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毅
摘 要: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各方的廣泛關注,在思考修改行政法的過程中,學者們大多都忽略了從制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這對于修改行政訴訟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制度性的內(nèi)涵,并探討了制度理性考量。
關鍵詞:制度理性;行政訴訟法;考量
對于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問題,有著各種各樣的建議和論點,在行政法學的整體研究體系中,這些建議和論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國有關于修改行政訴訟法的認識都忽略了從制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考量,這對于修改行政訴訟法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從制度性考量的角度對行政訴訟法的修改進行了探討。
1 制度理性的內(nèi)涵
1.1 相關法律制度和行政訴訟之間的關系
作為我國三大訴訟之一的行政訴訟制度與其他兩種訴訟必然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系,這是事實,無需爭辯。但是如果過于看中或者是強調(diào)其與其他訴訟法之間的關系,那么則過于偏頗。行政訴訟是法律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與其他的相關法律制度之間是必然存在一定聯(lián)系的,如果我們忽視了法律制度中的任何一項制度,那么都是極大的錯誤。作為行政法中一項制度的行政訴訟制度,與其他行政法中的制度有著天然的關聯(lián)。
(1)行政訴訟制度與行政組織制度的關聯(lián)。在行政訴訟的整個制度中,行政組織是具有法律資格的行政主體,是行政職權(quán)的主體,在行政訴訟中被告的具體情況與行政主體制度的具體情況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
(2)行政訴訟制度和行政行為制度之間的關聯(lián)。如果具體的行政行為對法人、公民或者是其他組織的合法權(quán)益進行侵犯時,那么即可將這種行政行為納入訴訟程序。簡單來說,如果行政行為制度不完善,那么行政訴訟制度的具體審查范圍就難以確立。
(3)行政訴訟制度和行政程序制度之間的關聯(lián)。行政程序的制度構(gòu)成主要是針對行政機關的職權(quán),其是發(fā)生在行政過程中的一項程序規(guī)則。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必須要保證程序上的判定標準,才能確保行政過程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而這一程序的具體標準則在行政程序的制度當中。也就是說,如果行政訴訟制度和行政程序制度無法銜接,那么行政訴訟的理性就會受到質(zhì)疑。行政訴訟的制度理性或者說理性化的行政訴訟制度都是在其與其他的制度理性之間的關系上建立的。可以說,這又是行政訴訟理性的一種內(nèi)涵。
1.2 行政訴訟法的合理性以及自身的包容制度內(nèi)涵
行政訴訟制度能夠作為單獨的一個稱謂存在,其是一個類的概念,而在于其他的制度相比較的過程中,這一單獨的制度稱謂可以成為相對獨立的一個東西。此外,在行政訴訟制度當中還包含了很多具體的制度,比如說,行政訴訟證據(jù)規(guī)則,行政訴訟執(zhí)行,行政訴訟受案的具體范圍,行政訴訟第一審的程序等等。面對這一內(nèi)涵,我們可以非??隙ǖ恼f,在行政訴訟制度當中的眾多制度與行政訴訟作為一個制度的總體,是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的。
1.3 憲政制度和行政訴訟之間的關系
要想對行政訴訟法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那么就必須要先認識憲法。行政法院在十九世紀在很多方面就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其在歷史上比作為基本法的憲法更為久遠,但是行政訴訟法和憲法之間的發(fā)展,一直以來卻都是互不相干的。所以,早在十九世紀就已經(jīng)將對行政活動的審查任務交與獨立的法官。此外,在當時,對于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也已經(jīng)被看作是確保公民基本權(quán)利和構(gòu)建法治國家的基本前提?,F(xiàn)如今,憲法的主導原則和基本權(quán)利不僅成為了最高的行政法院準則,同時行政法院的組織和機構(gòu)本身,也從憲法當中獲取的一定的推動力。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多種意義上憲法的現(xiàn)實效力也要依賴行政法院。根據(jù)這一論斷,憲法和行政訴訟法之間是有著緊密關聯(lián)的。
一方面,對于行政訴訟制度憲法提供了根本上的依據(jù),這就使得行政訴訟制度具有了法律基礎。另一方面,對于憲法的完善和發(fā)展行政訴訟也具有推動的作用?,F(xiàn)代的憲政制度是行政訴訟制度的基礎,這一論斷具有非常深刻的實踐價值和理論價值,是非常重要的。行政訴訟制度我們認為其應該具有制度理性,是一種理性化的制度,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內(nèi)涵就是要合理的對現(xiàn)代憲政制度和行政訴訟制度的之間的關系做一個處理。必須要將憲政制度和憲法與行政訴訟制度統(tǒng)一,這是憲政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同時也是由憲政制度所決定的一項內(nèi)容。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則是制度的構(gòu)成要與憲法的基本原則相一致。從這一角度來看,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基礎就是憲法在總則和總綱中的相關規(guī)定,而行政訴訟制度當中的一些具體條款也自然應該與憲法當中有關于公民權(quán)利、國家機構(gòu)的規(guī)定等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契合。總體來說,憲政制度和行政訴訟制度之間的理性關系是對行政訴訟制度理性進行衡量的第一測點,同時也是理性化行政訴訟制度的基本內(nèi)涵。
