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毅,肖 偉,馬占武
(1.林同棪(重慶)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重慶 401121;2.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重慶 400015)
我國設計的箱涵最常用的跨徑一般為1~4m,跨徑5m 以上的箱涵很少設計。隨著高等級公路的快速建設發(fā)展,橋梁設計中經常設置成單孔小跨徑,如果基礎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增大跨徑、加設橋孔數量或把橋臺設置成樁基礎,勢必成倍提高工程難度及價格。箱涵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較低、具有較好整體性且受力合理,如果施加預應力,則箱涵的孔徑可以進一步增大。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地質,盡量把橋改為涵,就能大大降低工程造價。相對于普通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加預應力可以減小箱涵頂、底板的厚度,節(jié)省混凝土用量,防止混凝土開裂,增加箱涵的耐久性、降低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預應力筋布置及外形應盡可能與彎矩圖一致。當承受均布荷載時,用正反拋物線形式;當承受集中荷載時,預應力筋在集中力處彎折,按折線形布置,折線形布置方案不宜用于三跨以上的箱涵,施工困難,預應力損失較大;側墻端部彎矩較小的單跨或多跨預應力箱涵,頂、底板外端采用直線與拋物線相切的布筋方式,可減少預應力損失;通過箱涵板和墻交界處的預應力筋,應盡量使核心區(qū)混凝土均勻受壓,采用正反拋物線與直線的混合布置方式;頂、底厚度較小的箱涵,當滿足設計要求時,采用直線預應力筋,施工方便,預應力損失?。欢嗫缦浜冀羁刹捎蒙鲜鲂问竭M行組合;必要時可在側墻設置預應力,當側墻較厚時采用側拋物線與直線混合布置的形式,當墻體較薄時采用直線預應力。
箱涵頂、底板預應力筋的布置,應使預應力筋的外形盡可能與外力作用下頂、底板的彎矩圖形一致,對于板端彎矩與板跨中彎矩基本相近的單孔箱涵,預應力筋布置成正、反拋物線是一種被廣泛采用的形式,如圖1 所示。正、反拋物線在反彎點C(或E)處相切,且C(或E)點位于B(F)與D的拋物線上,其拋物線方程為
式中:fi和l分別為拋物線的矢高和跨度;圖1 中f1和f2為BC(EF)段和CE段拋物線矢高。
圖1 箱涵預應力鋼筋線形
f根據預應力筋的排列而定,宜取最大值。
連接BD,根據得到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關系,得
將f1和f2代入式(1)得板端BC(或EF)段拋物線方程為
跨中CE段拋物線方程為
α在0.1~0.2取值為宜,其他預應力筋的布置形式類似。
當箱涵側墻預應力筋的布置形式盡量接近荷載彎矩圖形,在側墻頂、中截面偏心距e應取最大值,如圖1所示。對于板端彎矩較小的單孔或多孔箱涵的側墻,側墻預應力筋布置成直線與拋物線相切的形式。
預應力箱涵頂、底板承載力計算公式,預應力筋有效預應力為σpe,預應力以等效荷載的形式作用于結構,箱涵板彎矩為Mp、軸力為Np,孔道灌漿后,由變形協調原理,在極限荷載時應力增大至極限強度fpy,預應力筋的應力增量為fpy-σpe。設外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的彎矩設計值為Ms,等效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值為Mp,軸力Np(壓力為正),設預應力荷載分項系數為1.0,取控制截面隔離體,如圖2所示,由平衡方程∑M=0及∑X=0得
式中:ep為預應力筋合力點距截面形心軸的距離,Ap為預應力筋面積,As為非預應力筋面積,hp為預應力筋形心至混凝土受壓邊緣距離,hs為非預應力筋形心至混土受壓邊緣距離。
圖2 控制截面隔離體
Np與Apσpe關系,對于軸向無約束的梁板,二者相等;對軸向有約束的梁板,Np小于Apσpe。如果側墻抗側剛度較大,則頂、底板均張拉預應力,否則側墻將發(fā)生頂、底板的軸向變形,阻止預應力向頂、底板中傳遞,產生次拉力,其值為Np-Apσpe,降低頂、底板的承載力。
式中:Fl為混凝土的局部承壓的預應力,Fl+1.2σcon Ap;fc為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在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張拉階段的驗算中,應根據相應階段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值以線性內插法確定;βc為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βl為混凝土局部承壓時的強度提高系數;Ab為局部承壓狀態(tài)下計算底面積;Al為混凝土局部承壓狀態(tài)面積;Aln為混凝土局部受壓狀態(tài)凈面積。
