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好紅 張俊香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與多賽平在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療效觀察
莫好紅 張俊香
目的探討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療效。方法選擇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治療GERD效果欠佳的病例50例,將其隨機分治療、對照組,治療組加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對照組加多賽平,進行隨機對照研究,對比兩組的療效。結果使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的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的療效。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可分為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隨著對胃食管反流病病因認識的加深,部分患者除了與下食管括約肌運動障礙等多種因素有關外,發(fā)現(xiàn)還與情緒抑郁等精神因素有關,導致部分患者常規(guī)治療效果差。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R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對于標準PPI治療方案產(chǎn)生不完全或缺乏應答,持續(xù)表現(xiàn)嚴重而頻繁的反流癥。本文將本院收治的50例經(jīng)標準PPI治療效果欠佳的RGERD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安慰劑對照組,治療組采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聯(lián)合抗抑郁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或安慰劑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經(jīng)過標準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欠佳的RGERD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診斷標準符合我國1999年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年齡26~69歲,平均(42.4±9.9)歲,排除在GERD癥狀前有精神類疾病史和服用精神類藥物史者,排除伴嚴重心、肺、肝、腎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青光眼患者和哺乳期、妊娠期婦女。所有患者均行胃鏡檢查后除外消化性潰瘍、食管癌、胃癌。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
1.2治療方法 采用隨機非對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治療組給予雷貝拉唑鈉腸溶片10 mg,口服1次/d,餐前15~30 min;多潘立酮10 mg,口服3次/d。餐前15~30 min各1次。氟哌噻噸美利曲辛10.5 mg,早上中午各1粒;對照組給予雷貝拉唑鈉、多潘立酮及多賽平,用法前兩種藥(產(chǎn)地相同)同治療組,多賽平12.5 mg,口服,每晚1次。治療期間囑患者注意飲食,禁服其他藥物。
1.3療效評價 ①顯效:胸前區(qū)燒心、胸悶、咽部不適、肩背部酸脹、反酸、燒心、失眠、多夢等癥狀消失。②有效:上述癥狀減輕或改善。③無效:用藥前后癥狀無明顯變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入選 患者的臨床特征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兩組間比較P>0.05
2.2兩組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有17例和11例患者癥狀緩解,主要為胸痛、失眠多夢、咽部不適、肩背部酸、反酸、燒心、腹脹等癥狀有明顯療效,對照組癥狀緩解率明顯低于治療組,臨床研究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目前治療GERD常規(guī)藥物仍以PPI為主的抑酸藥和胃腸動力藥物等為主,但治療效果不一,其原因有多方面,而心理因素對藥物療效的影響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面[2,4,7]。有文獻報道GERD的發(fā)病除了胃食管反流所引起的,還有與工作壓力、精神因素、焦慮、抑郁以及內(nèi)臟高敏感性密切相關,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可作為誘因?qū)е挛甘彻芊戳靼Y狀和焦慮、抑郁,心理因素和胃食管反流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此類患者單純抑制胃酸或促動力等一般難以奏效,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是由兩種常見且已被證實非常有效的化合物組成的復方制劑每片含美利曲辛10 mg和氟哌噻噸0.5 mg。其中哌噻噸是一種噻噸類神經(jīng)阻滯劑,小劑量具有抗焦慮和抗抑郁作用,半衰期為35 h;美利曲辛是一種雙相抗抑郁劑,低劑量應用時,具有興奮特性,半衰期為19 h。因而,它同時具有抗抑郁、抗焦慮和興奮特性。兩種成分的復方制劑具有抗抑郁、抗焦慮和興奮作用。該藥藥理作用改善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精神心理因素或疾病本身引發(fā)的失眠、焦慮、抑郁或情緒波動等癥狀,使癥狀得以改善。并且兩種成分合用使不良反應相互拮抗,患者依從性較好。
治療組資料表明雷貝美拉唑鈉結合小劑量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治療伴有抑郁或焦慮的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對緩解燒心、胸痛和反酸癥狀有顯著和較快起效的作用。這說明對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較佳治療是應用PPI和抗抑郁或焦慮藥進行聯(lián)合治療。而且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各治療組短期療效肯定,但長期療效和復發(fā)情況有待進一步觀察。
[1] 張文沽,楊冬華.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現(xiàn)狀.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4,43(1):69-70.
[2] VaeziM.“Refractory GERD”:acid,nonacid,or not GERD.Am J Gastroenterol,2004,99(4):989-990.
[3] 中華消化醫(yī)學會消化內(nèi)鏡學會.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編輯部.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中華內(nèi)鏡雜志,1999,16:326-327.
[4] 胡品津.非糜爛性反流病研究的現(xiàn)狀.中華消化雜志,2005,25(1):57-59.
[5] 郭杰芳,屠振興,鄒曉平.非糜爛性反流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國際消化病雜志,2004,410:32-34.
[6] 劉洋,龔均,董蕾,等.非糜爛性反流病的臨床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47(4):107-109.
[7] 高虎,劉吉林,彌莉雅.非糜爛性反流病研究進展叨.臨床軍醫(yī)雜志,2007,35(6):927-929.
451200 鞏義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