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祥
在素質教育中,深化語文教改,強化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把語文定性為“學校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其功能是“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大綱對語文性質和功能的表述,充分說明了語文在素質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個人知識的多少,決定他素質的高低。人類獲取知識,主要靠閱讀。一個人知識的多少,往往取決于他閱讀能力的高低。因此,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其獲得知識的多少和素質的
高低。
當今時代,知識經(jīng)濟已見端倪,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競爭的焦點集中在高新科技和人才的競爭上。在知識不斷更新、信息量與日俱增的情況下,閱讀能力尤其顯得重要。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培養(yǎng)造就大批高素質的人才,這就必須高度重視語文學科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就必須深化語文教改,緊緊抓住強化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這一基礎,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效率低的問題,主要毛病出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薄弱上。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訓練的主體,另一方面要在不同階段的閱讀訓練中,要有具體的閱讀訓練內容,對學生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先談預習階段的閱讀訓練。語文教師的天職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并教會學生怎樣閱讀。首先要從預習閱讀訓練做起。影響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識字量。在中學階段擴大學生的識字量仍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預習時,首先讓學生以泛讀的方法,邊讀課文,邊利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然后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結合語境領會詞義,訓練語感,這是提高閱讀能力基礎的訓練,千萬忽視不得。
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以默讀的方法,把熟讀課文和閱讀“訓練重點”“提示”“注釋”“練習”有機結合起來。熟讀課文以“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閱讀“訓練重點”“提示”“注釋”“練習”,學會借助輔導材料了解學習重點、難點,指導自己在閱讀時思考問題,初步理解課文。思考的重點應放在文章結構所體現(xiàn)的作者思路上來。預習不能面面俱到,要求不能一刀切。學生只要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在閱讀訓練中獲得學到知識的愉悅感,產(chǎn)生閱讀興趣,并能提出疑難問題,有了在課堂上解決疑難的欲望和心理準備,就達到了預習閱讀訓練的目的。實踐證明,在教師指導下的預習閱讀訓練,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自學的習慣。
再談課堂閱讀訓練。語文教學的主體是閱讀。語文教學效率低,主要弊端出在閱讀教學中的課文分析上。只要反思一下我們課堂閱讀教學的慣性,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教師認識上的通病,就是課文分析越全面、越深刻,習題做得越多,學生對課文理解就越深,學到的知識就越多。因而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用課文分析和做大量的習題代替讀書。課文分析不是引導啟發(fā)學生自己去讀書,自己動腦筋進行思考和研究,自己去品出味道,探求知識,而是教師把現(xiàn)成的結論塞給學生。這種做法,違背了學習語文的基本規(guī)律,顛倒了條件與結果的關系,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其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而且不利于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心智活動,只有反復閱讀,深入思考,才會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定要改變以講代讀的做法,要以學生為閱讀的主體,把時間留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思考研究,自己去品出味道,自己去探求知識,教師只起著導讀的作用。教師的導讀,從總體上說,要以不同的方法為指導,以學生自己閱讀為基礎,以思考作者“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為內容,以提高閱讀能力為前提,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為目的。在具體操作上,教師要強化備課意識,根據(jù)不同體裁、不同種類的課文,精心設計出相應的閱讀訓練方案,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欲望去主動閱讀,
主動思考研究,主動發(fā)表意見,主動探求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閱讀的興趣,在閱讀訓練中,提高閱讀能力、增長知識,發(fā)展智力,提高語文素質,為全面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談談課外閱讀訓練。課外閱讀訓練是擴大學生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青少年時期是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后把學過的課文進一步反復仔細閱讀,背誦一些精彩片段和基本課文,多記一些名篇,讓他們在讀中見新、讀中積累。除此之外,還要訂出課外閱讀計劃,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課文相當水平的課外讀物,讓學生訂閱一些適合自己閱讀、輔導自己學習的報紙雜志,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和讀書筆記、讀書心得,以保證課外閱讀的效果。
從長遠的觀點看,學生只要具備了較高的閱讀能力,就具備了自學能力,也就具備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葉圣陶先生指出:“老師能引起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蔽覀冋Z文教師,要站在教改的前列,深化語文教改,在教學中把握住強化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這一“龍頭”,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引導學生會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踐中,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 江蘇省豐縣歡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