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黃家埠鎮(zhèn)農業(yè)辦公室,浙江余姚 315464)
仔豬黃痢是初生仔豬常發(fā)的急性、致死性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為病豬排出黃色稀糞、急性死亡,是危害哺乳仔豬的重要傳染病之一。
本試驗通過母豬免疫豬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滅活疫苗,并對免疫結果進行觀察,旨在通過被動免疫的方式降低仔豬大腸桿菌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1.1供試疫苗 豬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滅活苗由吉林省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每瓶4 mL,批號20120215。
1.2試驗動物 試驗在余姚市黃家埠鎮(zhèn)某年出欄萬頭豬場進行。選用預產期相近的初產大長二元雜種妊娠母豬16頭及胎次、預產期相近有黃痢病史的大長二元雜交經產妊娠母豬16頭。隨機分為免疫組和對照組,每組有初產母豬、經產母豬各8頭,所產仔豬全程哺乳,觀察預防效果。
另外,選取預產期相近有黃痢病史的大長二元雜種妊娠母豬4頭,分別設為疫苗組和空白組,疫苗組所產仔豬只哺吮初乳,后離母寄養(yǎng),觀察初乳對預防黃痢的效果。
1.3試驗方法 在母豬分娩前40 d和15 d,免疫組豬只頸部肌內注射K88、K99疫苗2 mL,對照組豬只頸部肌內注射生理鹽水2 mL。所有試驗動物均為單欄限位飼養(yǎng),日喂2次,以吃凈吃飽為原則。
1.4結果判定 以母豬所產仔豬7 d內黃痢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作為判定疫苗免疫效果指標。發(fā)病率=發(fā)病數/仔豬數×100%;死亡率=死亡數/仔豬數×100%。
2.1疫苗安全性 疫苗注射后7 d內,觀察母豬精神狀態(tài)良好,食欲正常,無流產現(xiàn)象出現(xiàn)。
2.2免疫效果 詳見表1。
表1 免疫組和對照組仔豬的發(fā)病死亡情況
由表1可知,免疫組仔豬黃痢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6.35%和3.70%,明顯低于對照組仔豬黃痢發(fā)病率(73.06%)和死亡率(60.10%)。
2.3不同母豬的免疫效果 詳見表2。
表2 不同類型母豬免疫后所產仔豬的發(fā)病與死亡情況
由表2可知,免疫后初產母豬所產仔豬的黃痢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5.38%及3.23%,未免疫初產母豬所產仔豬的黃痢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46.94%及38.78%;有黃痢病史的經產母豬免疫后,仔豬黃痢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7.29%與4.17%,未免疫經產母豬所產仔豬黃痢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00%與82.11%。
2.4初乳預防仔豬黃痢的效果 選擇免疫組母豬所產仔豬12頭,哺足初乳,編制耳標后, 隨機分成3組,分別寄奶于3頭空白組母豬,結果空白組母豬所產的34頭仔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00%和85.29%,而免疫組母豬所產仔豬未見發(fā)病和死亡現(xiàn)象。
被動免疫是指機體被動接受抗體、致敏淋巴細胞或其產物所獲得的特異性免疫能力。其特點是效應快,不需經過免疫反應期,一經輸入,立即可獲得免疫力。
本試驗通過K88、K99疫苗對妊娠母豬進行免疫,母豬體內的抗體經仔豬吸吮初乳后,使仔豬被動免疫,獲得抗病力。被動免疫后的仔豬黃痢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下降66.71和56.40個百分點,明顯低于未進行免疫母豬所產仔豬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通過本次試驗,表明K88、K99疫苗對初產母豬和有黃痢病史的經產母豬所產仔豬都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保護率在90%以上。
試驗過程中,仍有少數被動免疫仔豬發(fā)生黃痢,可能因個別仔豬體質瘦弱、疫苗注射劑量不足、新生仔豬哺喂奶量過少、環(huán)境條件差異等原因所致。因此,加強飼養(yǎng)管理、全面做好衛(wèi)生消毒和免疫工作十分必要。
由于本試驗僅限于臨床效果的觀察統(tǒng)計,且樣本較少,更有說服力的理論依據尚待進一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