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銳
沖破歐債危機的陰霾,擺脫末日謠言的干擾,直面“財政懸崖”的考驗,全球經濟列車穿越自然界的時光隧道轟然來到了2013。然而,對于全新一站所能呈現(xiàn)出的經濟圖景,國際權威組織似乎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了并不樂觀的聲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13年全球經濟實際增長率將為3.6%,比先前的預測值下調了0.3個百分點。無獨有偶,聯(lián)合國在日前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里預測,世界經濟在2013年將僅增長2.4%,且在未來兩年可能再度衰退。
債務風險仍然構成了對2013年經濟增長的最大威脅。從歐債危機的區(qū)域觀察,雖然希臘債務危情有所緩解,但西班牙又拉響了危機的警報。資料顯示,到2012年底,西班牙公共債務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85.3%,創(chuàng)出了歷史新高。因此,能否有效地解決西班牙的債務危機成為了2013年中可否阻止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的關鍵。更全面地分析,即便是歐債危機被抑制在一定的安全邊際范圍中,但更大規(guī)模的債務“地雷”可能隨時引爆。據(jù)IMF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債務總規(guī)模預估值將從2012年的57.85萬億美元升至60.27萬億美元,全球整體負債率預估值將從2012年的81.16%上升至81.29%,仍處于80%的國際警戒線上。其中歐豬五國、美國以及日本的公共債務水平已大大突破GDP比率100%,發(fā)達經濟體主權債務危機已成為世界經濟首當其沖的風險。
全球范圍內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2013年得到延續(xù)甚至還會加碼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從而構成了對經濟增長的一重“利好”。然而,寬松貨幣政策的邊際效用遞減程度卻在逐漸增強。以美聯(lián)儲的“量化寬松”(QE)為例,QE1推出使美國實際GDP同比增速從-3.3%狂升至2.2%,但QE2之后經濟不增反降,實際GDP增速從3.5%一路下滑至1.6%,之后美聯(lián)儲雖然連續(xù)推出了“扭轉操作”以及QE3和QE4,但美國經濟增速依然在1.5%的低水平位置徘徊。經濟肌體對刺激政策的麻木性反應可見一般。問題的關鍵在于,各國央行輪番上演QE大戲,接踵而來的是引發(fā)國家之間貨幣競相貶值的風潮,在引起全球金融資源的錯配和金融市場的急劇動蕩,再加上大宗商品火上澆油,世界經濟肌體由此不得不承擔痛苦的傾軋。
非??膳碌氖?,“貨幣戰(zhàn)”往往伴隨或者引來“貿易戰(zhàn)”。由于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都處于后危機時代的復蘇過程之中,決策者為了增強本國就業(yè)和減輕公共政治壓力,都會千方百計地謀求各國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惜以鄰為壑。這種特殊時期的利益博弈生態(tài)注定了在“貨幣戰(zhàn)”開打的同時,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戰(zhàn)”將會激烈上演。據(jù)IMF預測,2013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繼2012年之后會進一步抬頭,世界貿易增長率預計僅為4.48%,大幅低于1980年以來5.68%的年均增速。
與貨幣政策在寬松的跑道上繼續(xù)狂奔完全不同,2013年全球各國以減少公共赤字為目的財政政策收緊力度將顯著增強。美國方面,無論是否發(fā)生“財政懸崖”,2013年第一和第二個季度將有大約3000億美元規(guī)模的財政緊縮措施開始實行,約占美國GDP的2%,這會導致2013年上半年美國的國內GDP放緩至1%,全年平均增長僅為1.5%;歐洲方面,歐洲議會通過的2013年1330億歐元的財政預算值所產生的增幅僅僅高于通脹率,而且歐洲各國2013年還要將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至少降低0.5個百分點。在中國,2009年開始實施新一輪積極財政政策時,當年預算赤字率為2.79%,但到了2012年,預算赤字率降低為1.5%,相應地國債規(guī)模8000億元。預算赤字一路下滑的背后說明中國的財政支出比例在逐步減少,而且2013年概莫能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財政大幅削減的同時,2013年美國將加大對富人的征稅份額,歐盟將開征金融交易稅,日本會實施征收消費稅的新政。顯然,無論是增強稅收,還是減少政府支出,其對經濟所形成的負面沖擊都會立竿見影。
毫無節(jié)制的寬松貨幣政策所可能誘發(fā)的通貨膨脹,成為了覆壓全球經濟的又一片厚重烏云。資料表明,在摩根斯丹利跟蹤研究覆蓋的33個央行中,已有16家央行在2012年采取了寬松措施。在長期低利率和流動性泛濫的刺激下,全球性通脹可能不期而至。研究表明,美聯(lián)儲推出QE1期間,農產品、基本金屬、能礦產品及原油價格分別上漲了14.7%、71.3%、28.7%和47.1%,而在QE2期間又分別上漲了 14.5%、5.9%、25.1%和25.4%。雖然QE3和QE4對大宗商品的影響有待觀察,但據(jù)IMF預測,2013年全球通脹率將上升至3.72%,超出3%的警戒線,其中新興市場經濟體通脹率預估值高達5.79%。果如此,世界經濟因此而受到的吞咬和蠶食料定不會輕松。
作為經濟增長板塊的亮點,據(jù)IMF預測,2013年,新興市場5.6%的經濟增幅將繼續(xù)遙遙領先于發(fā)達經濟體的1.6%,不僅如此,2013年新興市場整體占全球GDP的比重將上升至50.81%,首超發(fā)達國家,這一標志性反超意味著全球經濟增長極從舊動力向新動力的內在轉變。然而,除了自身的財政赤字和債務風險約束之外,新興市場在2013年將面臨著發(fā)達國家制造業(yè)回歸和美歐等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壓力。從這個意義而言,新興市場作用于全球經濟的牽引力仍會受到抑制。