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清
摘 要:文章對云計算技術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基于云計算技術對學生學習的優(yōu)勢,提出了教師在這場教學革命中所承擔的責任,最后提出了基于云計算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對策。
關鍵字:云計算;云空間;大學城;教學模式
1 云計算概述
云計算就是將服務應用到分布在各個地方的計算機系統(tǒng)上,通過獲取這些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信息存儲等來進行服務。也就是說通過網(wǎng)絡按需提供可動態(tài)伸縮的廉價計算服務。對于提供服務和資源的計算機網(wǎng)絡被稱為云。其中的資源和服務對使用者說是透明的,只要隨時都可以獲取、擴展,按需要選取使用,根據(jù)使用的服務來付費。實際上,云計算就是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和網(wǎng)格計算發(fā)展的產物,是計算機網(wǎng)絡的商業(yè)實際中的應用。
從云計算的廣義定義來看,云計算具有很強的戰(zhàn)略產業(yè)的特性,這也是為何職業(yè)院校都對云計算抱以極大關注的原因。在今天,如何理解和運用云計算及云空間,使教學能擺脫了繁瑣、笨重、高成本、自我封閉與保守傳統(tǒng)的弊端,讓更多的受教育者方便快捷的獲取越來越巨大越來越豐富的信息,是每一個高職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對于云空間的運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2 認識云計算技術對于學習的意義
2.1 豐富學生學習資源
傳統(tǒng)的數(shù)字化教學雖然有長足的進步,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教學資源只校內共享,所以教師校際交流困難,教學資源建設重復。再者就是沒有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大部分設備無法共享,因而導致資源閑置浪費。同一學校內部各服務器優(yōu)勢也相互獨立,資源利用率低,維護和升級效率低下。不能真正的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
云計算的構建本身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為大批量用戶同時為提供服務,所以它的關鍵技術是大批量數(shù)據(jù)的存儲技術,它采用的是分布式的存儲方式,用冗余存儲的技術來確保數(shù)據(jù)的可靠。云計算的系統(tǒng)管理技術也很關鍵,要能夠使分布在各地的系統(tǒng)工作協(xié)調,能夠快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故障并能及時恢復,通過各種手段來確保系統(tǒng)的運營的可靠性。我們的世界大學城就是云計算為基礎的網(wǎng)絡空間。所有的用戶的學習可以隨時隨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空間用戶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教師甚至世界上最權威專家的指導,通過此空間可以進入到世界各最著名圖書館,可以獲取你需要的最新的資源。所以通過這種云空間的教學完全不用考慮人數(shù)與地點,而且世界各地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特殊要求去自行選擇合適學習時間和地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老師,使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發(fā)生根本性的
轉變。
2.2 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
傳統(tǒng)教學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主體、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精力難以長時間專注,同時,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技巧和教學藝術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學習效率難以提高,并且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但是在云空間下的教學,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它的教學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整個過程由他們自己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實現(xiàn),這樣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獨立觀察、分析、判斷、總結、甚至通過空間參與討論、來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通過空間還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成果。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可以主動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不斷的完善自我,漸漸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云空間上的資源存在形式各種各樣,有文檔、有圖片、有視頻……等等,學生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資源,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學習,學習的內容也容易理解,同時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基于云空間的教學模式更適合個性差異的學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2.3 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當今知識經(jīng)濟時代,知識日新月異,每個人都必須是終身學習才適應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必須隨時隨地都要學習。傳統(tǒng)的教學難以滿足這種要求;而基于云計算的大學城空間能夠滿足這一段,云空間中課程資源庫里的有大量的共享資源,學生在學習階段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都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學生在工作中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因為云空間提供一個沒有疆界限制的學習學習環(huán)境,主要你愿意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所以云空間為高效的學習終身化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
3 基于云空間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承擔的責任
3.1 建設教學資源
