(diào)用以上程序,使各部件達到圖紙的精度要求。
7.加工方形外輪廓,該輪廓有4個R6的圓角,可以用倒角指令(X、Y、R)簡化編程,其中X、Y為兩條直線相交點坐標,R為倒角半徑,輪廓深度-9,因此把深度設為變量運用宏程序自動改變深度(Φ12的粗銑刀).
8.加工橢圓時,由于裝夾時工件旋轉(zhuǎn)了90度,因此編寫程序時也應將坐標系旋轉(zhuǎn)90度,將橢圓的度數(shù)設置為變量,運用橢圓的方程編寫程序,外輪廓順銑,深度為-7,不能一刀加工,還應設一變量(深度),(Φ12的粗銑刀),剩余廢料可以手動快速去除.
9.加工圖形最上面的外輪廓,很容易看出,該輪廓是由兩個圓弧旋轉(zhuǎn)得到,運用G68旋轉(zhuǎn)指令,只需要編一個子程序,然后調(diào)用即可,注意如果旋轉(zhuǎn)次數(shù)較多時,也可把度數(shù)設為變量,運用宏程序自動累加度數(shù),該圖為外輪廓,要求順銑,所以度數(shù)應該遞減,減少抬刀(Φ12的粗銑刀).
5 正弦曲線的原理
在數(shù)控加工中,直線和圓弧式構(gòu)成工件輪廓的基本線條,所以數(shù)控系統(tǒng)一般都具有直線和圓弧差插補功能,而對于非圓曲線和列表曲線構(gòu)成的曲線輪廓,則一般采用直線段逼近或是圓弧段逼近的方法來實現(xiàn)加工。此薄類零件的對于加工正弦函數(shù)曲線輪廓,以直線段逼近進行加工。加工軌跡的坐標值X方向以1度為間距來取逼近線段點的計算值,以弧度值為計量單位1°=π/180.
6 正弦輪廓的編制
1.正弦函數(shù)曲線的公式:y=30sin(x) .
2.正弦曲線程序,是可以把度數(shù)設為變量,分析圖紙后我們可以知道該正弦曲線在0~180區(qū)間范圍內(nèi),該曲線總長為60,因此每度為1/3,根據(jù)度數(shù)的累加,曲線的原點還應向左偏移30,外輪廓采用順銑,周邊廢料可以采用加大刀補的方法去除,或者手動快速去除(用Φ12粗銑刀加工)程序如下:
O0001
G54 G90 G40 M03 S800
G0 X0 Y-45 Z20
G01 X#2 Y#3
Z5
G01 Z-4 F80
G41 D01 G01 Y-30 F100
X-30 R5
Y0
#1=0
N10 #2=1/3×#1-30
#3=30×SIN[#1]
#1=#1+1
IF[#1LE180]GOTO10
G01 X30 Y-30 R5
X0
G40 G01 Y-45
G0 Z100
M30
B面加工結(jié)束,用Φ10硬質(zhì)合金刀具精加工以上各部件,達到圖紙要求。
7結(jié)束語
通過以上對零件的工藝分析與手工程序的編輯,零件便可以加工成型,在編程時我們要先分析好圖紙要求,安排好加工步驟,正確的運用宏程序以及旋轉(zhuǎn)等指令可以提高編程效率,多做課題認真學習并歸納總結(jié)。這樣便能提高我們的編程技巧,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參考文獻
[1]徐國權(quán)《數(shù)控加工與編程》,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5
[2]周增文《機械加工工藝基礎》,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