2 制度的理性考量
2.1 確定行政訴訟的審查地位
在我國,有很多學者往往會將司法審查和行政訴訟相提并論,但是,從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角度來看,司法審查和行政訴訟制度之間是存在這本質(zhì)差異的。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我們可以知道,該項法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法人、公民以及其他一些組織的合法權(quán)益,對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行使職權(quán)的權(quán)利進行維護等等。這一規(guī)定說明,行政主體對于人的關系問題,是行政訴訟制度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行政過程中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存在著,而對于兩者關系問題,在行政訴訟中交給了第三方進行處理,也就是人民法院。但訴訟活動的整體本質(zhì)還是在于進一步處理或者是確認兩者之間的關系形式。
2.2 在行政訴訟中正當?shù)某绦蚓耋w現(xiàn)
各個社會主體之間必須要構(gòu)建一個平等的關系形式,這是正當法律程序的其中一個精神,這種平等關系的形式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是展開訴訟活動和訴訟制度的基本前提。對于行政訴訟來說,在整個訴訟的過程當中當事人的平等關系是不可或缺的,如果這一點缺失,那么也就失去了行政訴訟制度的合理性,導致行政訴訟的制度理性缺失。進入到訴訟程序當中的個人,與行政系統(tǒng)這一公權(quán)主體是平等的,這是正當?shù)姆沙绦虻牧硪粋€精神,兩者之間在法律關系中不在存在不對等性和單方面行,這不僅充分反映了行政程序的現(xiàn)代精神,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行政訴訟的現(xiàn)代理念。所以,為了實現(xiàn)行政訴訟的制度理性,那么在制度的設計過程中對正當程序的精神進行充分體現(xiàn),我們認為這是第一個路徑。
2.3 對行政訴訟進行處置的基本制度元素
作為一個類的概念,行政訴訟應該包含三個層次的制度范疇,即中觀、微觀以及宏觀,而如何具體對這三個層次進行劃分,則需要進一步進行探討和分析,但是這三個方面的構(gòu)成,在理論分析是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說,我們究竟是將行政訴訟制度作為救濟制度來看,亦或是訴訟制度來看,又或者是作為一項司法的審查制度來看,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制度的宏觀性問題,其對訴訟制度的屬性進行了充分的反映。
2.4 行政訴訟的銜接制度基礎
在立法行文中,行政訴訟法和其他一些法律之間的關系是有所體現(xiàn)的。在制定行政訴訟法的過程中,對其與行政法中的其他一些制度之間的關系就已經(jīng)進行了考慮。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制度這一賴以存在的制度之間卻并沒有一個良好的銜接,這其中既有在立法中我們認識不足的原因,同時也有在制定的過程中行政程序法存在眾多法律障礙的原因,行政訴訟制度如果缺少行政程序相關制度的支持,那么其自身價值就必然會降低,這主要是因為即使一個案件進入到了行政訴訟的程序,但是由于行政程序上的非法和合法前提的缺少,這就難以理清被告和原告之間的權(quán)利和義務關系。同時,在修改行政訴訟法的過程中,比如說行政組織制度和行政訴訟制度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都必須要給予注意和重視。
5 總結(jié)
對于行政訴訟法修改問題的關注,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這期間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和論點,有的從受案范圍的角度提出了建議,有的從程序設計的角度提出了建議,有的從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上提出了建議,有的從司法審查的角度提出了建議。這對于健全行政訴訟制度和完善行政訴訟法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但關于修改行政訴訟法的認識都忽略了從制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考量,本文主要從制度性考量的角度對行政訴訟法的修改進行了探討,望對于行政訴訟法的修改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弗里德赫爾穆·胡芬.行政訴訟法[M].莫光華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姜明安.外國行政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3]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律辭典編委會.法律辭典[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關保英.行政訴訟法修改的法律理念探討[M].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01).
[5]戴維·米勒,韋農(nóng)·波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Z].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6]張建升,賈小剛等.行政訴訟法修改與行政檢察監(jiān)督職能的完善[J].人民檢察,2013(02).
[7]劉暢.行政訴訟情況判決中法官的自由裁量[D].華東政法大學,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