云空間為每位用戶提供的是一個可以容納大量信息的資源庫,作為教師,空間中可以存放想要存放的東西電子教案、授課課件、課程授課計劃、教學大綱和實訓大綱等;布置的習題、復習題,單元測驗題,期中期末考試題、項目實訓題;建立的交流群組,發(fā)表的文章、論壇;圖片、視頻等資源;教師根據(jù)授課要求,通過打碎,重構、泛在等手段進行資源整合或再組合,成為適合自己模式的教學資源。這樣教師的空間建設成為學生快捷、高效、方便的教學課堂。
3.2 建立師生交流的空間
教師空間必須成為具備交流互動功能的窗口,這種窗口要便于本校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的交流,還要方便學校之間的師生之間、老師之間交流。大學城中的資源是每個教師獲取資源、打碎重構、相互學習提高的平臺,同時大學城所有居民都可以從教師空間獲取所需的資源與信息,從中得到學習與提升。
云空間的運用突破了時空限制。在實體課堂之外,又營建了一個更大的虛擬課堂,教師通過群組、微博、留言、私信、評論等技術實現(xiàn)在任何時間對學生學習過程互動交流,作業(yè)完成情況的評價與記錄。與之相類似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的空間通過前面的技術實現(xiàn)與教師的交流。這種交流不僅可以發(fā)生在師生之間,也可以發(fā)生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陌生人之間,老師與陌生人之間等等的溝通與交流。在云空間的交流是沒有時間、地點、交流對象等條件限制的,是自由的可以無限延伸的。
3.3 實現(xiàn)靈活的教學過程
教師利用教師空間可根據(jù)每次課程的教學要求編制好電子表格化教案和該課堂所需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要進行打碎重組。在教師利用空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電子表格化教案為教學指南,充分展示教學內容,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解答重點,難點,完成每堂課教學任務。這樣,教學過程不再是傳統(tǒng)的單一型、平面型教學過程,而是變成全方位的、立體的、多樣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過程,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觀、師生觀、教學互動觀,可有效實現(xiàn)教學任務。課后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點評作業(yè)、展示學生作品、學生反饋的課程信息,對學生的課后輔導輔導都在大學城空間進行,甚至還可以在大學城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輔導。學生也可以通過大學城自助學習,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網(wǎng)絡,都可進行學習。
3.4 在空間創(chuàng)建課程的考核評價機制
對教學質量的有效評價就是課程考核,與傳統(tǒng)的課程考核相比,空間教學所使用的資源更多,教學項目更多,教學過程也不同,這就要求對每個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過程性考核。因此,空間課程考核體系要能檢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訓項目能力,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考核。
3.5 建立學生的展示舞臺
大學城中每個學生也有自己的空間,它除了是一個學習舞臺,也是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實名制的空間里,大家相互交流、共享資源都是開放透明、平等自由,學生的專業(yè)、課程學習資源、個人興趣愛好、工作生活狀態(tài)等都灰全面展示在所有的用戶面前。有了這樣的舞臺,每個學生都可以把自己最好、最精彩的一面展示出來。這種舞臺成為學生提升自我的一種內在驅力。
4 基于云計算的教學問題預警及應對策略
4.1 基于云計算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云計算的教學提升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將所有課程資源打碎至最小的知識點, 要利用網(wǎng)絡隨時收集、整理最新的課程資源,不斷的完善教學資源庫,這就對教師的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整合論點、創(chuàng)新思維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基于云空間的交流互動包括本校和校與校之間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的互動交流,甚至出現(xiàn)了跨校跨省之間的師生交流乃至可能出現(xiàn)跨國跨語言的交流互動,這種情形將成為大學城居民學習交流方式的常態(tài),也是通過網(wǎng)絡空間交流互動的一個特征。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的新知識和新信息在理論上來說是無限的。這也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在云計算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在某種意義上處于同一平臺,教師需要有終生學習的能力和熱情,才能夠滿足教學的需求,靠“炒現(xiàn)飯”“吃老本”的教師將無法適應基于云計算的教學工作。
教師的終身學習的理念將成為基于云計算的教學工作中的共識。除了教師個人對此的理性認識和積極實踐,對教師的培訓工作也應該有計劃地常態(tài)化地開展。
4.2 基于云計算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大學城的教學模式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獨特的優(yōu)勢,如不受時空限制和地點限制,但受教學條件如設備數(shù)量的限制,很難保證每個學生所有的課都在機房上課,難以保證每個學生學習任務與當天教學內容同步,同時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我監(jiān)控能力、學習習慣都影響到預期教學效果。
同時,基于大學城空間的各種形式的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是間接的,不具有面對面、即時性的特點,因此是難以賦予豐富情感的互動。空間的信息量非常豐富,有的學生挑選材料,難免達不到重點,甚至難以抗拒網(wǎng)絡如音樂、電影等的誘惑。特別是在自主學習時,自控力較差的學生可能投機取巧以應對過程性評價。自修課程的學習僅靠檢查記錄也不能完全證明學生進行過程學習。所以學生的誠信度與自覺性變得很關鍵了。
基于以上幾點,我們應該更好地建設和管理空間平臺,及時更新更貼近學生學習實際的內容,對不宜內容的刪除或等級限制的限制。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建立起對學生學習效果科學評價機制,從而更好地促進基于云計算的教學實踐,使得高職教育邁入一個新的時代,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熔,杜楊,郭俊文.基于云計算的工商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計算機應用.2012,32(A01):196-198.
[2]徐強,王振江.云計算應用與開發(fā)實踐[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27-39.
[3]朱近之.智慧的云計算[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16.
[4]申麗君,楊蘭娟等.云計算與網(wǎng)格計算的比較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