當間接鋼筋為方格時
當間接鋼筋為螺旋筋時
式中:βcor為局部承壓強度的提高系數;ρv為間接鋼筋的配筋率;α為間接鋼筋約束作用的折減系數;n1,As1為鋼筋網在梁截面寬度的根數及單根鋼筋截面積;n2,As2為鋼筋網在梁截面高度的根數及單根鋼筋截面積;As3為螺旋鋼筋截面積;dcor為螺旋式間接鋼筋內表面的截面面積;s為鋼筋間距。
受彎構件的剛度B可按下式計算為
式中:Mk為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計算的彎矩取計算區(qū)段內的最大彎矩值,Mq為按荷載效應的準永久組合計算的彎矩取計算區(qū)段內的最大彎矩值,Bs為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作用下受彎構件的短期剛度,θ考慮荷載長期作用對撓度增大的影響系數。
短期荷載作用下撓度和預應力引起的反拱值,由彎矩圖形相乘法,得梁板撓度為
預應力引起的梁板反拱值為
式中:k為箱涵頂、底板與邊側墻的線剛度之比;
式中:a為預應力筋的回縮量。
撓度驗算為
計算荷載:公路Ⅰ級;凈跨徑:l0=8.6m ;凈高h0=8.8m;填土厚度:H=8m;材料:砼C30,主鋼HRB335;材料容重:填土r1=19kN/m3;鋼筋砼r2=26kN/m3;土的內摩擦角φ=30°;基底置于卵石土上,[σ]=400kPa。
原設計為混凝土箱涵,其截面尺寸如圖3所示。現對箱涵的頂、底板施加預應力,計算所用尺寸參數與原箱涵相同,兩種曲線預應力布置方式及MIDAS有限元計算模型如圖4 所示。其中,(a)種布束方式的鋼束末端偏離頂、底板中心進行錨固定,(b)種布束方式在頂、底板的中心進行錨固定。
計算結果表明,在布置相同數量預應力筋的情況下,短期及長期效應組合下的應力,兩種布束方式應力相差不大,箱涵頂、底板混凝土單元沒有拉應力出現,均為壓應力,(b)種布束方式較好,且施工更方便。
為達到與原設計相同的效果,并體現出預應力在合適截面下的優(yōu)勢,在保持混凝土箱涵其他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僅把頂、底板厚度減為30cm 進行計算(原箱涵頂、底板厚100cm),采用直線預應力鋼束,計算采用單位寬度計算時,頂、底板分別用了8根φ15.2的預應力鋼筋,預應力布置和計算模型如圖5所示。
計算結果表明,在短、長期效應組合下,箱涵的頂、底沒有拉應力的出現,不會有裂縫的產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得到了保證。與原設計相比,頂、底板可節(jié)約混凝土70%,其配筋僅為構造配筋。
圖5 直線預應力筋布置方式
通過對預應力混凝土箱涵的理論分析,得出了預應力筋的幾種布置形式、布置方法及計算公式。并對預應力混凝土箱涵的頂、底板正截面承載力、預應力荷載的分項系數、端部承壓的截面尺寸、局部承壓承載力進行理論分析,給出撓度驗算公式及方法。最后,對預應力混凝土箱涵進行對比設計計算,結果表明,構件沒有拉應力的出現,因此不會有裂縫的產生,混凝土耐久性有保證。采用單位寬度計算比較,頂、底板分別用8 根φ15.2 的預應力鋼筋,與原設計相比,頂、底板可節(jié)約混凝土約70%,其配筋僅為構造配筋,可明顯降低成本。
[1]熊學玉.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荷載效應組合及正截面承載力設計計算的建議[J].工業(yè)建筑,1998(2):1-5.
[2]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標準.JTG D60-2004 公路橋涵通用設計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標準.JTG D62-2004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聶利英,吳鴻慶.鋼筋混凝土地道橋力學特性的研究[J].蘭州鐵道學院學報,2001,20(3):19-24.
[6]周家新.下穿鐵路斜交框架橋的空間結構分析[J].鐵道建筑,2005(7):31-33.
[7]陳銳,朱爾玉.施加預應力對框架式混凝土地道橋的影響[J].鐵道建筑,2007(11):16-17.
[8]李家穩(wěn),張海燕.四孔連續(xù)框構橋設計技術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8,32(1):12-19.
[9]張?zhí)?,肖盛燮,陶韜.預應力混凝土連接剛構橋預拱度的設置與控制[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2,14(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