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鄒士洋,伍俊榮,丁冰泉,黃富民
西沙群島的主要島礁常年駐守海防官兵和地方政府人員,由于淡水資源缺乏,島上軍民飲用水要從海南三亞遠距離運送。近年來,西沙群島飲用水消耗量不斷上升,依靠船運飲用水保障的難度日益增加。
西沙群島年降雨量達1400 mm以上,進行雨水利用是其飲用水保障的重要開源措施之一。相關研究表明[1-3],雨水的收集及凈化工藝對水質特性的影響較大。因此,本研究通過西沙群島雨水凈化工藝調查及水質檢測,分析西沙群島的雨水水質特征。
西沙群島高溫、高濕、高鹽、多臺風,設備極易損壞,對凈化工藝及設備有嚴格要求。同時,由于島礁上人員技術水平所限,且遠離大陸,交通不變,一切工程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和管理都必須力求簡單、可靠、耐久。另外,由于島礁的大量降雨都是與臺風同時發(fā)生,而在臺風暴雨期間,為保證島上人員安全,通常不在室外活動與工作,因此,西沙群島雨水收集設施的操作、管理力求自動化、智能化,不能過多依賴人力。西沙群島的雨水凈化工藝如圖1所示。
圖1 西沙群島雨水凈化工藝
雨水徑流首先進入初期棄流裝置,將初期較臟的雨水收集并棄流至污水管網。經初期棄流后的雨水流入儲水池,該池兼具儲存、調節(jié)、沉淀的作用。然后經泵提升至壓力濾池,在進入壓力濾池之前,即在泵的出水管道上通過混凝加藥裝置投加混凝劑,由于初期棄流后的雨水水質較為穩(wěn)定,且懸浮固體含量較低,形成絮體后進入壓力濾池直接過濾,充分利用了深層濾料中的接觸凝聚功能。
初期棄流裝置內設浮球閥,隨著水位升高,浮球閥逐漸關閉,當收集到2 mm雨水形成的徑流后,浮球閥完全關閉。棄流后的雨水沿旁通管流至雨水蓄水池。收集的初期棄流,降雨結束后通過打開放空管上的閥門使其流入污水管道。
過濾設備選擇壓力濾池,主要是棄流后的雨水仍含有一定量的懸浮物,過濾時水頭損失增加較快,而壓力過濾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且出水水頭也能滿足后處理要求,不必再次提升。
凈化處理裝置主要利用電絮凝的方法進行混凝沉淀,利用石英沙過濾雜質并自動反沖洗,利用紫外線燈管照射殺菌。這種裝置的優(yōu)點是不用添加藥物,只要有電就可以處理雨水,在島礁上非常實用。
根據實際研究條件,采集了西沙群島雨水樣品,參照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JB 1335-92《低礦化度飲用水礦化衛(wèi)生標準》,篩選了關鍵水質指標,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進行了水質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西沙群島雨水水質檢測結果
飲用水中化學物質對健康影響不同于微生物污染帶來的危害,在短期內部分指標超過限值也不一定意味著應立即停止飲用。本研究主要是基于表1檢測結果分析西沙群島的雨水水質特征。
pH值是決定水腐蝕性的重要因素,在pH 6.5~9.5范圍內并不影響人的生活飲用和健康。西沙群島雨水pH值為7.54,符合GJB 1335-92適宜濃度范圍。
色度超標是水受到污染的潛在信號。西沙群島雨水色度為10,符合GB 5749-2006限值。
健康人體鐵攝入量為0.4~1.0 mg/(kg·d)時不會產生有害作用,但當水中含鐵量達到0.5 mg/L時色度可大于30度,1.0 mg/L時有明顯金屬味。西沙群島雨水中鐵濃度<0.002 mg/L,符合GB 5749-2006限值。
錳是人體必需營養(yǎng)素,但攝入過量會產生有害作用,并影響水的感官性狀。西沙群島雨水中錳濃度<0.002 mg/L,符合GB 5749-2006限值。
鉀為人體所需的重要陽離子之一,在維持細胞內滲透壓中起主要作用。西沙群島雨水中鉀濃度為6.12 mg/L,符合GJB 1335-95的適宜濃度范圍。
島礁雨水中鎂濃度為1.40 mg/L,低于GJB 1335-92的適宜濃度范圍。
鈣離子含量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而且能改善水的味道。西沙群島雨水中鈣濃度為5.18 mg/L,低于GJB 1335-92適宜濃度范圍。
氯化物影響水的感觀性狀,氯化物在水中的味閾值取決于與其結合的陽離子,氯化鈉的味閾值為220 mg/L。西沙群島雨水中氯化物濃度為13.8 mg/L,低于GJB 1335-92適宜濃度范圍。
含硫酸鹽過高的水具有不良水味,飲用會出現(xiàn)輕度腹瀉,易使鍋爐和熱水器結垢。西沙群島雨水中氯化物濃度為3.14 mg/L,符合GB 5749-2006限值。
水中鈣、鎂離子,鐵、錳和鋅等多價陽離子的總和,構成水的重碳酸鹽硬度,通常按碳酸鈣(CaCO3)計。一般認為水中CaCO3少于75 mg/L時屬于軟水。西沙群島雨水中重碳酸鹽僅33.7 mg/L,低于GJB 1335-92的適宜濃度范圍,屬于典型軟水。
上述結果表明,所檢測的西沙群島雨水收集及處理系統(tǒng)的雨水樣品10項水質指標均符合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限值,但氯化物、鈣、鎂、硫酸鹽、重碳酸鹽等指標低于GJB 1335-92《低礦化度飲用水礦化衛(wèi)生標準》的適宜濃度范圍。從保證健康的角度,應對西沙群島雨水進行適當礦化處理后才適于人員的長期飲用。
(1)采用初期棄流→壓力過濾→電絮凝→紫外線殺菌的凈化工藝,設備保養(yǎng)和管理簡單、可靠,適合西沙群島自然環(huán)境,在島礁上非常實用。(2)所檢測的西沙群島雨水10項水質指標均符合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要求。(3)西沙群島雨水中鎂含量 1.40 mg/L、鈣 5.18 mg/L、硫酸鹽3.14 mg/L、重碳酸鹽 33.7 mg/L,均低于 GJB 1335-92 的適宜濃度范圍。(4)應對西沙群島雨水進行適當礦化處理后才可供人員長期飲用。
[1] 安熙蘭,張小惠.“121”雨水集流工程水質分析[J] .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1,16(3):49.
[2] 劉洪亮.簡易持續(xù)飲用水消毒器處理地窖飲用水的試驗研究[J] .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0,16(10):927-928.
[3] 楊瑞強,朱琨,金星龍,等.窖水的水質分析及水質特點[J] .甘肅環(huán)境研究與監(jiān)測,2001,14(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